放羊的乐趣
在我十几岁的时候,每年家中都要养几只羊,因此,每逢不上学的时候,我就去放羊,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都是如此。而每当我想起放羊的那些趣事来,就从心底里偷偷的乐上一把。
在我们冀中平原,羊分两种,一种是绵羊,绵阳的特点是卷卷毛,大尾巴,头上无角;另一种是山羊,山羊的特点正好和绵羊相反,就是毛顺溜,小尾巴,头上有角,并且身上的毛色多样化,有纯白色的,有纯黑色的,也有灰色的,还有头是黑色的,但身上是白色的,也有花花的,就像奶牛那样。除此之外,还有极个别的头上不长角,我们都叫它秃头。我们家养的几乎都是山羊,每年都养五六只,最多时大小达到十多只。放羊的时候,平时都是和同伴们一起去,也有特殊时自己一个人去。
每年一开春,那些耐寒的小草,如羊胡子草、茅茅草、马鞭草和芦草等就争先恐后的钻出了头,伸出了嫩嫩的绿叶。这时,我们几个伙伴就搭伙赶着羊群到洼里去放羊,因春天地里除了麦苗以外,还没有别的庄家,羊群好看管,所以我们留一个人看羊,其余的就凑在一起把鞋脱下来,用鞋来做投燕窝、跳老宝、偷热包等游戏。也有时每人在自己家养的羊中挑选一只最大的或是最好的,让它们进行顶架比赛。开始时,羊不顶,我们就选俩人,两手伏地,像羊一样在地上行走,然后双方往后退几步,再快速的往前走,把双方的头顶在一起。也有时用头去顶羊的头。这样一来二去的就把养的兴趣逗起来了,再让它们顶就顶起来了。当时我们家有一只大黑公羊,虽然个头不算最大的,但特别壮,每次组织顶架比赛,我都用它,多数的时候都是这个家伙把别的羊给顶跑了。还有时我们一起比骑羊,看谁骑得远。条件也是在自己家养的羊中挑选一只最好的羊来进行。骑羊不像骑驴或是骑牛那么容易,因为羊个头较小,人坐在羊身上后,不是把羊给坐趴下了,就是在羊身上坐不稳。有个叫铁链的,他家养的羊中,有一只长得又高又大,我们都管那只羊叫大洋马。每次进行骑羊比赛,都是大洋马获胜。铁链骑在大洋马身上能走几十米远,我们都非常的羡慕。
羊的性格比较温顺,也很听话,放的时候很容易管理。但一遇到有母羊发情了,就难放了。往往是一只母羊发情,一大帮公羊在后面追,甚至连刚出生几个月还没来得及骟的小公羊羔也跟在后面凑热闹,追得母羊到处乱跑。有时一只公羊好不容易刚刚趴到母羊身上,就很快被另一只公羊给顶了下去。一会儿另一只又爬上去了,但又被另一只给顶下去了。这样反反复复,没完没了,把羊群都给搅和乱套了。后来,我们就想出一个办法,先有一个人把母羊逮住,把羊脖子夹在两条大腿中间,使母羊动不了了。然后把公羊都赶跑了,只留下一只长得壮的公羊,让其与母羊交配。为确保母羊受孕成功,过一会,再换另一只公羊与母羊交配一次。完事后,我们就把母羊保护起来,并设专人管理,不让任何公羊与此接触。这样羊群就安定了。我们家有一只大花母山羊,产羔率特高,每一次都产羔三只以上。大花山羊每次发情的时候,我都挑选两只最好的公羊,让其交配两次。所以,它产出的羊羔,不仅多,而且个头比产单羔或是双羔的一点也不小,记得最多的一次,它一窝生了五只小羊羔。把我们一家人可乐坏了,每天我都给它加一把黑豆吃。
每年一到秋后,庄稼就陆续成熟了。每逢到了这个季节,我就经常一个人去放羊。为什么呢?这里还有个至今谁也不知道的小秘密。有一年秋后高粱熟了的时候,我在高粱地边放羊,不知什么时候,忽然发现我们家养的那只头上没有长犄角的秃头失踪了,到处找也找不到,我十分着急。后来,我就钻到高粱地里去找。结果,发现秃头真的跑到高粱地里去了,并且正在津津有味的吃高粱穗。当时我很纳闷,高粱穗这么高它是怎么吃到的?为了弄清原因,我就在一旁观察。不一会儿,它就把高粱穗吃完了。秃头吃完高粱穗后,两只前腿高高的扬起来,扑向一棵高粱,然后两条腿拢住高粱桔,并且用肚子把它压住往前走。这样,高粱的秸秆就被抿倒了,等嘴够着高粱穗了,它就大口大口的吃起来。哦,我明白了,原来是这么回事,看来羊也有灵性啊。为了能让羊吃到高粱,又不被别人发现,所以,从此以后我就经常一个人赶着自家的羊到洼里去放。一旦看到周围没有人的时候,就偷偷的把羊群轰到高粱地里,让它们偷吃高粱。不过,不能让它们在高粱地里呆的时间太长,吃上几穗就得赶紧轰出来,如果一旦吃得过多,就会胀肚子,不能返嚼,把羊撑死。
羊还有一个习性,就是吃碰草,碰到什么吃什么。不管是草,还是菜,遇到什么都要啃上几口,觉得好吃的接着吃,不好吃的就拉倒,接着往前觅食,甚至连树叶、草根也不放过。每年到了秋末初冬季节,地里的草都枯黄了,也少了,有时羊根本就吃不饱。这时,我们就找有树的地方,把羊轰到树底下,然后用长鞭子狠狠地抽打树上的叶子,树叶掉到地上后,羊就争先恐后的抢着吃。这棵树上的叶子打光了,再接着打第二棵上的,直到羊吃饱了为止。记得有一次,为了打掉树尖上的叶子,因树太高,够不着,我就拿着鞭子,在地上蹦起来打,结果一不小心把脚脖子崴了,一连疼了好几天都不敢下地走路。母亲就每天把白酒倒在碗里,点着了,给我洗脚脖子。说这样能舒筋活血,消肿化瘀。还真是的,洗了几天就好了,不疼了,又接着下地放羊去了。
小时候放羊的这些趣事,虽然过去几十年了,但在我的脑海里却留下了永远也抹不掉的烙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