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成长“三境界”

标签:
心理咨询 |
分类: 活出最佳状态 |
一、心理咨询与王国维
心理学到底在什么时候是开始传入中国的?关于这个问题,有不止一个说法。我对其中一种说法颇有兴趣。心理学传入中国,跟我们国家一个赫赫有名的、国际性的大学者王国维有关系。提起王国维,大家都知道他是著名的文学家、美学家和历史学家,他的一个世界性的贡献,就是对甲骨文的研究。大家都知道,关于甲骨文的研究对于历史是非常重要的。有一句话说得好:“口说无凭”。但如果有文字情况就不一样了,甲骨文的研究和发现,把中国有文字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所以,关于甲骨文的研究是学术界的一个伟大成就,而王国维是最早研究甲骨文的最著名的学者之一,像郭沫若、罗振玉等人,虽然也名声很大,但他们都是王国维之后才研究甲骨文的人。
人们知道不多的是,王国维对中国心理学也有贡献。他早在1907年就翻译了一本书,叫《心理学概论》。1910年,又翻译一本书,叫《教育心理学》。更值得注意的是,他后来曾经在南通和苏州还讲过心理学,这一点就比较重要了,他不仅仅是翻译,而且还讲课了。
说到王国维,他主要不能算是一个心理学家,——这个说法没有贬低他,他是一个更伟大的“跨界者”。我认为一个“跨界者”,比只是单纯的某一个“家”更伟大,因为他所涉及的领域,达到的境界,取得的成就不是一个学科所能概括的,这种人就叫“跨界者”,他原本是对文学、美学感兴趣,后来涉足到心理学。这个情况跟我好像也有点相近,我自己原来也不是做心理学的,就是由于对于文学、哲学特别感兴趣,最后通过马斯洛作为桥梁,进入了心理学。
二、心理咨询师的三境界
说到王国维与中国心理学的渊源,更精彩的还不在于此。他关于文学和美学研究有很大的贡献。很多人都知道,他有一本名著《人间词话》。他在书里提出了三种境界说,这三种境界虽然说的是做学问,但影响很广,许多人都对之津津乐道。今天来看,恰好也可以用来说明每一个想从事心理咨询的人所必须经历的三个境界和成长历程。
王国维的三境界之说,引用了三位中国著名词人的三首词来表达,这个表达非常别致、优美,也是三种美学境界。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第一境界。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第二境界。
3、“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第三境界。
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全人心理学所强调的形成“独立人格”的意思。“昨夜西风凋碧树”,写的是秋天,“凋碧树”是说:那些树木原来都是树叶碧绿、茂密的,现在开始发黄,一片一片地,从树上掉下来了,显得越来越萧条。而正是在这个时候,你独上高楼,爬到最高处,望尽天涯路,——这怎么和搞心理咨询扯上的呢?学习心理咨询,是一条非常特殊的路,首先你必须具有一个完整的独立人格,或者说心理应该比一般人更健康。这样就可以在人生路上看得比较远。这是必须有一个漫长的成长之路的。在这路上,首先体验的就是分离和孤独。我遇到很多学心理咨询的,一开始都受到了来家里人的反对:这个又不挣钱,还花费很多!你连家里都搞不好,搞这个有什么用啊?而社会上的人则常常议论:那些学心理学的都是心理有毛病。一些人就是不啃声,也暗自对心理咨询有这种偏见。直到现在,社会现在这种认知都还没有完全改变,认为学心理学的人就是有毛病的人。所以,你一旦开始认真地学习心理学、心理咨询,各种压力就开始出现了。学习心理咨询,必须要有成长体验,首先要接受心理咨询,在你接受心理咨询,开始成长之后,问题就更加凸显了,甚至会有冲突发生。为什么会如此?这是由成长的特点以及过程决定的。成长首先就意味着心理上的分离,分离首先是你和父母的分离。这个分离就意味着长大、成熟,它还不完全等于就是真正的独立人格的形成。从发展心理学看,和父母的分离,从青春期就逐渐地加快了脚步,你越来越认识到,你有你自己的个性和自我,父母是父母,你是你。但个性、自我的形成,与我所说的独立人格还是有差异的。它不仅是指你开始有自己的三观,你的三观与父母有很大差异,你们因此不时发生冲突。而真正的独立人格是指,你在这个时候逐渐学会了通心。也就是你自觉不自觉地能够做到通心的黄金三要件:1、清晰自己。2、换位体验。3、有效影响。
——根据2021年6月26日微课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