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心辅导:心理服务的一种新范式(第三版)

标签:
心理健康新范式辅导咨询 |
所谓“通心辅导”是指以中国心理学家许金声独创的“通心”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的一种心理服务。“通心辅导”在遵守职业伦理和道德方面与当今的心理服务没有区别,但它在理论、方法和技术方面,有诸多不同于现有的其它心理服务(包括现有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的地方。“通心辅导”在心理服务的诸多领域有创新,它对于当今中国心理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1985年起,许金声即开始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尝试做心理咨询工作。从一开始从事心理咨询起,就尽量学习和了解各种各样与心理健康相关的理论、流派,开始探索更加高效、治本、精准的方法和技术,在2000年前后开始形成了关于通心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及“人的基本生存状态”等理论。经过长期和充分的准备和积累,从2003年起,开始面对社会,大量举办全人心理学·通心工作坊(原称:“全人心理学·心灵成长工作坊”)。该工作坊平均每年举办35个——40个。每个工作坊一般都要做3——6个个案。到2018年为止,总共举办全人心理学·通心工作坊约500个。在工作坊上做个案累计约2000个。再加上2003年以来,没有间断的一对一的面对面的个体咨询,平均每个月有一至二位当事人。迄今为止,用通心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累积所做个案的数量已经超过2000个。
在不低于2000个的个案中,其中辅导次数超过十六次(每次一般一至二小时)的个案不低于200个。之所以在此把辅导次数十六次作为一个标准单独提出来,是因为一般做十六次通心辅导,就会使当事人有极大的满意的变化。
在实践中,通心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日至成熟和完善。
托马斯·库恩的“范式”的概念主要是用于描述科学研究以及科学发展。当我们讨论“通心辅导”是否是一种“新范式”的时候,“范式”的概念已经不仅是指科学研究以及科学发展,而且还包括它在现实中的应用以及应用的方式、效果。
(二)在通心理论中,直接与心理服务创新有关的部分,是关于心理服务有效的“充分必要条件”的论述。关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效果问题,迄今各种各样的流派、理论,各有各的说法。国际心理学术界也有大量关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有效的“共同要素”问题的讨论,以及共同要素理论与特殊成分理论的争论。例如,“共同要素的内容及重要性已经获得了学界的共识,期刊 Counselling Psychology Review、Psychotherapy 分别于 2012 年、2014 年出版了相关专栏。”(杨文登、张小远《心理治疗中的共同因素理论与特殊成分说:争议与整合》,《心理科学进展》,2017,Vol. 25,No. 2,254)——我们可以把这种以追求有效的共同要素或者特殊成分为代表的情况称为现有的、旧有的范式。关于心理服务有效的充分必要条件的论述,超越了现有的、旧有的模式、范式,突破了及共同要素理论与特殊成分理论之类的争论。
我国学者杨文登、张小远认为:“有必要跳出‘共同要素 vs 特殊成分’这一框架,从更高的层面来看待两者的争议及其持有的理论信仰。第一,‘共同要素 vs 特殊成分’的划分,并不能囊括心理治疗改变的所有因素。大量研究已然确证,影响心理治疗改变的因素特别多,既包括病人因素、治疗师因素与关系因素,也包括研究者的研究证据、政府的相关政策甚至是保险公司等第三方付款机构意愿等影响因素……将所有导致心理治疗改变的因素,单一地归入为“共同要素 vs 特殊成分”这一维度,显得过于简单与牵强。”(杨文登、张小远《心理治疗中的共同因素理论与特殊成分说:争议与整合》,《心理科学进展》,2017,Vol. 25,No. 2,258)
“通心理论”正是跳出这些框架的一种突破。“通心理论”认为:所谓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乃至心理健康服务有效的问题,可以用逻辑学的“充分必要条件”的概念来更精确地表达。心理健康服务有效的“充分必要条件”只有一个,这就是“通心”。所谓“充分必要条件”一般是这样定义的:如果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有事物情况B;如果没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没有事物情况B,A就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 简单地说,满足A,必然B;不满足A,必然不B,则A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从A可以推导出B,而且从B也可以推导出A。具体到心理服务,所谓A,就是通心的行为。B,就是有助于心理服务对象的成长、心理状态的改善、能量的提升或者现实生活目标的达成等。
(六)“通心辅导”对传统的体制以及心理服务领域内的“医学本位”持批判吸收的态度和立场。“通心辅导”认同心理服务同样需要讲求科学性、严谨性、可验证性,但它对什么是科学性、严谨性、可验证性等的理解有诸多不同。(参阅以下扩展阅读的链接:《认识医学本位》)
