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全人心理学?(第二版)

标签:
全人心理学 |
分类: 什么是全人心理学 |
什么是全人心理学?
——《全人心理学丛书总序》
一、全人心理学的核心理念和态度
研究心理学多年,很想用一个术语来代表自己的研究倾向和理念。“人本心理学”?“后人本心理学”(Transpersonal Psychology)?都不合适。人本心理学和后人本心理学是对我影响比较大的两个心理学流派,但就我所见,它们也并没有表达尽我研究心理学的感觉。尽管人本心理学和后人本心理学是我重要的思想来源,我仍然需要用“全人心理学”这一说法来代表我所研究的心理学。
那么,怎么才能够保持“开放性”,做到“崇尚创造,避免执著”呢?这又引出了全人心理学又一个核心的理念和态度,这就是“通心”。人活在世界上,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他总要与其他的人、生物、环境发生关系,而在这些关系中能够相对自由地生存,就需要我们不断地与其他的人、生物、环境保持一种适当的关系。这种适当的关系就是“通心”,包括狭义的通心和广义的通心。
“全人心理学”进行心理服务、心理调整、心理辅导是以“通心”的理论、方法为核心,由此,导致了它与众多的理论、方法相比,有一些独特的地方。它在进行心理服务、心理调整、心理辅导时,其指导思想就是“通心”。以“通心”为指导的含义,可以借用佛教关于“八万四千法门”的说法来说明。佛教讲方法有八万四千个,这不是在强调有一个具体的数字,而是讲法门是不可穷尽的,不断发展的。常言道,“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全人心理学非常欣赏这句朴实而深刻的话。它尊重任何流派的任何方法,乐于从任何流派的任何方法中吸取养料,但不迷信任何一种流派和方法。不管有什么背景,不管声称受了什么训练,能“抓住老鼠”才是衡量其价值的最重要的标准。还应该注意的是,没有什么“猫”能够保证自己一辈子都是好猫,因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老鼠在变异,老鼠越来越聪明。今天你抓住了老鼠,如果不进步,再过一定时间难保还能抓住。因此,全人心理学在进行心理调整、心理辅导时,是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决定所使用的方法、技术。全人心理学是有自己常规的方法和技术,这些方法和技术已经能够直接处理大多数的问题,但仍然强调,要根据现实情况的需要,对现有的方法和技术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卡尔·罗杰斯的这一看法,与佛教的“无所住而生其心”、“活在当下”也是一致的。当然,我们并非只有在佛教中才能够发现类似观念。它们应该是世界长青哲学的共识。
什么是“全人”?简单地说,是指全面发展的人,或者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人。再具体一点说,做到下面任何一条,都可以称为“全人”。以下10条,我们在此先只是简单地提出概念,不做详细解释。详细的解释见全人心理学各书。
2.“全人心理学”提倡一种“大健康”观念,认为健康可以分三种: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灵性健康。所谓“全人”就是具有三种健康整合的大健康的人。具有大健康的人同时也过着最丰盛的人生。
3.“全人心理学”在人的动力结构上把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五个层次扩展为七个层次,即:在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之上再加上“自我超越需要”、“大我实现需要”。人的需要满足的优势,应该发展为自我超越需要、大我实现需要满足的优势。如果说动物也多多少少有自我实现的话,自我超越、大我实现才是体现人之为人最本质的特征。人类能够达到的能量最畅通的状态是大我实现的状态。所谓“全人”就是“大我实现需要”已经成为其优势需要的人。注意,在一定时期内,人同时在满足多种需要,所谓优势需要,是指在这个时期对人的行为最具有支配地位的需要。“全人”的优势需要是大我实现需要,这并不是说他只满足这种需要,而是指其它需要也要满足,只是不占优势而已。或者说,他很好地整合了所有需要的满足。
4.“全人心理学”认为人类迄今为止有四种死亡:“生物学死亡”、“社会学死亡”、“人本心理学死亡”、“全人心理学死亡”(或者“后人本心理学死亡”)所谓“全人”,就是超越了这四种死亡的人。所谓人的“生物学死亡”,一般是指脑死亡,即医学意义上的死亡。所谓人的“社会学死亡”,一般是指在生物学死亡的意义上还活着,但并不能够创造任何社会价值和财富,只能够靠社会的力量维持生命。所谓“人本心理学死亡”,一般是指在人在生物学死亡、社会学死亡的意义上还活着,尽管也能够创造社会财富和一定价值,但却不能够有任何创新。所谓“全人心理学死亡”是指在生物学死亡、社会学死亡、人本心理学死亡的意义上还都还活着,但并不能够有任何终极关怀的活动,或者没有行大道的感觉。所谓“全人”,就是超越了这四种死亡的人,或者说在“生物学”、“社会学”、“人本心理学”、“全人心理学”的意义上同时都活着的人。
5.“全人心理学”认为人有两次出生:第一次是经由父母的出生。也就是说,通过父母的精子和卵子的结合,母亲经过十月怀胎后的出生;第二次是经由自己心灵成长后的出生。所谓“全人”就是完成了第二次出生的人。也就是说,通过成长,超越小我,成为具有“大我”人格的人。
6.从“全人心理学”的基本生存状态理论来看,人有两种基本生存状态,一是独处,一是交往。独处可以分为:匮乏性独处、维持性独处、充实性独处。交往可以分为:纠缠性交往、维持性交往、通心性交往。所谓“全人”就是独处时匮乏性独处、维持性独处最少,有充实性独处最多,在交往时具有纠缠性交往、维持性交往最少,通心性交往最多的人。
7.从“全人心理学”的人格三要素理论看,人的基本心理素质可以分为智慧力、情感力、意志力,即人格三要素。所谓“全人”就是人格三要素平衡发展、发挥,表现出最大心理能量和效能的人。
8.从“全人心理学”的通心理论看,“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全人”就是做到了在身心灵三个层面最大限度通透的人。他们即使有短暂的“不通”,也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机制,相对快地解决,变得通畅。——从“全人心理学”的实践看,通心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迄今已经能够有效地帮助他人不断成长,向“全人”迈进。
9.“全人心理学”认为心理咨询最根本的作用是帮助人们成长,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人,人的成长无止境,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人需要心理调整,人人可以终身成长”。
10、全人心理学认为,所有助人理论的精髓可以概括为两大意识,即“成长意识”和“通心意识”。这两大意识提纲挈领地表达了活出“大我”,走向“大我实现”,走向“全人”的途径。
三、全人心理学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