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活出最佳状态 |
一、婚恋市场以及市场价值
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婚恋关系和行为?
婚恋关系是一种极为复杂的人际关系。婚恋行为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行为。婚恋行为表面上扑朔迷离,但实际上也有一定规律可循。婚恋行为主要受婚恋市场、当事人的人格两大因素决定。
先说市场因素。“市场”的概念经济学用得最多。在这里,我所说的“市场”的概念,仅仅是借取其”供需“、”交换“等内涵。“市场”似乎给人冷冰冰的感觉。我们可以不喜欢这个概念,但它却具有极大的解释力。
我们的婚恋行为首先是受婚恋市场的影响。影响婚恋市场的因素包括而不限于:
1、职业声望。
2、经济状况。
3、颜值高低。
4、性别比例。
我们每个人都受至少以上四种因素的影响,由此形成我们从事婚恋活动的市场价值。
二、决定婚恋行为的人格因素
婚恋的行为,排开婚恋市场因素的影响,就是人格因素 。人格因素中,有两个“子人格”举足轻重。
1、一个人格因素是我们关于“实际自我”的子人格。它是我们关于自己婚恋行为(寻求配偶、对象、伴侣等)的自我效能的预期。这个预期越高,我们就自认为自己在婚恋市场中的价值越大。“实际自我”的子人格是在原生家庭里,受我们自己的父亲和母亲等的影响,以及文化因素的影响形成的 。我们的“实际自我”的子人格,是随着我们的年纪、心灵成长、社会变迁等发展变化的。
按照通心理论,我们的通心力越强,我们的“实际自我”就越是符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就会既不过高,也不过低。我们的“实际自我”往往受我们的“理想自我”的干扰,或者高,或者低。我们的通心力越强,越能够排除“理想自我”的干扰,在婚恋市场中,有一个合理的自我价值定位。
2、一个人格因素是关于“理想异性”的子人格。在当代,它的形成受文化因素影响的程度大于父母给我们的影响。我们的“理想异性”,与我们的三观也有极大关系。
荣格认为,人类的两性各有一个关于理想的异性的“原型”。男人的原型称为“阿尼玛”,女人称为“阿尼姆斯”。我认为,有关理想异性的原型,其实是人类在对于异性方面,先天追求理想化的“类本能”,它是一种潜意识,有一个后天的表达过程,它通过后天的生活在具体文化中形成“理想异性”的子人格。它可以表现为潜意识,也可以被我们清楚地觉察。我们的“理想异性”的子人格,是随着我们的年纪、心灵成长、社会变迁等发展变化的,但变化的幅度可能小于“实际自我”。
我们关于理想异性的子人格,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是一种动力,可以使我们在婚恋中积极行动。一方面它又造成误区,使我们容易产生投射、投射性认同,即按图索骥,把对方套入自己的模型。其后果,是产生一厢情愿的单恋,严重的甚至发展为“钟情妄想”。
我们的“实际自我”与“理想异性”常常会有冲突,如果冲突过大,我们的婚恋容易失败。如果两个子人格整合得很好,我们的婚恋就更容易成功。我们的人格越是成熟,在婚恋中就越是具有接地气的现实感,同时利用理想异性的动力,超越自己在婚恋市场中的市场价值,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人。
三、通心力是补充“自我价值”的软实力
通心力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市场价值的软实力。如果我们的两个子人格整合得很好,我们的人格越是成熟,同时也意味着我们有较高的通心力,在婚恋中具有较高的对现实有效的洞察力,找到适合自己的人。
如果婚恋行为正式开始了,它意味着按照当时的婚恋市场两人之间有一定的匹配度。其情况,从通心理论的角度看,不外是两种:
1、一方是追求者,一方是被追求者。
如果婚恋市场和你的人格因素决定了你是某位异性的追求者。很可能对方接近你的理想人格的程度,大于你接近对方理想人格的程度。——你尽管有一定可能是市场价值低于对方,但婚恋是否成功,并不完全决定于市场价值因素,还取决于你的通心力。你的通心力是你的软实力,可以在市场价值之外,增加你的附加价值。按照通心理论,追求的一方必须是通心者。由于要通心,就会有意无意调动潜在父母的潜能,像父母关心子女一样去关心对方。你的通心力越强,就容易胜任追求者的角色。因为现代社会,至少中国的现实,人们都缺爱,满足对方的这一需求,就可能增加延续你们关系的可能性。在市场价值悬殊不大的情况下,成功的机率也会增加。但是,由于追求者也缺爱,越是追求,如果没有得到对方的回报,就越是会造成一种不平衡,于是渴望想得到对方回报。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现代社会,人们形成的关于“理想异性”的子人格,往往具有在浪漫爱中异性会给予自己爱的特征,你也会不自觉地去要求对方。如果你的追求一旦失败,就会产生强烈委屈、愤怒等情绪。情绪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就会形成情结。情结久未处理,就会泛化,波及方方面面……
如果你是被追求者,你对待对方的态度也取决于婚恋市场的情况和你的人格。你可能明确地拒绝对方。你也可能不同意,也不拒绝,只想享受对方带来的好处。
2、双方互为追求者与被追求者。
这种情况相对少见,但成功机率较大。如果双方的人格都足够成熟和完美,而且市场价值相当,双方就会有比较好的婚恋生活,除此之外,都有各种各样的麻烦。
四、超越性内涵是超越“市场价值”的价值
所谓“超越性内涵”,是指我们在人性的进化中,在需要满足的较高阶段,例如,追求自我超越、大我实现等体现出来的最具有个体性的内涵。它如果被一位异性所识别,就会在一定程度之内产生出超越市场价值的价值,促进婚恋行为的成功。而这位异性之所以能够识别,说明他(她)也具有一定“超越性内涵”。
五、本理论之解释力
1、吴亦凡事件
2、杨振宁与翁帆
3、马克龙与布丽吉特
4、贝多芬的悲剧
5、柴可夫斯基的悲剧
6、何谓“成功的婚姻”?
(略。待另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