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种关系,六层次通心

(2017-09-29 20:46:54)
标签:

关系

处理

六种关系,六层次通心

——人类不同关系的最佳处理

许金声

这里所说的人类的通心关系,指的是狭义交往的通心关系,即活人与活人之间交往的通心关系。在现实生活中,人类的关系错综复杂,但也可以概括、划分出一些层次。在本书中,我们按照这些关系的利益所在、亲密程度,共区分为五种。对应于这五种人际关系,有五种通心。

这五种人际关系是:

1、 和谐关系;

2、 弱互利关系;

3、 一般关系;

4、 利益相争关系;

5、 敌对关系。

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到,这五个层次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相互关联,它们可以看成是一个连续统一体,它们之间的连接在于:

        1、它们都是属于狭义的交往,即活人之间的交往。

       2、从15,理想的通心,即达成“双赢”的通心的可能性和容易程度递减。

       3、这些关系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其中任意一种关系,都可以转化为其它的四种关系。

由于这五个层次的关系,它们的确定和转化,又受广义交往的影响,特别是受人与道、天、上帝的等关系的影响,我们把广义交往和通心中人与道、天、上帝的关系抽出来,置于第一个层次,称为:“终极关切关系”。(参阅《全人心理学丛书》之《与先知通心》)这样,便形成了六个层次的关系:

1、 终极关切关系;

2、 和谐关系;

3、 弱互利关系;

4、 一般关系;

5、 利益相争关系;

6、 敌对关系。

关于“终极关切”这一关系,可能是具有一定争议性的,对一些或许有一些思考的不习惯。如果考虑为了更通俗、让更多人理解,最好先略去。但我暂且如此,主要是由于自己对这些问题也尚在探索之中,这样可以更真实地反映自己的思想现实。

除了第一个与“道”“天”“上帝”的终极关切的层次外,其余五个层次,都是活人之间的关系。当然现实的人际关系丰富多彩,远不止于以下五种。我也暂且如此,以后方便时再做进一步调整。

在划分出来的六个层次的关系中,最佳的处理都是通心,即运用“通心的黄金三要件”。

所谓“通心的黄金三要件”是指:    

1、清晰自己,即清晰自己的立场、情绪和状态。

2、换位体验,即尽量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到对方的情绪与状态。

3、有效影响,即通过对方能够接受,甚至乐意接受的态度、方式来影响对方。

 “通心的黄金三要件”亦可看成是“通心”的操作性定义。

在不同的关系中,通心的黄金三要件都适用,但在不同层次,通心者要根据通心对象做出一定的调整。

 首先,在不同层次的通心中,“清晰自己,即清晰自己的立场、情绪和状态。 ”这个要件的“立场”是各有不同的。

       其它两个要件,具体也有一定程度的变化。

       通心的层次由什么决定呢?是由人际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圣经·新约》中关于“最大诫命”的表达非常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连续统一体:

      1、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上帝。(亦可以理解为爱“道”“天”等,即终极关切的关系。)

     2、其次也相仿,要爱近人如己。

      在一定意义上,2——6层次的通心关系,是最大诫命中“爱近人如己”的细化、扩展。

     注意:在这里,中国基督教会印制的《圣经》的译法是“爱人如己”,但按照希伯来文、希腊文的原文,都应该译为“爱近人如己”或者“爱邻如己”。除中国基督教会印制的《圣经》的译法外,《圣经》的其它版本,包括中国天主教会的版本都是“爱近人如己”。我认为,“爱近人如己”体现了当时耶稣对人际关系更深的洞察(这个问题另外有讨论),也更加支持了本文的一些论点。(请参阅《全人心理学丛书》之《与先知通心》)


一、一级通心


所谓一级通心,是指人与道、上帝的通心。

尽管这是属于“广义的通心”(通心分为狭义和广义,另外有专门论述)。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有一个“我是谁?”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最深远和深刻的影响因素,我们与道、上帝的关系。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建立了与道、上帝的关系,当然也就谈不上这样的通心。

我现在暂且把“一级通心”定为与道、上帝的通心。如果以后我的看法发生改变,即使取消这一级别的通心,也会不影响我对以下通心级别的划分,影响以下级别的顺序以及这一连续统一体的意义。

   之所以把人与道、上帝的通心,称为一级通心,是因为人的终极关怀至关重要。没有与道、上帝的通心,我们就不会有一个深刻的自我认识、自我认同、自我定位,就不会有潜能的最大限度的开放。在NLP的理解层次中,最高的一层是“Spirit”(精神、灵性),是很有道理的。

   如何与道、上帝通心?