(七)由于理论和方法的突破,“通心辅导”与传统的心理服务,包括与传统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流派具有诸多区别。
最重要的区别之一,是体现在服务范围的扩大。从服务对象来看,它突破了传统的心理服务主要是面对心理疾病和有心理问题者,把服务范围扩大到可以面对人类个体所有不满意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器质性病变的本身除外,但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多余的心理负担和烦恼仍然可以通过通心辅导解决)。这些不满意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包括从精神分裂症到正常人的一般烦恼。如果我们把“人人需要心理调整”的“人人”,即一个、一个的个人看成是一个按照心理健康的程度排列的连续统一体,那么起端可以以精神分裂症(心理健康水平最低)为代表,终端可以以“大我实现”(心理健康水平最高)的人为代表。通心辅导对整个连续统一体的人都有作用。
从服务内容看,通心理论认为,人类任何不满意的心理和行为,要么直接与通心有关,要么间接与通心有关。它们通过通心辅导都可以实现改进。
例如,在通心辅导的实践中,我们处理过多起追回欠款、合同纠纷、婚姻危机消除、离婚辅导、诉讼心理辅导、创业辅导、学生学习成绩提升以及其它各种各样人际关系突破等案例,均获得良好效果。例如,一位当事人有一笔十万元的欠款,已经多年没有追回,通过50分钟的“通心辅导”,他就去除了有关的心理障碍。半个月之后回访,他已经追回了欠款。这位当事人当时是不认为自己有什么问题的,也没有任何要寻求心理辅导的意识。他是在工作人员的宣传和启发下要求做通心辅导的。
(1)“通心辅导”如何能够服务于精神分裂患者?
第一,“通心辅导”的要求是由精神分裂患者本人提出。那么,通心辅导的对象则可以直接确定为精神分裂患者本人。他能够提出“通心辅导”的要求,说明他当时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在通心辅导的过程中,需要患者亲人或者保护人的密切配合。
第二,“通心辅导”的要求是由精神分裂患者的亲人或者保护人提出。那么,通心辅导的对象则可以首先确定为精神分裂患者的亲人或者保护人。在帮助他们调整到有一个满意的对待精神分裂患者的态度后,再进一步了解精神分裂患者,看能不能直接对其进行“通心辅导”。“通心辅导”不反对采用药物。建议与精神病院配合对当事人进行治疗。
在精神卫生法颁布前,“通心辅导”有三个完整的关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案例。此三个案例在吃药的配合下,均使当事人的心理健康恢复到正常人水平,并且减少用药。在精神卫生法颁布后,“通心辅导”停止直接接受精神分裂症的当事人,但不排除以后与具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合法的单位与个人进行合法的合作,发挥这方面特长的可能性。
(2)“通心辅导”何以能够不仅帮助人自我实现,甚至可以走向自我超越、大我实现?
这样,“通心辅导”不仅适合一般人,也适合高端人士,这些高端人士一般已经在需要的满足上超过了一般人,达到了较高需要占优势的状态。
一般的心理辅导是只能够做到“雪中送炭”,“通心辅导”不仅能够“雪中送炭”,还能够“锦上添花”。
通心辅导最大的力量就是,“痛则不通”。凡是有“痛”、不舒服、烦恼、甚至困难,通心辅导都可以提供帮助。
“通心辅导”之所以能够服务自我实现的人,这是因为自我实现的人之所以能够达到自我实现的高度,一般都是由于他们比一般人善于通心,包括狭义和广义的通心。如果有机会学习通心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他们还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其生命的效能和生存质量。一般优秀人物之所以只能够达到自我实现,而难以达到自我超越、大我实现,常常是由于他们的某些心理情结没有得到解决,或者彻底解决。另外,他们有可能缺少汲取人类文明关于成长的最精髓遗产的方法。
“通心辅导”何以能够大幅度地拓展心理服务范围,乃至可以称为心理服务的一种“新范式”?要更令人信服地说清楚这个问题,还必须说清楚“通心辅导”与现有的心理治疗、心理咨询流派的区别,例如,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等在理论、方法和技术上的差异。我们在这方面尽管还没有做详细的研究,但已经有一些初步的成果,它们体现在许金声上述关于通心的著作以及许金声新浪博客之中。这里由于篇幅,暂不叙述。
(八)“通心辅导”对于“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发展
尽管国际医学界对于“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理念已经有一种普遍的认同,但在实际的运作层面还远远没有跟上理念的认同。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同样适用于心理服务。所谓“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生物-心理”部分很好理解,这就是重视身心的相互影响。那么“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心理-社会”部分呢?
