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定式之外

(2013-11-22 14:56:17)
标签:

阿咚

分类: 指槐夸桑—侃

定式之外

定式之外

 

     去年,“似是而非”兄弟在我从吉林回来后对我说,吉林雾凇的美已经让吉林的摄影人们搞成了一种“定式”,“那样那样那……样”才是美。我似是而非地听懂了。

 

    昨天去看望一位老朋友,正好一位出版社的老编辑来和他谈稿件。因为原来和老编辑就认识,他告我美术馆正好有邓伟的人物肖像摄影作品展,出门后搭着他的车就直奔了美术馆。看完邓伟的摄影展,接着转悠进一个油画展。里面有些裸体的写实油画,正好手头有部要还人家的相机,于是我就开始构思——“一个裸女的画前,一个白发老汉在仔细盯着看,最好还一只手把花镜半摘下来”。其实,这就是一种“定式”,一种冲突带来趣味的定式。像个枷锁套着我的思绪。等啊等啊,没等来,或者说没等到合适的。等的过程中想起“似是而非”说的那句话。

   

    在一幅双人裸像前我又开始想象,(因为看展的人似乎画界的人士不少,看上去是这样)要是有个胡子拉碴的男画家和一个妙龄文艺女青年站在画前比比划划就好了。我给自己一个“定式”。我等……。

    没等来。但可是,来了幼儿园老师带着幼儿园的小朋友来看画展,他们在一些“多人物”画前,老师让孩子们数数画中有多少个人。在这幅画面前他们只是一走而过,也许是老师不好意思,也许是画面中的人物数量太少,于是……有了昨天那幅作品,取名“素质教育”。

 

   “定式”难破呀,“定式”之外还有什么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