   “最大诫命”说: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上帝。这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基础,要做到有活在道中,或者活在上帝之中的感觉。这要求我们在“通心的黄金三要件”中,每一个要件都要尽可能做到最好。在与道、上帝的通心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具体如何做到清晰自己、换位体验、有效影响,前面章节有一定的讨论,《全人心理学丛书》之《与先知通心》有更加详细讨论。

   每一个层次通心的结果,达到的状态是有差异的。就一级通心层次来说,最好的状态可以用大彻大悟、醍醐灌顶、与上帝同在、天人合一等等来描述。


二、二级通心


二级通心是指和谐关系的通心。

和谐关系是指比较理想的亲密关系、服务关系、合作关系、慈悲关系等。在这样的关系中,其交往行为相对容易产生通心的行为,达成互利、双赢,甚至多赢。 

更具体,“和谐关系”包括:

   1、亲密关系,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伴侣关系、亲密朋友、亲密工作关系、战友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夫妻关系是共同生活时间有可能是最长的关系,可以称为“第一亲密关系”。

2、合作关系。常常是由于有团队而形成的关系。即与他人进行合作,共同去达到一个共同目标的关系。在这个关系中,需要大家协同工作,有明确的分工,其结果应该是大家悦纳的。例如,在奥运会上,我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关系。

例如,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体现出来的关系。女排的教练、队员,她们在场上场下,都有非常好的合作关系。  

3、服务关系。即直接对他人进行某种服务的关系,它是为了直接满足被服务者的某种需要,自己也获得相应报酬。服务者的这种对他人进行的服务,具有帮助性的效果,同时也是他自己所追求的。尤其是对于契约清楚的服务关系。

    例如,某心理服务工作者,对当事人进行服务,对当事人产生了帮助,排开收取服务报酬等其它因素不议,双方都感到满意。如果因为收取服务报酬等问题发生分歧,有任何一方或者双方都不满意,那是心理服务行为本身之外的问题。

4、慈悲关系。即至少有一方具有高境界,与他人建立的,在不需要任何报酬、回报,对他人有益的行为中体现出来的关系。

例如,佛教、基督教等宗教人士的行为,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公益行为,体现出来的与他人的关系。

在这样的关系中,如何运用“通心的黄金三要件”?理论上,人应该像爱道、上帝一样爱对方,实际上难以做到。例如,在“清晰自己,即清晰自己的立场、情绪和状态”,我们几乎应该完全爱自己一样爱对方,尤其是两性亲密关系,达到“合二为一”,互相又是一个个体。

在这个层次,达到的最好的通心结果可以借用“心心相印”“心有灵犀一点通”等来表述。


   三、三级通心


三级通心,是指“弱互利关系”的通心。

如果说上一层次的关系也是互利关系,那么应该称为“强互利关系”。这一层次的“弱互利关系”,是指一些远亲关系、同事关系、同学关系、邻居关系、一般的朋友关系。如果这些关系中,双方有过你来我往,投桃报李的行为,但关系还并不是很亲密、亲近,涉及的利益还不是很大,就可以称为“弱互利关系”。“弱互利关系”之所以“弱”,是因为缺乏像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一样的契约、血缘等的约束和激励。它容易转化为上一层次或者下一层次的关系。在这一层次中,通心的黄金三要件是适用的。

在互联网时代,有很多QQ群、微信群,在这些群里,大家一般是什么关系?

我认为,这与大街上一般的路人有一点区别,至少对于建群者,至少应该是“弱互利关系”,最好是有更好的服务心态,这样人气才会旺盛。对于加入者,则最好至少有“互利”心态,不要只想去索取。

 

  四、四级通心


四级的通心,是指一般关系通心。

活在社会中,我们常常有大量的关系属于一般关系,它们没有明显的、比较大的利益冲突,也没有竞争需要,例如,一般的邻居、熟人、同事。人们常常把“与人为善”“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人抬人,无价宝”等看成是这种关系的处世之道。   