通心辅导首先在服务的目标上,可以把服务的效果提高到当事人社会地位的提高甚至阶层的变化。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通心辅导把当事人的通心对象扩展到与当事人有关的所有对象。
心理健康服务,最大的效果就是对当事人的整体的需要满足有帮助,使他们能够在需要满足的层次上不断上升,尽早地进入高级需要占优势的阶段。
人是社会的动物,“人是社会关系总和”。人不同的需要层次的满足,是涉及“生物-心理-社会”的全方位的问题。“通心辅导”,迄今在“心理—社会”部分有所创新。
通心辅导,能够深入到当事人的社会关系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并且相应地对他的心理进行调整,以使得他的需要层次能够得到切实的满足,需要满足层次得以提升。
尽管“通心辅导”的提出者和操作者,目前并不具备从生物(医学)层面处理当事人问题的资质,但是,通心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构架也为生物(医学)模式领域的工作留出了空位,并且开辟了合作的空间。并且,通心的理论也是生物(医学)工作者应该遵循的规律。而通心的方法和技术也可以为他们的工作提高效果提供帮助。
(九)由于“通心”做到了道、法、术的统一,通心的理论和方法可以说具有心理服务“元理论”、“元方法”的高度(具体论述请参考另外文章)。其它的理论与方法,常常会排斥另外理论与方法,但通心的理论与方法不会。相反,它具有迄今为止最大的包容性和涵盖面。它可以说明现有的其它的理论和方法,其它的理论和方法都能够从它得到说明。通心的理论与方法具有可以整合一般心理服务工作者所学有关理论、知识的“制高点”的作用。这种情况,已经体现在大量学习通心的理论和方法的心理服务工作者之中。
“通心”是法、术不难理解,如何理解“通心”是道呢?
1、“通心”与迄今的主流宗教、文化有紧密的联系。“通心”与迄今的主流宗教、文化的核心教导是一致的。它甚至可以理解为不同宗教、文化核心教导的总结。
2、“通心”的常规方法、技术,与非常规的方法、技术的统一,解决了学习“通心辅导”者常见的问题。当通心的常规方法、技术,以及其他可以借鉴的方法、技术都难以突破当事人的问题,或者说难以有效影响当事人之时,“通心辅导”要求辅导师能够停下来与“道”相通,临时发明一种方法、技术,能够有效影响当事人。——自2003年以来,许金声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至少有六次。所谓“与道相通”,对于我来说,是指当时短暂地进行心理状态的调整,或者说静心。
一种心理服务的新范式之所以新,必须有公认的效果衡量标准,同时也需要发展出更加完善的、全面的新的同时也有可能是简洁的效果衡量标准。全人心理学倡导的“通心辅导”在这方面的情况至少有以下几种标准和方法:
1、原有的症状、心理痛苦、烦恼以及不自在减轻,甚至消失。——这是心理健康服务行业普遍认同的标准。
以下标准为“通心辅导”的特色或者独创:
2、按照全人心理学的基本生存状态理论,人的基本生存状态分两种:独处与交往。当事人很容易从这个角度体验到自己的变化。如果基本生存状态发生好的的改变,在独处时,有更多的充实性独处;在交往时,有更多的通心性交往。
3、以大卫·霍金斯的能量级别为参照系的能量级别的提升。首先是低能量状态的改变,向中立的能量级别靠近,甚至超过。例如,由原来的内疚、悲哀、抑郁、愤怒等,上升为勇气。
4、“通心辅导”能够导致人格的转化。这一般是指长程通心辅导的效果。以全人需要层次理论为参照系看,优势需要的不断上升可以看成是人格的转化和成长。例如,从归属型人格上升为自尊型人格,从自尊型人格上升为自我实现型人格,以致更为殊胜的情况……
以上1——3三种标准,都简单容易操作,同时还不容易发生分歧。
五、“全人心理学·通心工作坊”
“全人心理学·通心工作坊”是全人心理学面向社会普及通心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主要形式,它可以理解为以处理个案为主要推动力的短程的群体辅导。它一般招收学员十人至三十人。时间为二天至四天。该工作坊至少有如下特点:
六、“通心辅导”可以达到的具体效果
