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学解释:人机下棋,人为什么会输?

(2016-03-10 18:40:20)
标签:

人机大战

分类: 社会热点

     李世石 ,1983年3月2日出生于韩国全罗南道,是世界顶级围棋棋手。据介绍,他的棋风属于典型的力战型棋风,善于敏锐地抓住对手的弱处主动出击,以强大的力量击垮对手,他的攻击可以用“稳,准,狠”来形容,经常能在劣势下完成逆转。这说明他具有强大的人格三要素,即智慧力、情感力、意志力。2016年3月9日,李世石与谷歌计算机围棋程序“阿尔法狗”(AlphaGo)进行围棋人机大战。——该“阿尔法狗”据说为李开复领导研制。到2016年3月15日,李世石不敌人工智能“阿尔法围棋”,以总比分1:4落败。人机大战到第二回合,李世石又输了。他的脸上流露出一种挫败感、沮丧。他说:“我真的很吃惊自己输掉了,说不出话来。对手下得比昨天更完美,我没什么机会。”我感觉人机大战很好玩。如果问,你希望谁赢?无所谓,都行。那么,人为什么会输给电脑呢?李世石输棋后的照片透露了其中一个原因:电脑机器没有感情!电脑如果输了棋,会像李世石一样感到挫败、沮丧吗?不会。同样,电脑在下棋过程中也不会有任何情绪和状态的波动。

心理学解释:人机下棋,人为什么会输?

(第二次输棋之后)

      我所提出的全人心理学的“人格三要素”理论认为,人有三种基本人格力,或者是基本心理素质,即智慧力、情感力、意志力。从人格三要素理论的角度看,人类下棋主要是智慧力为主导人格力(其中只是逻辑思维力),情感力、意志力为辅助人格力的竞赛。

       棋手之间对弈,不仅要琢磨对方的思路,而且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同时觉察自己在下子时,对方情绪、状态有没有变化、波动,所以“情感力”起着极大的辅助作用。另外,下棋是一场漫长的比赛,双方的体力、精力都会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消耗,所以“意志力”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下棋的时候,也是意志力的对抗。

      可现在,情况变了,对手换成电脑了,下棋从人格三要素的对抗上也发生了变化。电脑没有情绪,——这相当于心理咨询界常说的“全然放空”,也不会有疲劳、意志力波动等状态。电脑只会进行逻辑计算,相当于逻辑智慧力极为强大,情感力、意志力也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的棋手,不会因为自己的心理原因以及状态的下滑或者波动犯任何错误。这与以前的对手之间的博弈完全不同。这种竞争对象的变化,会使大师们非常不适应。

令人惊讶的是,

心理学解释:人机下棋,人为什么会输?

(比赛在进行中)

      当第一回合李世石落败后,韩国国家队主教练刘昌赫评价说:李世石“不应该有这么多失误。”

           据《朝鲜体育报》分析说,李世石在后半盘显得有些急于求成,所以下得急躁。
            韩国名将朴廷桓也说,AlphaGo表现出的实力令人吃惊,他认为李世石输棋的原因是最后        关键时刻思想上出现了短暂的松懈,被电脑对手抓住了机会。

      据说,超级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洛夫曾经战胜过电脑“深蓝1”。后来深蓝1升级为“深蓝2”之后,再次挑战国际大师。比赛前,卡斯帕洛夫曾经对“深蓝”表现出一种轻蔑。他说:“我觉得很好笑,这些计算机的思维都差不多,古怪、疯狂、粗糙。天生就蠢。”这句话,证明了他在比赛中会不由自主地把对方看成是是人。

      如果说,对方是人,那么这个“人”相当于具有一种如如不动的佛陀的心态,再加上世界冠军的棋艺!这样,大师们不输给机器就怪了!

