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意志力?

标签:
意志智慧 |
分类: 什么是全人心理学 |
什么是意志力?
爱迪生发明电灯时,为了寻找适合做灯丝的材料,曾经用了1600种不同的材料来做实验。实验总共失败了3400次,才终于成功。对于失败的3400次实验,他说是证明了1600种材料不可能做灯丝。他发明电灯的过程,充分显示了人的意志力的作用。
中国成语有“百折不挠”、“百折不回”等,它们都是对人的意志力的生动描述。
我很喜欢神经语言程式学(NLP)所倡导的一个理念:“没有失败,只有反馈。”这一理念充分地展现了人的意志力的潜力。对于意志力强大的人来说,他们对待失败正是这种态度。关于灯丝实验,爱迪生说失败的3400次是证明了1600种材料不可能,这是对“没有失败,只有反馈。”的最好的注释。
关于意志力,一般谈到“意志”的心理学书籍都大同小异。在曹日昌的《普通心理学》中关于意志是这样定义的:
意志就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且支配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由于“确定目的”含有明显的认知成分,为了突出意志过程的特点,我认为可以这样来定义意志力:
意志力就是人在为达到即定目标的活动中,自觉行动、坚持不懈、克服困难所表现出的心理素质。
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在其主编的《普通心理学》中,把最重要的意志品质分为四种:“独立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
一般认为,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采取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
我认为,可以把意志的独立性、果断性看成是主要表现在采取决定阶段的意志品质;可以把意志的坚忍性和自制性看成是主要表现在执行决定阶段的意志品质。
为了激励他们,我常常这样问:你究竟是“想要”……,还是“一定要”成功……?
行动力与意志力关系很密切。“行动力”的概念与人格三要素的意志力相对应,但其含义比意志力要更加丰富一些。在行动力概念中,不仅有意志力的含义,而且还具有人的活力、精力、活跃性甚至人的体能等含义。
行动力的概念与“意义意志”有密切关系。意义意志越强,往往行动力越强。它是三种人格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这个概念强调了活生生的社会实践,强调了无比丰富的现实生活。
“行动力”这一概念与B.J.斯腾伯格关于“实践性智力”(Practical intelligence)的概念相当吻合。对于“行动力”和“实践性智力”的运用,是一种以意志力为主导人格力,以智慧力、情感力为辅助人格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