在这个层次的关系,常常也需要通心的。通心的黄金三要件仍然适用。这一层次的通心结果是和平共处,相处和睦、友好。

 这个层次的关系也可以向上向下的方向转化。

西方有格言:好邻居不如好篱笆。这里的篱笆、墙,指的是人际关系界限。人际关系界限的清晰,正是通心的结果。

老子的小国寡民的思想,“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说的也是人际关系的界限问题。如果没有什么需求,就不要纠缠。这样,一旦有什么需求,很容易互利。


五、五级通心


五级通心,是指利益相争关系的通心。

这一级的通心,是由利益冲突关系决定的。越过了一般关系,从这个层次开始,进入非和谐关系。

非和谐关系的目标是建立自己的优势、控制,获得自身的利益,获得竞争的胜利等,它不是为了双赢、多赢,而是单赢。例如,竞争关系、利益冲突关系、对抗关系、敌对关系等。敌对关系是非和谐关系中最严重的一种,我们把敌对关系划入下面一个层次。

    也就是说,非和谐交往至少包括以下行为:

 1、竞争行为;

2、利益相争行为;

3、对抗行为;

4、敌对行为(在国际关系中有可能爆发战争); 

……

   在竞争性的、利益冲突性的、利益相争性的、对抗性的关系中,“通心的黄金三要件”仍然适用。

   这个层次通心的好结果当然是你赢啦。

    在这一层次中,如果有人不遵守竞争、利益相争的规则,这种关系很容易下滑为恶意的对抗,甚至敌对关系。在这个时候,人们常说的话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六、六级通心


    六级通心是指敌对关系中的通心。 

敌对关系是人际关系中冲突性、不可调和性、对抗性最强的一种关系。敌对关系最严重的形式是战争。

一般来说,尽管竞争性的、利益冲突性的、对抗性的交往的主要目的都不是达到共赢,而是单赢,而是为了保证、维护、争取、扩大自己的利益。而在战争中,更是为了战胜对方,使对方让步、屈服甚至消灭对方。这样,“通心的黄金三要件”的第三个要件:“以对方能够接受,甚至乐意接受的方式来影响对方。”在一些情况下就要发生变化。在战争中,即使也有可能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或者通过某些方法“不战而屈人之兵”,但一般来说,第三个要件就要变为“有效行动。以对方难以对抗,甚至无法对抗的方式来战胜对方。”即“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置对方于死地”等。

战争有极大的风险。因为对方也会千方百计用你不能反抗的方式致你于死地。所谓“杀人三千,自损八百。”战争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战争即使取得胜利也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即使是赢家也会有重大损失。

光是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到,战争并不是敌对关系的最佳处理,敌对关系的最佳处理,是使其上升,上升到一般关系,甚至弱互利关系,至少是利益相争关系。 

    人类关系可以变化和转化。冲突是人际交往中严重纠缠所导致的结果。冲突会造成人际关系恶化。无论是利益一致,还是利益不一致,在纠缠的情况下,都可能造成冲突。

人类社会中充满了冲突,冲突可以分暴力冲突和非暴力冲突。而大规模的暴力冲突就是战争。

人类社会为什么会有暴力冲突乃至战争?有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诸多原因。这不是本书详细探索的主题,但从心理学看,可以理解为沟通成本过大,无法进行非暴力性质的沟通,导致难以维持既有的关系,导致关系恶化。

一般来说,沟通的渠道越多,负面情绪宣泄的渠道越多,冲突则可以减少。在一个社会中,专制和压服表面上可以暂时缓解冲突,但却最终掩盖不了冲突,反而会使冲突以恶性的、难以控制的形式表现出来。冲突的掩盖会带来一系列社会心理的扭曲。蓄之既久,其发必速。一旦社会出现某种缺口,压抑的冲突就会以不可控制的方式爆发出来。

 

     、关系的转化的底线和上线


      人类的关系不断在发生变化、波动、转化,或者好转或者恶化。例如,夫妻冲突,演变为离婚。亲密关系变为一般关系,甚至利益相争关系。

    在战争中,对方的俘虏加入自己军队,有可能由敌对关系转变为一般关系甚至合作关系。

    特朗普和希拉里,在竞选时是利益相争关系,甚至带有点火药味,几近敌对关系。选举结束,希拉里主动改 善关系,向特朗普表示祝贺,其关系至少在表面上暂时转为一般关系。特朗普也回了话,听起来是另外一种感觉了(当然,他说那些话的时候,更重要的通心对象是民众)。

