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需要”——理解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一个关键

标签: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
分类: 活出最佳状态 |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一个关键概念:“优势需要”》
关于“优势需要”的问题,对于理解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所揭示的人的动力结构极为重要,甚至可以说,不懂得什么是“优势需要”,就还没有真正搞清楚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说的需要的更替究竟是指什么。
马斯洛在谈到“需要层次的动力学”时指出:在低级需要满足之后“……其他(更高级的)的需要会立即出现,这些需要(而不是生理上的饥饿)开始控制机体。当这些需要得到满足后,又有新的(更高级的)需要出现了,依次类推。我们说人类的基本需要组成一个相对优势(prepotency)的层次,就是指这个意思。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第20页,许金声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是从人类的需要来研究人类的动力结构。它所讲的需要层次的变化、发展、上升、更替究竟是什么意思?
有不少心理学书籍在介绍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时候,都认为需要层次论讲的是“需要的更替”,即‘一种需要满足之后,更高的需要产生的问题。例如:
“人的需要形成一个阶梯,在较高需产生之前,必须先满足较低需要。”[ (美)布恩:《心理学原理和应用》,第272页,北京,知识出版社,1986]
“在高级需要出现之前,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只有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或者部分得到满足之后,高级需要才有可能出现。”(彭聆龄:《普通心理学》,第324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在需要等级中,某一水平的需要至少部分地得到满足,才会萌发下一水平的需要;因此只有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或者部分得到满足之后,高级需要才会成为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孟昭兰:《普通心理学》,第31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当这些需要得到满足后,又有新的(更高级的)需要出现(emerge)了,……”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第21页,许金声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如果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都很好地得到了满足,爱、感情和归属的需要就会产生,……”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第26页,许金声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人类动机生活组织的主要原理是基本需要按优势(priority)或力量的强弱排成等级。给这个组织以生命的主要动力原则是:健康人的优势需要一经满足,相对弱势的需要便会出现。”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第42页,许金声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第43页,许金声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上面的这些表述,容易使人认为需要层次论所讲的动力结构的变化是“需要”的更替。而需要的更替容易使人产生一种误解,即一个时候只有一种需要存在。马斯洛对于自已的表述问题是有觉察的,他在另外的地方有更精确的说法。下面是他关于需要之间关系的更好的表述:
“如果一个需要得到满足,则另一个需要相继产生。这个说法可能会造成这样的虚假印象:一个需要必须百分之百地得到满足,下面的需要才会出现。事实上,对于我们社会中的大多数正常人来说其全部基本需要都部分地得到了满足,同时又都在某种程度上未得到满足。要想更加真实地描述这个层次序列,就应该在这个优势层次序列中逐级减小满足的百分比。例如,为了说明情况,我可以任意假定一些数字,也许一般公民大概满足了85%的生理需要、70%的安全需要55%的爱的需要、40%的尊重需要、10%的自我实现需要。
至于说到一个新的需要在优势需要(prepotent needs)满足后出现这一观念,这种出现并不是一种突然的、跳跃的现象,而是缓慢地从无逐渐到有。例如,如果优势需要A仅满足了10%,那么需要B可能还杳无踪影。然而,当需要A得到25%的满足时,需要B可能显露出5%,当需要A满足了75%时,需要B也许显露出50%,等等。”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第36页——37页,许金声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我们的一般需要通常是在优势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出现。满足问题因而在动机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某种需要一旦满足,就不再起积极的决定或者组织作用。”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第39页,许金声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马斯洛在上述说法中,体现了他自己提出的“类本能”和“优势需要”(prepotent needs)的概念。所谓“类本能”(instinct oid),是他自己创造的一个词汇。它是在本能((instinct)之后,加一个后缀“oid”而构成。“oid”的意思是类似的、相像的、相近的等。马斯洛关于“类本能”的概念,是很有用的一个假说。基本需要是一种类本能,这意味着它在先天上有人种遗传的基础,但它的表现和满足要取决于后天的文化和环境。“类本能”这一概念也表明了基本需要的满足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在上面的表述中,需要与需要之间的关系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对于“优势需要”的理解,还可以参考肯·威尔伯关于进化和成长的思想。进化和成长的过程既是“超越”又是“涵括”。需要满足是一个成长过程。把需要层次的上升只理解为“超越”或者“涵括”都是错误的。例如,当个体的优势需要上升到安全需要的时候,他的需要满足状态超越并且涵括了生理需要。所谓超越,是指他的生理需要已经不再占优势了。所谓涵括,是指当个体在满足需要的时候,他不仅能够满足安全需要,而且能够满足生理需要。只不过现在他在满足需要的时候,已经不用在生理需要上花费时间,而是把精力集中在安全需要上。同理,对于其他需要也是一样。
(注:该图为经过充实和发展后的全人需要层次论的图示。关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流行的金字塔式的表达方式,不能够精确地表达“优势需要”的含义以及各需要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