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通心概念的精确化与扩展》一文中,已经谈到了"广义的通心"问题:
什么是"广义的通心"?
所谓“广义的通心”,是指“狭义的通心”以外的所有的“通心”。(所谓狭义的通心,是指活人与活人之间的通心。详细请参阅相关文章。)
广义的通心包括:
1、人与其他动物的通心;
2、人与动物以外的其它生物的通心;
3、人与其它存在物的通心;
4、人与环境的通心(对于作为整体的环境);
5、人与大自然的通心(对于作为整体的大自然;
6、人与已经去世的人的通心;
7、人与自己的通心;
8、人与“上帝”、“道”的通心;
以上所列的通心,每一种我都是有体验的,准备陆续写成文章与大家分享。这次谈谈与“上帝”、“道”的“通心”的问题。
与“上帝”、“道”的“通心”,是属于广义的通心。在这里,我把“上帝”、“道”并列在一起,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无论“上帝”还是“道”,都是指宇宙、世界的本源、我们终极关怀的对象,只不过,“上帝”是人格化的,而“道”是非人格化的。
一、“通心的黄金三要件”适用与“上帝”、“道”通心吗?
全人心理学的通心的方法,即“通心的黄金三要件”:
1、清晰自己,即清晰自己的立场和状态。
2、换位体验,即站在对方的立场,体验对方的情绪和状态。
3、有效影响,即用对方能够接受、甚至乐意接受的方式来影响对方。
通心的这三个要件极为宝贵和重要,所以称为“黄金三要件”。
从通心的第一个要件来看,“清晰自己,即清晰自己的立场和状态”,在我们与上帝、道通心的时候,是相对不难做到的。
问题在于通心的第二个要件和第三个要件。
通心的第二个要件是“换位体验,即站在对方的立场,体验对方的情绪和状态”。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够做到与“上帝”、“道”换位体验呢?我们能够站在“上帝”、“道”的立场上,体验“上帝”、“道”的状态吗?听起来十分荒谬,匪夷所思!
其实,情况并不悲观。
借用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的意思,“上帝”、“道”是“在”,而非任何具体的“存在”。通心,总得要有一个具体的“通心对象”呀!
有。这就是“上帝”“道”与我们的千丝万缕的、无所不在的连接。
且不谈其它,首先,我们的头脑中,有一种,或者试图有一种关于“上帝”“道”的概念,我们就有了一种通心对象。
对于“上帝”、“道”,我们是不是只能够去信仰,而不能够去通心呢?
如果把信仰仅仅理解为去依赖、信靠,对此我持怀疑态度。而“通心”,意味着我们要动用我们所具有的作为人的本质力量,包括我们的智慧力量、意志力量、道德力量。
向上帝祷告非常困难,因为这首先需要我们有清晰的关于自己的概念以及清晰的关于上帝的概念。但是,再困难也要去做。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也是基督徒的克尔凯郭尔对祷告的理解,也可以解释为“通心”。他说:“祈祷是最为单纯的。人们会觉得,这就像扣上裤扣一样简单,如果没有其他什么妨碍的话,可以马上出门了。——祈祷是多么困难!我要在精神上绝对清晰地想象上帝、我自己、我与上帝的交往;我还要了解这种交往的辩证之处,而这也是祈祷的辩证之处,以面我把上帝误解为别的什么,因而不是在向上帝祈祷;我也不能把自己误解为别的什么,以至于根本不去祈祷。我要在祈祷者的活动中保持与上帝的区别与交往。”(丹麦 克尔凯郭尔《基督徒的激情》,第18页,
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1月第一版)
“我要在精神上绝对清晰地想象上帝、我自己、我与上帝的交往”深刻地道出了与上帝“通心”的困难。
二、通过耶稣与上帝通心
按照基督教的说法:耶稣是上帝的儿子,耶稣具有神人二重性。
那么,与耶稣通心,就是与“上帝”通心。
而耶稣有那么多的事迹、言论,与耶稣通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但是,“上帝”的一个重要的“特征”(严格说,这个“特征”是用的很勉强的,因为“上帝”不是一个具体的存在,不是一个东西,所以也谈不上什么特征),这就是无穷、无限性。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对于任何事情都情不自禁地需要有一个具体的形象。
耶稣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在其它文章中,曾经提到自己的经历。我谈到,关于“上帝”也有一个具体的意象,在祷告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会出现以浩瀚的星空作为背景的耶稣受难的形象。根据基督教的圣父、圣子、圣灵的“三位一体”原则,既然圣子与圣父是一体的,那么通过“道成肉身”的耶稣就能与上帝交流。
当然,我们在体验上帝的时候,一定要认识到上帝是无限的,是我们人的心理永远不可能穷尽的。我们心中关于上帝的形象,不等于上帝。
在耶稣受难的形象中,浩瀚的星空作为背景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尽量地开放,产生融入无限的感觉。
既然耶稣是“上帝”的儿子,耶稣具有神人二重性,耶稣不能够完全等于“上帝”。那么,我们与耶稣通心,还不能完全取代与“上帝”的通心。
我自己孤陋寡闻,了解的非常有限。我感觉迄今基督徒在谈耶稣的时候,似乎对他的神的一面谈得多,人的一面谈得少。至少是缺乏平衡吧。
三、老子关于“上帝”的感觉
老子一句“道可道,非常道”,说出了自己对“上帝”也就是“道”的感觉。
奇妙的是,这句话,也非常深邃地解释了什么是“神人二重性”。
任何能够说出来的,能够表达的,乃至能够去通心的,都不是“上帝”或者“道”本身,因此,与耶稣通心,即使哪个帮助我们接近上帝,但并不能代替与上帝通心。
但是,与上帝又是能够通心的。
用佛陀的话来说,这是“上帝”与万物不二,“在”与“存在”不二,“通心”与“不能够通心“不二。
四、“通心”的奥秘
实际上,不仅是与“上帝”“道”,我们与任何一个具体事物的通心,都是不可穷尽的,因为万事万物都是上帝的显现。
人能够去通心,这大概是人所具有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当人诞生之后,宇宙发生了变化。“上帝”有了能够觉知他自己的产物。人的每一次通心,都是对上帝的一次接近,或者说与上帝同在。但人永远不可能成为“上帝”。
人去通心的时候,没有什么必要去穷尽。不能够穷尽,才是一种永恒的乐趣。
让自己的行为处处通心,就是不断地活在“上帝”“道”之中。
在宗教信仰上,有“自力”与“他力”之说。
所谓“自力”,是指通过自身的修炼、成长,达到解放、解脱,例如佛教、道教。所谓“他力”,是指借助“上帝”“道”之力量,达到解放、拯救,例如基督教、天主教。
“通心”,打破了这种二分法。“自力”与“他力”不二。片面地理解,只用“自力”或者“他力”,都是不充分的。
靠自己的力量去通心,通了,就能够借到外力,不通,就借不到外力。人与所有事物通心都是这样,通了,就双赢,与上帝尤其如此。
五、人能够影响上帝吗?
行文至此,大概您已经猜到了,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
通心的第三个要件:“有效影响,即用对方能够接受、甚至乐意接受的方式来影响对方”。我们能够影响上帝吗?
是的。人们常常说“感动上帝”,正好帮忙回答了这个问题。
与“上帝”通心,就是争取能够能够“感动上帝”。感动了上帝,上帝就会帮助您。这个“感动”就是“有效影响”。这也就是所谓“自助者天助”的意思。西谚: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与耶稣通心的17篇文章: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354056120_12_1.html
《通心概念的精确化》: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b541b80102vg1w.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