     令人惊讶的是,李世石居然还赢过一局,也许是阿尔法狗还待进一步改进,也许是该电脑的操作人员出了点问题……

     在更早的时候, 1997年,电脑“深蓝2”打败超级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洛夫,我也写了一篇文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下面《“深蓝”打败卡斯帕洛夫》 


附:《“深蓝2”打败卡斯帕洛夫》   


心理学解释:人机下棋,人为什么会输?

卡斯帕洛夫被打败之后

        电脑是人的思维能力的扩大。人的各种能力早就因为各种各样的发明而扩大了。人借助宇宙飞船,进入了浩瀚的太空,借助电子对撞机,分裂了用肉眼根本无法看见的微粒。借助IBM的电脑“深蓝”(Deep Blue),也终于战胜了超级象棋大师卡斯帕洛夫。这种情况,意味着什么呢?

      “深蓝”战胜超级象棋大师卡斯帕洛夫Gary Kasparov,使一些人感到忧虑,似乎人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尊严,只能够在机器面前俯首称臣。

  在比赛前,卡斯帕洛夫和记者有这样的对话: 

记者:这场比赛意味着什么?如果机器赢了怎么办?您是否认为有一天您再也打不败机器了?那是否意味着象棋的终结?

卡斯帕洛夫:“深兰”如果获胜,那将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而令人恐惧的里程碑。未来的人们回顾历史时会说,这是机器第一次在纯理智领域超越了人类。我相信机器迟早是要赢的,而我只不过是试图尽可能把这一天推得更加远一些。不过,这一天即使到来了,象棋也并没有终结。今天,电脑程序已经比99.999%的棋手都更加厉害。但是还是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去象棋俱乐部欣赏这种游戏。 

有趣的是,比尔·盖茨也曾经预言电脑会战胜象棋冠军,不过,他很乐观:“等到有一天电脑成为弈棋冠军,那个里程碑的意义不会是那么的非凡。那不应该被视为冒犯人类的尊严,正如同世人了解,一个人如果用双筒望远镜看远方物体,会比没有望远镜的人看得更清楚一样。” 

我认为,“深蓝”战胜卡斯帕洛夫,最多只能够说是电脑对于人类个体的胜利,表现了人类个体的局限和极限,不能够说是电脑对于人类的胜利。个体的潜能无论怎样发掘,总是有限的。如果电脑与人脑对奕,电脑永远不能够战胜人脑,这才是人脑的悲哀,就像人想要上天,却永远研究不出飞机一样。

“深蓝”本身就是人脑的产物,它是好几位世界第一流科学家十几年研究的成果,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深蓝”的研究过程中,还有其他象棋大师的参与。“深蓝”与卡斯帕洛夫比赛时,它本身也需要人来操作。“深蓝”的胜利,这正是那些“深蓝”设计师们以及其他象棋大师共同自我实现的结果。这应该是人们研制电脑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人的自我实现的一个里程碑。

       “深蓝”绝不是对人的自我实现的否定,它只能够促进人的潜能的开发向新的方向发展。它是人的智慧力量的创造,人还将创造出比“深蓝”更神奇的事物。是人控制着“深蓝”,而不是“深蓝”控制着人。人的潜能是异常丰富的、全方位的,人性是在不断发展的。人造的机器可能会在某一方面胜过人,在某一件事上胜过人;但至今没有一架机器能在所有的方面胜过人,而且,机器永远只能够胜过个别的人,不能够胜过人类。而且,从原创性的意义上讲,机器注定永远胜不过人。每当人创造出了新机器后,人对新机器的使用又会产生新的体验,这种新的体验是原来的机器所无法包容的。人性又进一步发展了。在新的人性的基础上,人又可以创造新的机器。任何机器都是人创造出来的,即便以后能发明创造机器的机器,那么这样的能够发明机器的超级机器达到功能也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像人性那样能够不断地发展。


心理学解释:人机下棋,人为什么会输?

卡斯帕洛夫在与深蓝对弈中


  (原载许金声《活出你的最佳状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