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是全人心理学?(第二版)

(2019-03-05 12:01:54)
标签:

全人心理学

分类: 什么是全人心理学

什么是全人心理学?

——《全人心理学丛书总序》

一、全人心理学的核心理念和态度 

研究心理学多年,很想用一个术语来代表自己的研究倾向和理念。人本心理学后人本心理学”(Transpersonal Psychology)?都不合适。人本心理学和后人本心理学是对我影响比较大的两个心理学流派,但就我所见,它们也并没有表达尽我研究心理学的感觉。尽管人本心理学和后人本心理学是我重要的思想来源,我仍然需要用全人心理学这一说法来代表我所研究的心理学。

 与当今世界心理学对应,全人心理学这一汉语说法较好地体现了人本心理学和后人本心理学的一些精髓,包括但不限于:1、关注人的潜能的深度开发。2、从尽量广阔的系统来看人。3、对所有的心理学流派乃至相关学科持开放态度。

 “全人心理学”这一术语,在我使用之前,已经在一定范围内被使用,我与大家赋予它的含义可能会有一些差异。如果我来给全人心理学下一个定义,可以是:全人心理学是以充分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不断成长和全面发展为宗旨的心理学,为此,它对所有的心理学以及相关的文化持开放态度,从中汲取养料。全人心理学具有尽量彻底的开放性,同时也不乏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它有一个核心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这就是通心。它所强调的通心的意义和重要性,使它区别于其它心理学以及文化。

  我采用全人心理学这一术语,并不意味着我的初衷是想创立一种新的心理学流派。使用这一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我自己对心理学研究、心理学应用的态度和价值取向,是想比一些已经完全体系化了的心理学有更加基础、更加深入的探索和思考,同时,对自己已经领悟到的,不愿意过多延宕,而是抱有“更上一层楼”的兴趣和勇气……

 全人心理学有几个核心的理念和态度,这就是“开放性”“崇尚创造”和“通心”。就我自己来说,研究人本心理学、后人本心理学要多一些,但我对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心理学照样有较强烈的兴趣。我赞成应该从理论上整合心理学上所有的重要的思潮和思想,并且不断地从其它学科汲取养料。我们无法学习所有的心理学和其它学科,但我们可以有一种相对来说最佳的对待心理学和其它学科的理念和态度。这就是“开放性”。

  要理解这个态度,可以体会一下歌德在《浮士德》中讲述的一个寓意非常深刻的故事:魔鬼靡非斯特和浮士德打赌,假如浮士德说出了太美了,请停一下吧!那么他的灵魂就输给了魔鬼靡非斯特。歌德借此表达人类有一种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精神。所谓请停一下,就是想背离宇宙的大精神Spirit),终止时间与生命的流动。由此,我们百年引出全人心理学又一核心理念和态度:崇尚创造,避免执著。

那么,怎么才能够保持“开放性”,做到“崇尚创造,避免执著”呢?这又引出了全人心理学又一个核心的理念和态度,这就是“通心”。人活在世界上,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他总要与其他的人、生物、环境发生关系,而在这些关系中能够相对自由地生存,就需要我们不断地与其他的人、生物、环境保持一种适当的关系。这种适当的关系就是通心,包括狭义的通心和广义的通心。

  有鉴于此,全人心理学强调自己只是对待心理学的一种价值取向和态度,而并不是心理学的一种流派。它尊重任何一种心理学的流派,但并不在意自己是不是一种流派。它不排斥任何有用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但反对过分夸大任何一种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的作用。它不反对心理学可以有自然形成的主流,但并不欣赏任何刻意声称自己是主流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很简单,当人们想要夸大某种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的时候,他就相当于浮士德说太美了,请停一下吧!,那么他的灵魂也就输给了魔鬼靡非斯特。

 长期以来,我面对全社会举办全人心理学·通心工作坊,同时也做个体心理咨询,在这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的特点。那么,全人心理学进行心理服务、心理调整、心理辅导的特点是什么呢?它与各种各样的心理服务、心理调整、心理辅导方法有什么关系?

