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全人”是一种理想

(2016-08-17 12:43:31)
标签:

人格

分类: 什么是全人心理学

   所谓理想,是具有一定根据的对未来人生以及事物的美好想象和希望。理想不同于“妄念”、“幻想”,它有一定的依据,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实现的可能。理想,也集中反映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什么是“全人心理学”?


我研究心理学已经有三十多年,很想用一个术语来代表自己的研究倾向和理念。“人本心理学”?“后人本心理学”?都不合适。人本心理学和后人本心理学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两个心理学流派,但它们加起来也难以完全表达我对心理学的感觉。人本心理学和后人本心理学也是我重要的思想来源,但这并不是说我的思想完全可以用现有的人本心理学和后人本心理学来概括。暂且采用“全人心理学”罢。

“全人心理学”这一汉语提法较好地体现了人本心理学和后人本心理学的精髓,即从人的全面发展和更广阔的系统来看人。 “全人心理学”是以充分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心理学。

我采用“全人心理学”这一术语,并不意味着我想创立一种新的心理学流派。使用这一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我自己对心理学研究和心理学运用的价值取向。在理论上“全人心理学”不仅对所有的心理学流派和思潮持开放性态度,包括行为主义心理学、弗洛伊德心理学、人本心理学、后人本心理学等四种思潮,还兼收并蓄哲学、社会学、文学、伦理学、宗教学方面的一些养料和精髓。在方法上,不仅研制和确定了自己的常规方法,而且也尽量对其它心理学的方法进行消化、运用、整合。


二、什么是“全人”?


那么,究竟什么是“全人”呢?

所谓“全人”,简单地说,就是指全面发展的人,或者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人。

“全人”具有丰富含义,它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下面每一条既是“全人心理学”的重要理念,同时又都彰显了“全人”的含义:

1.“全人心理学”从尽量开放、广阔的心态理解人性,赞同这样一种越来越被普遍认同的看法,认为人有四种性质:物质性、动物性、人性、灵性。灵性的开发是人的潜能的深度开发,只有通过灵性的开发,人的潜能才能够得到全面的发挥。灵性的开发与人的其他性质并不冲突,人可以通过不断整合自身的性质和能量越来越向“全人”接近。

2.“全人心理学”提倡一种“大健康”观念,认为健康可以分三种: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灵性健康。所谓“全人”就是具有三种健康整合的大健康的人。

3.“全人心理学”在人的动力结构上把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五个层次扩展为七个层次,在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之上再加上“自我超越需要”、“大我实现需要”。人的需要满足的优势,应该至少发展为自我实现需要、自我超越需要的优势。人能够达到的能量最畅通的状态是大我实现的状态。所谓“全人”就是“大我实现需要”已经成为其优势需要的人。注意,在一定时期内,人同时在满足多种需要,所谓优势需要,是指在这个时期对人的行为最具有支配地位的需要。“全人”的优势需要是大我实现需要,这并不是说他只满足这种需要,而是指其它需要不占优势而已。或者说,他很好地整合了所有学员的满足。

4.“全人心理学”认为有四种死亡:“生物学死亡”、“社会学死亡”、“人本心理学死亡”、“后人本心理学死亡”。所谓“全人”就是超越了这四种死亡的人。简单说,是这个意思:所谓“生物学死亡”,是指脑死亡,即医学意义上的死亡。“社会学死亡”是指在生物学死亡的意义上还活着,但并不能够创造任何社会财富。“人本心理学死亡”是指在生物学死亡、社会学死亡的意义上还活着,但并不能够有任何创新。所谓“后人本心理学死亡”是指在生物学死亡、社会学死亡、人本心理学死亡的意义上还活着,但并不能够有任何终极关怀的活动。所谓“全人”就是超越了这四种死亡的人,或者说在这四种意义上都活着。

5.“全人心理学”认为人有两次出生:第一次是经由自己父母的出生。也就是说,通过父母的精子和卵子的结合,母亲经过十月怀胎后的出生;第二次是经由自己心灵成长后的出生。所谓“全人”就是完成了第二次出生的人。也就是说,通过成长,超越小我,成为具有“大我”人格的人。

6.从“全人心理学”的基本生存状态理论来看,人有两种基本生存状态,一是独处,一是交往。独处可以分为:匮乏性独处、维持性独处、充实性独处。交往可以分为:纠缠性交往、维持性交往,通心性交往。所谓“全人”就是独处时有最少的匮乏性孤独、维持性独处,有最多的充实性独处,在交往时具有最少的纠缠性交往、维持性交往,有最多的通心性交往的人。

7.从“全人心理学”的人格三要素理论看,人的基本心理素质可以分为智慧力、道德力、意志力,即人格三要素。所谓“全人”就是人格三要素平衡发展、发挥,表现出最大心理能量的人。

8.从“全人心理学”的通心理论看,“通者不痛,通者不痛”,“全人”就是做到了最大限度通透的人。从“全人心理学”的实践看,通心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迄今已经能够帮助他人不断地心灵成长,向“全人”迈进。

9.“全人心理学”认为心理咨询最根本的作用是帮助人们成长,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人,人是终身成长的,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人需要心理调整,人人可以终身成长”。心理学助人思想的精髓可以概括为两大意识,即“成长意识”和“通心意识”。这两大意识提纲挈领地表达了活出“大我”,成为“全人”的途径。

以上这些理念,是我在对有关人的学问以及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以及我在做个体咨询以及举办“全人心理学-心灵成长工作坊”“全人心理学-通心工作坊”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们不一定都是我的原创,但至少都有带有我个人的体会以及发挥。


三、“全人”是一种理想人格设计


     一种文化,如果要比较完整,一般都应该具有“理想人格设计”的内容。所谓理想人格设计,是指一种文化的人生哲学、伦理学、健康人格理论对于最健康的人格,或最值得追求和向往的人格的看法。一种文化的理想人格设计体现了这种文化的文化精神,它往往只能部分地体现在极少数的精英身上。在一种文化里,往往有不只一种关于理想人格的设计。全人心理学从一定角度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大健康人格理论。

   理想人格设计大体可以分为 “终极描述”与“过程描述”两大内容。

     所谓“终极描述”,是理想人格设计对个体所能够达到最高境界的描述。

     所谓“过程描述”,是理想人格设计对于个体达到最高境界的具体的建议。

    前者偏重于精神体验,后者偏重于实际对人处世。在研究理想人格设计时不作这种区分,同样会引起一些混乱。

       上面关于“全人”的看法,已经包括了“终极描述”与“过程描述”这两个方面。

    例如,从终极描述看,“全人”就是“大我实现需要”已经成为其优势需要的人,或者正在进行大我实现的人,但为了达到这个状态,个体的需要满足,必须经历一个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自我超越需要依次占优势的过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