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许金声和助手王莉、李月珠一行三人在北京、武汉进行的学术活动、交流活动。九天之内共11次,可谓高密度:
1、6月6日在中国音乐学院看望高为杰教授,送许金声的几本新书。主要谈尼采的音乐作品、艺术家的疯狂和创造力等话题。略介绍许金声的新作。
2、6月7日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韩布新交流,送书,介绍许金声的主要思想,商谈研讨会事宜。
3、6月8日,拜访中科院心理所所长傅小兰,汇报关于全人心理学以及通心理论的研究。傅小兰所长对许金声的研究提出了几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许金声做了详细回答。
4、6月9日上午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召开许金声”全人心理学·通心理论”研讨会。与会者共30人。该研讨会气氛活跃、开放、热烈。除原来安排的主题发言人外,还有贺连津,王全宇等。再加上提问者,发言人数共计15人。
5、6月10日上午在赵州茶馆,和《禅》杂志主编明尧居士促膝谈心,深入交流。主要话题:与净慧老和尚通心。许金声谈净慧老和尚与自己的通心的感受,以及对净慧自己提出“通心”理论和方法的启示。
6、6月10日下午在赵州茶馆举办的活动上,与约40位佛教居士分享关于通心的研究,并且现场对四位志愿者进行通心辅导。参加者多为净慧老和尚弟子。许金声提出,“善用其心,善待一切。”的落实的方法,就是“通心的黄金三要件”。
7、6月10日晚上,和原野居士共进晚餐。原野居士是虔诚的佛教徒,同时也喜欢心理学。思想活跃、丰富。现移居加拿大,目前在外企做高管。在餐桌上,大家就各自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重点话题:佛教与心理治疗。大家观点有一定分歧,但并不隐匿,坦然地进行了分享、表达、碰撞。
8、11日下午到达武汉,下午3点在心斋与华人顶尖人本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学者,美国索菲亚大学中国部主任张宝蕊教授,以及心斋负责人罗蕾交流,商谈举办中国心理服务创新论坛、成立国际中华心理健康研究会合作事宜。
9、12日晚在心斋与张宝蕊教授对话:通心与同理心。其他参与者,心斋的咨询师连同视频,共16人左右。具有极大开放性、建设性的对话。对话首先介绍许金声关于“通心与同理心”的区别的研究,然后由张宝蕊教授和其他心理咨询师提问。
10、13日上午到华中师范大学看望中国著名心理学家,中国心理学会会士,华中师大心理学院教授刘华山。闪光之处,是刘教授分享了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研究,关于盲人和聋哑人的对比研究,极富有趣味,令人遐想。维果茨基关于“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很著名。
11、14日上午在武昌华侨城,拜访著名心理学家曾奇峰。在他的工作室,谈精神分析与全人心理学。大家开诚布公,对话极具开放性、启发性。

研讨会现场

韩布新教授主持,并且发言。
许金声在中国音乐学院看望自己的音乐启蒙老师,好朋友,著名作曲家高为杰教授。送高老师四本新书,指给他看,在书中谈及拉赫玛尼诺夫时,引用他的话。

送书给高为杰教授。感谢高为杰教授为许金声作词的《心灵成长之歌》、《神奇》谱曲!其中《神奇》,旋律尤为舒展、优美。

张宝蕊教授谈笑风生。

许金声与刘华山教授亲切交谈,这种学者间的交流,是人生的一大乐趣。

互相赠送了三本书。以书会友,真诚碰撞,互相启迪,乃学者极大乐趣。

曾奇峰先生侃侃而谈。

说到什么有趣的思想了。
(注:以上学术活动的具体内容在整理之中。待逐一发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