“通心”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作为心理学、社会学、哲学、成功学、宗教学等浓缩的跨学科的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已经被初步证明具有创新性,具有极大的威力、生命力。它极有可能被公认为是一种心理服务的“新范式”,它有望在我国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中起到重要作用。“通心”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该受到有关部门重视,得到普及的机会。
八、“通心辅导师”认证考试
为了更好地普及通心,为中国心理健康事业做一点贡献,从2017年12月起,许金声和助手们开始主持开展“通心辅导师”培训、认证考试。(细则另文公布)。该认证的培训、认证考试迄今已经举办五次,目前共有24名考试合格。这些人员皆可以从事至少是初级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考试分理论笔试和现场实战技能考试两种。实战技能考试采用做真实个案的方法。所有考试由导师许金声亲自严格把关。
凡参加过全人心理学·通心工作坊(共六天以上),专门的考证班(三天以上)的学习的学员,可以申请“通心辅导师”(初级)证书考试。该证书加盖主办单位常州全人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的公章,导师许金声亲笔签名。该证书暂时为主办单位以及导师许金声承认的“通心辅导师”职业能力的证书,在互联网上公布。
通心辅导师资格以及证书目前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种。三种证书的职业能力主要标准分别如下(详细请看细则):
获得初级“通心辅导师”证书者,可以在不处理心理情结的情况下,帮助当事人改善人际关系,或者增加达成在生活中正当目的的成功率。
获得中级“通心辅导师”证书者,可以处理心理情结,帮助当事人较大幅度提升能量,改善人际关系,或者较大幅度增加达成目的的成功率。
获得高级“通心辅导师”证书者,可以举办“全人心理学·通心工作坊”,在工作坊上进行团体调整,并且为当事人做个案,处理心理情结,帮助当事人大幅度提升能量,改善人际关系,或者大幅度增加达成目的的成功率。
由于目前国家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和管理办法尚在形成之中,其权威的、具有普遍公信力的认证途径尚不清晰,我们希望“通心辅导师”尝试培训工作能够引起社会有关部门以及行业人士的关注。我们认为“通心辅导师”是一个值得在全国推广的项目,因此,准备大力宣传继续开展。我们希望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该项目将得到更加权威和具有公信力的检验和考核。
通心辅导课程信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b541b80100ky7a.html
参考书目:
许金声:《通心》;《第三次革命:通心》;《通心的理论和方法》;《大我实现之路——全人需要层次理论》;《与圣人、先知通心》。
许金声简介:
中国心理学会认定心理学家;中国心理咨询师协会(筹)专家组成员;国内最早的马斯洛心理学、人本心理学、心理健康理论的研究学者之一;国内第一家专门研究心理健康的跨学科的研究会“北京市健康人格研究会”(注:1988年4月成立,属于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二级学会。)的主要发起人和负责人之一(职务为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心理健康服务创新论坛发起人和常设主席(注:原名为中国应用心理学自主创新论坛);原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扩展阅读:
认识医学本位: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b541b80102xmd3.html
(照片说明:许金声的通心的理论和方法在学术界引起反响。这是2018年6月9日在中科院心理所举办“许金声全人心理学·通心理论”学术研究会。许金声正在发言。)
(照片说明:为普及通心的理论和方法,许金声在江苏常州建立了全人心理学基地,这是2017年12月在基地举办的工作坊合影。基地在武进区莱蒙城公园里小区,环境优美,处于四个公园的包围之中。场地专业,音响设备俱佳。)
(2018年5月1日——2日举办的全人心理学·通心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