全人心理学进行心理服务、心理调整、心理辅导是以“通心”的理论、方法为核心,由此,导致了它与众多的理论、方法相比,有一些独特的地方。它在进行心理服务、心理调整、心理辅导时,其指导思想就是“通心”。以“通心”为指导的含义,可以借用佛教关于八万四千法门的说法来说明。佛教讲方法有八万四千个,这不是在强调有一个具体的数字,而是讲法门是不可穷尽的,不断发展的。常言道,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全人心理学非常欣赏这句朴实而深刻的话。它尊重任何流派的任何方法,乐于从任何流派的任何方法中吸取养料,但不迷信任何一种流派和方法。不管有什么背景,不管声称受了什么训练,能抓住老鼠才是衡量其价值的最重要的标准。还应该注意的是,没有什么“猫”能够保证自己一辈子都是好猫,因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老鼠在变异,老鼠越来越聪明。今天你抓住了老鼠,如果不进步,再过一定时间难保还能抓住。因此,全人心理学在进行心理调整、心理辅导时,是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决定所使用的方法、技术。全人心理学是有自己常规的方法和技术,这些方法和技术已经能够直接处理大多数的问题,但仍然强调,要根据现实情况的需要,对现有的方法和技术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我感觉,卡尔·罗杰斯关于美好人生Good Life)的理念,也可以用来说明全人心理学对待心理服务的态度。卡尔·罗杰斯认为:

    1、美好人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而不是一种固定状态。

    2、美好人生是一种趋势(Direction),而不是一个一次达到的目的地。

卡尔·罗杰斯的这一看法,与佛教的无所住而生其心活在当下也是一致的。当然,我们并非只有在佛教中才能够发现类似观念。它们应该是世界长青哲学的共识。

 美好人生是一种放下执着后的心灵自由,它并不是一种可以固定下来的、绝对的自由。这种“心灵自由”状态,正是佛家所说的。我发现,活在当下这个概念也非常好。罗杰斯的思想在这里与佛教的思想达成了一致。凡是活在当下的,就是流动的、时时常新的、破除执着的、摈弃妄念的。而如果我们想把这一过程固定下来,它就变成了执着或者妄念,因为它已经僵化、停滞。

 只要有这种态度和精神,并且持之以恒地学习和成长,从事心理辅导、心理调整,就能够产生一种大自信:只要当事人的神志是清楚的,总能够帮助他解决任何问题。没有不能够突破的心理障碍,除非你自己的心中有障碍。心理辅导师要努力做到,当魔高一丈之时,自己所体悟的又高了一尺……

二、什么是“全人”?

什么是全人?简单地说,是指全面发展的人,或者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人。再具体一点说,做到下面任何一条,都可以称为全人。以下10条,我们在此先只是简单地提出概念,不做详细解释。详细的解释见全人心理学各书。

 1.“全人心理学”从尽量开放、广阔的心态理解人性,赞同这样一种越来越被普遍认同的看法,认为人有四种性质:物质性、动物性、人性、灵性。灵性的开发是人的潜能的深度开发,只有通过灵性的开发,人的潜能才能够得到全面的发挥。灵性的开发与人的其他性质并不冲突,人可以通过不断整合自身的性质和能量越来越向“全人”接近。

2.“全人心理学”提倡一种“大健康”观念,认为健康可以分三种: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灵性健康。所谓“全人”就是具有三种健康整合的大健康的人。具有大健康的人同时也过着最丰盛的人生。

3.“全人心理学”在人的动力结构上把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五个层次扩展为七个层次,即:在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之上再加上“自我超越需要”、“大我实现需要”。人的需要满足的优势,应该发展为自我超越需要、大我实现需要满足的优势。如果说动物也多多少少有自我实现的话,自我超越、大我实现才是体现人之为人最本质的特征。人类能够达到的能量最畅通的状态是大我实现的状态。所谓“全人”就是“大我实现需要”已经成为其优势需要的人。注意,在一定时期内,人同时在满足多种需要,所谓优势需要,是指在这个时期对人的行为最具有支配地位的需要。“全人”的优势需要是大我实现需要,这并不是说他只满足这种需要,而是指其它需要也要满足,只是不占优势而已。或者说,他很好地整合了所有需要的满足。

