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意境是一种感觉,一种想象。意虚境实。(PS作品)
所谓意境
对于图片博客中有时会留有这样的评论:“很有意境。”我感觉这是褒评,但并不明白“意境”是神马玩艺。凭着感觉,我在别人的图片下也留下过这样的评论:“很有意境。”
既然“意境”属于好的,那么意境是什么呢?意境在图片中经常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呢?在摄影中如何营造意境呢?我给自己提出了三个问题,开始查百度,和朋友们聊天。查百度,一个是百度百科,一个是互动百科,两者对意境的详解大致相同,小有区别。和朋友们聊天,则是大有区别,小有相同。查百度让我如坠烟海,和朋友们聊天朋友们说我已经进入了“癔症”的意境了,于是我又开始去研究“癔症”是神马玩艺……
理不辨不明。经过反复地详读揣摩百度对意境的详解,多次和朋友聊天辩论,我开始对“意境”理解进行简单地勾勒。

(2)漫天梨花。 大雪弥漫了实景,虚“画”出一种形象。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或者这样描述是否更容易理解一些:“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所呈现的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摘自百度百科“意境”中的定义)
定义是最简单、最明白的语言,但这两句话我不知咀嚼了多少遍、与朋友聊了多少次后、又有百度百科中的“意境”一词的英文是“artistic
conception”(艺术的概念、观念、构想)的支持,我才找到感觉,“意境是一种……的感觉,一种……想象。”
我给朋友举例子,没有图,用嘴说,让朋友想象: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图的上半部分大面积是青峦叠嶂,山林茂密,云雾缭绕。图的下半部分山林中闪出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小路上一农夫挑着一副担子向密林走去……这是不是有种“白云生处有人家”的“意境”?
改一下,把农夫换成一个和尚,挑一担水……这是不是有种“古刹隐青山”的“意境”?
稍等一下。你,想一想,你脑海里的图,那是你根据、我把我的想象描述出来的语言想象出来的,你我的想象(图)甚至存在着差异。假如,我真的给你这样一幅真实的图,具象化的,你的想象只能从我给出的具象开始,换句话说,你的想象将受到具象的限制。那么还有“意境”吗?那么摄影还有“意境”吗?我的答案是“有”,但其程度、方式要有所变化,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你、观片者的感觉了。
我们把具象再进一步。假如我给你的图超焦景深,从下(前)到上(后)都清清楚楚,感觉如何?假如我给你的图由于自然的原因,或者我拍摄的时候利用拍摄技法,或者利用后期手段,使得画面中的山、林、雾霭朦胧、隐隐绰绰,只是那小路的一段和农夫或者和尚清晰,如何?我想,你的感觉和我是一样的,后者的“意境”更浓。
“意境的结构特征是虚实相生。意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 “如在眼前 ”的较实的因素,称为
“实境 ”;一部分是 “见于言外 ”的较虚的部分,称为
“虚境”。虚境是实境的升华,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制约着实境的创造和描写,处于意境结构中的灵魂、统帅地位。但是,虚境不能凭空产生,它必须以实境为载体,落实到实境的具体描绘上。总之,虚境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这就虚实相生
“的意境的结构原理。”
(摘自百度百科“意境”)
我对此的小结是,摄影语言与文字语言产生意境的方式有区别,其“意境”强化、或者说让观片者更易产生“意境”要在具象中“虚”的方面做些努力,所谓“营造”。

(3)大雪纷飞
“从审美活动(审美感兴)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即所谓“胸罗宇宙,思接千古”,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一方面超越有限的“象”(“取之象外”、“象外之象”),另方面“意”也就从对于某个具体事物、场景的感受上升为对于整个人生的感受。这种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就是“意境”的意蕴。”
(摘自互动百科“意境”之“哲理意蕴”)
我现在对我提出的三个问题自问自答如下。
一、意境是什么呢?
1、意境是一种想象,一种感觉。
2、意境通常会带来更多的美感和惬意。
3、意境是个名词,但却履行着形容词副词的作用,越解释越啰嗦。
(百度百科给出的常用于描写意境的词汇: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闲静,雄伟壮阔,沉郁悲凉,萧瑟凄凉,雄浑开阔,明快高旷,慷慨激昂,寂静肃穆……)
4、摄影中的意境在风光片和生态片中比例较高。
5、意境虽然是一种较高级的艺术表现方式,但其并不是摄影的阶段进阶的标准。初级的摄影也可以有意境,高级的摄影(好作品)未必有意境。
6、意境是一种诗意,所以应该多读些古诗。
二、意境在图片中经常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呢?
1、常常有“虚”出现,且有“实”相应、相牵、相融。
2、不是有“虚”就有意境,要看“虚”在画面中的影响力。
3、并不见得图片中非得有“虚”才有意境,意境同样存在着哲理,那么虚实之间就有了禅意。虚可为实,实亦可为虚,无虚亦可有虚,实可视为虚。
4、常常伴随着“意境”之“虚”的还有“远、空、光。”
5、小场景、小品中较为容易营造意境。
三、在摄影中如何营造意境呢?
1、利用自然中的雾霭、雨、雪、蒸汽、灰尘等;
2、人为制造烟雾、蒸汽、灰尘;
2、人为的前景虚化设置;
3、景深控制;
4、逆光应用、顶光应用;
5、多重曝光
6、慢门
7、后期

(4) 春迷西堤
大风天拍摄,多重曝光,前次曝光慢门营造意境。

(5)齐云山中 雾霭带来的意境。

(6)清晨
远方的虚化和逆光营造意境。

(7)雨中
车前风挡落下的雨水为虚化提供了条件。

(8)郁金香
利用极近的前景营造虚幻。

(9)金鱼
金鱼的摆尾动作很慢,无法直接拍摄出来,利用后期做出金鱼惬意的意境。

(10)舞蹈 动感未必是一种意境,只是一种表达方式。

(11)翔
如果有好背景,追随拍(慢门)也可以营造意境。

(12)杏花
大光圈、逆光,忽略远处高光部分的过曝。在现在的婚纱摄影(和儿童摄影)中年轻的摄影师们常常使用这种方式。

(13)奔马
有雾霭时候的顶光也常常会给出一种奇妙的感觉。

(14)道口风雪中 全片无“实”,但我有那种风雪眯眼的感觉。

(15)蝶恋花
虚实相间,但“虚”的影响力偏弱,所以意境不足。

(16)雨中桥
虽然虚的部分不大,但其影响力大,其意境程度要大于图(15)。

(17)风车
很多的意境来自于观片者的认知和想象。如果观片者知道塞万提斯的唐吉坷德,也许有不同的想象。如果将大风车虚化,如果有云雾将大风车遮掩朦胧,意境更容易出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