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名义亲密关系”与“实质亲密关系”》
(第二版)
许金声
一、血缘关系与亲密关系是有区别的
提到亲密关系,人们常常容易把它与血缘关系想混淆,尤其是在中国文化的氛围里。不少人常常认为亲密关系主要就是指血缘关系。或者说,血缘关系就是亲密关系。
血缘关系与亲密关系只是有一定的相关,它们之间有很大区别。
所谓血缘关系是指基因有很多相同,甚至完全相同(同卵双胞胎)的人。足够基因的相同,也是医学“亲子鉴定”的依据
有紧密血缘关系的人,常常由于有大量共同生活和交往的机会的原因,似乎容易形成亲密关系。
二、名义亲密关系与实质亲密关系
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血缘关系就是天然的亲密关系。这是错误的。
大多数成年人都有夫妻关系。认为夫妻关系就是天然的亲密关系。这也是错误的。
例如,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只是在名义上被社会认为应该是亲密关系。但在实际上,有的只是在名义上有亲密关系,实际上并不是。
为了探究人类生存质量的提升。我们有必要区分“名义的”亲密关系和“实质的”的亲密关系。
有血缘关系,例如亲子关系,只是有了名义上亲密关系,有没有实质的亲密关系,要看父母与子女有没有在一起的生存质量。
所谓实质的亲密关系,是指人们的某种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关系达到了实际的令人满意的亲密程度。这些亲密程度至少可以用以下指标来体现。
三、亲密关系的衡量
如果你想明确自己的亲密关系,可以为自己的关系初略地打分,先打自己的配偶,自己与父母。在这方面,已经有一些现成的量表。我在这里也尝试提出一个初略的衡量方法:
1
、他(她)在你的心中占有一个特殊的具有重要性的位置。(1分)
2、当他(她)有什么好处、利益时,会首先通心地与你分享。(2分)
3、当你或者他(她)取得一些成功或者成就时,没有任何嫉妒,反而为对方感到高兴。你们之间的能量流动是正反馈关系。(2分)
4、你们常常能够互相换位体验,而且能够做成功到换位体验,即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到对方的立场、情绪和状态。(2分)
5、任何一方需要需要对方时,会不惜代价地通心地帮助你。(3分)
满足了上面5条的任何1条,就可以称为多多少少有实质亲密关系。如果能够得6分,可以认为有实质亲密关系。得10分,可以认为是有完美的亲密关系。
四、亲密关系与通心
从通心理论看,亲密关系的实质就是能够经常相处,并且容易做到通心的关系。
看起来亲密关系要求很高,但如果我们追求货真价实的亲密关系,就应该如此。
注意,这里的“通心”是指许金声通心理论所阐述的通心,也就是做到了“通心的黄金三要件”的行为。即:
1、清晰自己;2、换位体验;3、有效影响。
(详见许金声:《通心的理论与方法》等。)
五、 我们为什么需要实质的亲密关系?
实质的亲密关系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我们为什么需要实质的亲密关系?
无论是按照古训,还是心理学的大量研究,都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的幸福与快乐指数往往与我们人际质量有较大的关系。
有血缘关系,不一定能够形成这种亲密关系。
没有血缘关系,却有可能形成这种亲密关系。例如,现实生活中不难看到许多“神仙配”,夫妻情深的人。
奥秘在哪里?
有没有通心者存在。无论是你自己还是他人。
夫妻关系最应该是亲密关系,但现实生活不是如此。
在有血缘的亲子关系不通心的,在夫妻关系中比较难形成真正的亲密关系。
在夫妻关系中有真正的亲密关系者,更容易造就新的更能够通心的血缘关系。
如果只讲血缘关系,不讲通心,只会带来人性的桎梏,影响独立人格的形成。
独立人格是人与他人之间能够做到通心(至少是单向通心)的一个前提。
注重通心,即使不是血缘关系,都会带来亲密关系。
六、血缘关系与实质亲密关系
血缘关系与亲密关系有什么关系?
在不同文化里,在现实生活中,都不难看到很多父子情深、母子情深。但血缘关系不是形成亲密关系的充分必要条件,甚至不是必要条件。很明显,很多亲子关系形同陌路。关于这一点,有待进一步思考。
血缘关系与亲密关系常常有一些混淆,其容易混淆的程度,似乎与不同的国度、文化、地域等因素有关。在不同的国度、文化、地域等情况下,有血缘关系的人,一般来说,是不是形成实质的亲密关系的概率更大或者更小呢?那种从血缘关系形成实质亲密关系的概率更小的国度,是不是更容易混淆二者呢?
例如:某些发达国家与中国。
对于这个问题的认真的回答,应该有一定的实证的研究做基础,包括搞一些抽样调查。要研究这个问题,已经有很多可以参考的文献。不过,我暂时还没有精力深入,希望有人能够深入,在这里我主要是提出问题。
我的一些看法,主要只是依据我自己做个案、办工作坊以及从事心理工作积累的一些经验。
在我做的个案里,有大量已经深入到原生家庭的关系问题。当事人与父母都没有完成心理上分离的过程,都没有完全形成独立的人格。他们都在与父母的亲子关系上,有一些模糊的、暧昧的状态,分不清是不是实质的亲密关系。这种情况导致了他们的麻木,进而对后来的两性关系、夫妻关系造成影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