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的房子出租到期,回去打理。正遇房子出租淡季,已经两周还没有租出去。正好利用这个时间,办了两个全人心理学·通心工作坊。尽管很少在北京举办工作坊,每次举办,人数仍然在10人以上。
2017年1月5日,又举办了一次公益的心理学沙龙。来了17人,不大的客厅,显得很拥挤。
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接触全人心理学,大部分人都从来没有参加过类似心理学活动。
如何能够利用短短的两个小时,让大家对通心有一个印象?
我们先放《通心之歌》。在听过《通心之歌》之后,请大家介绍自己。希望讲清楚来的期望和目的。我在回应时,就开始向大家介绍通心的主要理念。利用这个环节热身。
接着,助教汤丽娟讲了通心理论的一个重点:通心的重要性。
看着大家很快地进入状态,我开始去实现一个预期的目的。
我已经确定今年上半年要去日本。去日本,是准备采取自由行的形式,希望和日本人有深度的交流,最好是能够分享通心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这样,找到合适的翻译就十分重要。因此,特别邀请了两位在日本工作过数年的翻译参加沙龙。他们是我刚刚在日语群里认识的。正好借晚上的机会有比较深入的沟通。
对于其他参与者,最好的普及通心,就是用通心来解决、处理一个实际问题。于是,我先是把话题往出国方面引,然后再转到日本上。
我问二位翻译:“你们在日本的时候,遇到有什么烦恼吗?”“有没有和对方不能够通心的时候?——我说的对方是指日本人,而不是华人。”
一位在思考。另外一位,没有讲在日本的烦恼,却讲了一个回国后的烦恼。
他说:回国内后,有好长一段时间不敢开车,在然后开车的时候,常常突然会有个车夹塞进来,使自己感到很不舒服,一方面想撞上去,给那个人一个教训,因为这样做也是合法的。一方面又想踩刹车,让那个人进来,希望那个人因为自己的友好行为能以后不要这样开车。为此,每到这个时候他的内心都会有冲突,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用通心的方法现场给他做沟通辅导。找了一个人代表开车的,两次换位体验之后,他意识到如果他的行为不通心,是没有什么效果的,甚至还会与对方起冲突,使自己不仅没有达到目的,还会给自己找麻烦,让自己更加不舒服。
在日本呆了好几年后,他感到很不适应。日本人比较遵守秩序。不论是开车还是等公交,等公交大家都会排队,不会拥挤。因此回北京后,坐公交他比较困惑。 他说自己坐公交车的时候会排队,但是其他人不会排队,尤其是当车停靠后,大家更是拥挤的上车,此时,如果他不挤就坐不了车,所以没办法自己也只好挤了。但是挤了之后,他的内心也是有不舒服。
如果一件事情,大量的人都这样做,就是社会结构的问题,不是个别人。开车的时候经常会有人超车、夹塞,公交车大家争着上,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现状,背后有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是我们每个人的行为造成的。对于社会结构的问题,我们改变不了,只有适应,适应多少,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能量看着办。只能够慢慢来,不能够太急。急了要出问题。
从通心的角度,怎么看这个问题?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入乡随俗。首先要适应环境。该挤的时候要挤,该怎样的时候就得怎样。不然,就成了北京人说的“傻帽”了。 学会了通心,就能很快的适应环境。就不会有这些烦恼。
“你们感觉,是你们接触的中国人更通心,还是日本人?”
二位翻译都异口同声:“日本人”。
他们说,在日本,非常人性化,花了钱,感觉都值得。不会有花了钱还受气的情况。
当然,日本社会也有增加的问题,例如校园欺凌很严重,孩子的自杀率要比中国高。
至少在这两个小时之内,他们是受到了启发和收获的。他们认为,那些在日本的华人也是非常需要通心来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烦恼和困惑。日本的学校、家庭也是非常需要。校园欺凌、孩子的自杀率要比中国高。
二位翻译虽然没有上过全人心理学工作坊,但今天的沙龙也会有一定体验。我及时问:“到日本办工作坊有可能吗?”
“完全可以,最好先把您的书翻译为日文。”
是的,我正有此打算。为去日本、美国,准备把《通心的理论和方法》《与先知通心》二本书,分别翻译为日文和英文。现在需要征求日文的书面翻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