     关系转化有一个方向。除了人与道、上帝的关系外,其他都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从二级到六级 ,人们愿意“爱人如己”的态度逐步递减。耶稣说“爱近人如己”,是非常合理的,洞察了人际关系的层次性。通过努力,人们的“近人”可以越来越多。

    一级、二级关系是人类的理想关系。但它们与其它关系的共存,似乎还有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

    关系越是向上转化,越是困难。越级转化,例如,从六级的敌对关系转到二级的和谐关系,也不是没有可能,正如俗话所说“不打不相识”。原来是敌人,可以变成友人甚至亲人。

    分不清当下是什么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你和对方的底线和上线是什么,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底线”,是指在一个人际关系中,如果任何一方越过了这条界限,就破坏了这种关系,使得这种关系向下转化、降级。

    所谓“上线”,是指在一个人际关系中,如果任何一方往上突破了这条界限,就助推了这种关系,使得这种关系向上转化、升级。

    分不清底线和上线,即没有界限,会给人带来很大麻烦。

    分不清的原因,常常是由于背后有自卑、愤怒、恐惧等负面情绪。

   全人心理学的重要理念和信念:在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敌人,只有通心成本过大,来不及或者暂时没有缘分让关系向上转化的“朋友”。

     面对人类的不同关系,首先要有相应的通心策略。但有相应的通心策略并不是最佳的处理方式,最佳的处理方式是有需求和能力向上转化。

  

    八、关系层级向上转化的关键


       人类的一切痛苦、纠缠,都源于人们对人际关系(也包括与物的关系,但这里暂且不论)的错误的认识和态度,用通心理论来说,这叫界限不清楚,关系混淆。最简单例子,最极端的例子,是认敌为友,或认友为敌,在我所做的心理个案中,某某某以前曾经把老婆看成是自己的敌人,要夺他的财产、房子,怀疑孩子不是自己亲生的,要做亲子鉴定,这是严重看错了关系。有点“被迫害妄想”。

       与此形成对照,有“钟情妄想”。这方面我也处理过一些案例,例如,一位女性,她认识一位男性,明明这位男性对她并没有一点性爱意思,她却认为这个男的喜欢他,不断地给他发信。这个男的解释也没有用,她认为是男的是故意在考验她。这男的苦不堪言。没有办法,这个男的最后找到她的领导才解决问题。

        在现实中,大量的是这一类情况:男女谈恋爱,经常分不清楚。某女遇到一个男的,他很帅,也善于表达,她很喜欢他,那个男的不过是经济上有需要,主要是把她当作利用对象而已。男的不断地向她借钱。她居然为此付出了200万元的代价!

        这些事情的根源都在于人们内在的心结没有解决,看不清关系,所以活在世界上第一步要区分关系。

 要分清楚关系就要学会通心。

      人类的关系是极不稳定的,这是因为大千世界,人们的心理状态、动机、欲望、需要满足状况在不断发生变化,如果不保持清醒的状态,就容易在生活中迷失方向,并且付出代价。

      如果一个人对你不诚实,他对你有所求,想利用你,而他要隐瞒这一点,用一个钩子在引你上钩。实际上你们的关系最多只是一般关系,甚至是利益相争关系或潜在的敌对关系。

   不少谈恋爱的人,对于真相缺少洞察力,一旦发现真相,就会崩溃,因为人们在谈恋爱的时候,都被欲望遮住了眼睛。所以人们在谈恋爱的时候,洞悉对方的实质情况很重要。

把关系向上转化的因素和关键包括:

1、当事人的能量层级和状态;

2、当事人的需求满足状况;通心力的大小。

等等。

一般来说,按照大卫·R·霍金斯的能量层级理论,一个人达到了“中立”(标度值250),需求满足达到了尊重需求作为“优势需求”以后,才容易做到保持关系不下滑,并且向上转化和提升的能力。

例如,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如果父母的能量层级在“中立”以下(或者需求满足状况停留于归属需求),经常处于愤怒、抑郁、无奈、恐惧、欲望等状态,他们就会处理不好夫妻关系乃至亲子关系,致使本来应该是和谐关系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下降为一般关系,甚至是利益相争关系。

       六种关系,六层次通心,同样也适用于群体关系乃至国际关系。

六种关系,六层次通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