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与长寿,掌握在你自己手中(1)
(2012-05-09 22:04:35)
标签:
陈关富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心脑血管疾病长寿健康知识保健 |
分类: 健康科普 |
一、人的寿命该有多长?
据中国老年学会会长李本公提供:1990年中国百岁老人6681人,2000年增加到17877人,到2008年6月百岁老人已近3万人。随着医学、生物在预防衰老研究的突破,人类平均预期寿命将从45岁、76岁后产生第三次飞跃。
“健康活到100岁不是梦”,这正是人类共同思考的问题。
人类的健康长寿涉及因素很多。联合国卫生组织(WHO)认为,人类的健康和寿命与五大因素有关:遗传因素占15%,社会和环境因素占10%,医疗服务占8%,气候因素占7%,而健康的生活方式(自我保健)占60%。这是一种科学的分析。所以我说:“健康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人类健康长寿是地球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与地区地理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土壤、植被、饮食、饮水等环境因素对健康长寿有着直接的影响。曾有报道说,被称为中国福寿之乡的永福县山清水秀,气候宜人,这里植被保护良好,森林覆盖率达74.1%,全年平均气温18.8℃年平均降水量2000毫米。全县27万人中80岁以上的老人有6381人,百岁老人36人,每十万人中有13.33人,其比例大大超过世界长寿地区的标准。
二、造成早衰与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造成早衰与死亡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一方面,现代科学还未能彻底掌握生命、衰老、死亡的规律,未能找到健康长寿更有效的办法;另方面,与个人摄生无方,过多地耗损了个体的体质有着密切关系。
据统计,1994年上海地区科技人员的平均死亡年龄只有67岁,较一般职业人群早死3.26岁,更为令人痛心的是:有15.6%的科技人员死于35—54岁的早死年龄段。35—54岁是人生的黄金时期,精力最旺盛,经验最丰富,可是有相当一部分科技人员英年早逝了。又据最近一项调查,中国科学院系统在职科学家平均死亡年龄仅仅只有52.23岁。为什么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科技人员会发生英年早逝呢?分析其原因是复杂的,其中与生活节奏不规律、营养不到位、运动不得当和心理不健康等有着密切关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威胁人类健康的已不只是生物因素导致的传染病,还有与社会、心理因素、生活方式的人类自身行为有着密切关系的疾病。80年代,我国医学工作者曾对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意外死亡等占据死因前八位的8种疾病作过调查,发现引起心脏病的诸多病因中,有47.6%的病因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在脑血管病中,有43.2%的病因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在恶性肿瘤中,有45.2%的病因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这三类疾病占据全死因的50%以上。也就是说半数以上的人死于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随着21世纪高科技发展,将大大提高促进医疗技术的进步,而生活、工作环境的改变,将会使疾病谱继续发生变化。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中岛宏博士告诫人们:大约在2015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死亡原因大致相同,而生活方式疾病将成为头号杀手。
据报告,我国医务工作者曾对高血压、心脏病的高危人群进行生活与行为指导,使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分别下降20%和18%。美国有两位学者对7000名45岁以上成年人进行随访发现:(1)每晚睡7—8小时。(2)一日三餐,不吃零食。(3)每天吃早饭。(4)控制体重,保持正常状态。(5)适量运动。(6)不吸烟。(7)适量饮酒。经常能做到6—7项的人,比只能做到3项或不到3项的人,平均寿命延长11岁。充分说明依靠自己主观努力,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善待生命,善于控制生命,不让人生在最可贵的时刻衰亡,完全有可能实现人类美好的愿望——人生百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