4.“全人心理学”认为人类迄今为止有四种死亡:“生物学死亡”、“社会学死亡”、“人本心理学死亡”、“全人心理学死亡”(或者“后人本心理学死亡”)所谓“全人”,就是超越了这四种死亡的人。所谓人的“生物学死亡”,一般是指脑死亡,即医学意义上的死亡。所谓人的“社会学死亡”,一般是指在生物学死亡的意义上还活着,但并不能够创造任何社会价值和财富,只能够靠社会的力量维持生命。所谓“人本心理学死亡”,一般是指在人在生物学死亡、社会学死亡的意义上还活着,尽管也能够创造社会财富和一定价值,但却不能够有任何创新。所谓“全人心理学死亡”是指在生物学死亡、社会学死亡、人本心理学死亡的意义上还都还活着,但并不能够有任何终极关怀的活动,或者没有行大道的感觉。所谓“全人”,就是超越了这四种死亡的人,或者说在“生物学”、“社会学”、“人本心理学”、“全人心理学”的意义上同时都活着的人。

5.“全人心理学”认为人有两次出生:第一次是经由父母的出生。也就是说,通过父母的精子和卵子的结合,母亲经过十月怀胎后的出生;第二次是经由自己心灵成长后的出生。所谓“全人”就是完成了第二次出生的人。也就是说,通过成长,超越小我,成为具有“大我”人格的人。

6.从“全人心理学”的基本生存状态理论来看,人有两种基本生存状态,一是独处,一是交往。独处可以分为:匮乏性独处、维持性独处、充实性独处。交往可以分为:纠缠性交往、维持性交往、通心性交往。所谓“全人”就是独处时匮乏性独处、维持性独处最少,有充实性独处最多,在交往时具有纠缠性交往、维持性交往最少,通心性交往最多的人。

7.从“全人心理学”的人格三要素理论看,人的基本心理素质可以分为智慧力、情感力、意志力,即人格三要素。所谓“全人”就是人格三要素平衡发展、发挥,表现出最大心理能量和效能的人。

8.从“全人心理学”的通心理论看,“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全人”就是做到了在身心灵三个层面最大限度通透的人。他们即使有短暂的“不通”,也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机制,相对快地解决,变得通畅。——从“全人心理学”的实践看,通心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迄今已经能够有效地帮助他人不断成长,向“全人”迈进。

9.“全人心理学”认为心理咨询最根本的作用是帮助人们成长,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人,人的成长无止境,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人需要心理调整,人人可以终身成长”。

10、全人心理学认为,所有助人理论的精髓可以概括为两大意识,即“成长意识”和“通心意识”。这两大意识提纲挈领地表达了活出“大我”,走向“大我实现”,走向“全人”的途径。

  以上的理念有的并非我首先提出,但我对它们的诠释,有我自己的发挥。有的则是我在研究心理学和实践过程中的原创。

三、全人心理学的实践

 为了向以上描述的全人接近,全人心理学提倡两大意识,即成长意识和“通心意识”。成长意识用心灵成长,活得更爽!的口号来简单表达。通心意识用心灵相通,一通百通!的口号来简单表达。同时,全人心理学借用自然科学的“公式”的概念,提出了两大公式:“成长公式”和“通心公式”。这两大公式成了统领全人心理学运用的指南针。

 与上述理念相应,我认为心理服务最根本的作用是帮助人们成长,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人,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人需要心理调整。另外,成长以及成为一个全人,是一个连续不断、永无止境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人人可以终身成长

   全人心理学·通心工作坊(原称:全人心理学·心灵成长工作坊。)是全人心理学面向全社会服务的重要的方式。该工作坊自2003年推出,到2018年为止,已经在全国五十多个城市,共举办了五百多场。全人心理学主张,通心是所有心理服务的一条红线,应该贯穿在整个心理服务过程之中。在全人心理学·通心工作坊上做个案,已经越来越能够做到治本、高效、精准。它在帮助人的实践上,正在向潜能的深度开发发展。可以把一个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人,人格扭曲的人,引导为有新生的感觉,活得更加舒畅,走向身、心、灵大健康。而对于那些本来状态就不错的人,也可以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某些盲点,更上一层楼。 人类交往将经历第三次革命:通心,这是全人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念。为推广通心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让更多人受益,我们在2017年推出了“通心辅导师”的培训项目。

什么是全人心理学?(第二版)
学习大海“海纳百川”精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