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翔没有完全接纳自己

(2015-05-18 20:31:15)
标签:

体育

刘翔

接纳

分类: 社会热点
          5月17日,国家体育局在上海体育场为刘翔举办了盛大的退役仪式,当领导发言时,刘翔一会露出微笑,一会闭目沉思,一会似乎不堪,头不断移动、晃动……他自己发言时,眼含泪水,数次哽咽、数次伸舌头,显示了他内心的纠结和丰富、复杂的情绪。之后,在现场响起的音乐中,刘翔和观众做着最后的道别。出乎大家意料的是,他在跑到跨栏的前面时,将一个栏架推倒,而不是跨过去。这动作,意味深长,似乎显示了还没有完全接纳自己,没有完全消化他自己的经历。或者说,对于一些已经发生了的事情,还有后悔、委屈、埋怨……
      其实刘翔已经非常不容易。使我感动的是,在2008年退赛后,他积极准备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他艰难地把起跑后跨栏动作8步改为7步,并获得了成功,先后又在两次比赛中战胜了两位威胁最大的对手,包括已经跑出过12秒87的古巴的罗伯斯,而刘翔的最好成绩是12秒88
      刘翔把起跑后跨栏动作8步改为7步,这应该是详细地研究了将在伦敦决一死战的两位强劲对手后的英明之举。因为光是这一改动,就可以取得0.02秒的优势。但为什么最后又失败了呢?
      从全人心理学的通心理论来看,所有的失败都是由于不通心。即使可以认为,刘翔已经充分地估计了对手的情况,在一定情况下有所通心。 但他忘记了自己的脚的承受力,在比赛前没有足够的小心呵护,没有和自己的身体通心。这是老问题了,2008年是这样,2012年又是如此。对于我们,身体的任何一部分,都可以看成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子人格”,你不足够关心他,他就不足够关心你,你忽略他,他就忽略你,你不和他通心,他就不和你通心,甚至和你作对。
      也许有人会说,2008年那次受伤,完全是教练的责任(当然教练也有责任,甚至是主要责任),在训练起跑的时候,把手放在肩上给他施加压力,导致他用力过度而受伤。可是,这也正说明,他至少对自己的了解不够充分。没有把教练施加压力这个因素估计进去,为什么不对教练这一训练方法提出质疑?——或者说,除了与自己的身体通心外,还有一个与教练通心的问题。
        有谁能够了解如此充分?
        是的,难啊!所以,不光是体育竞赛,其它所有事情都是一样,为什么总是有那么多的意外?为什么“好事多磨”,总是难以成功?为什么总是“功亏一篑”?要做到“万无一失”真不容易。所以我们常常说:“细节决定成败。”
       
刘翔没有完全接纳自己

        刘翔的辉煌:

        2000年11月,参加在法国里昂室内赛,夺得第三名,这是刘翔第一次登上世界领奖台;

         2001年5月,获得全国田径锦标赛的第一名;

         2001年5月24日,刘翔获得东亚运动会的第一名;

         2001年8月28日,获得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冠军,这是中国在大运会的首枚田径金牌,也是刘翔本人获得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2001年9月,获得亚运会的冠军;

         2002年7月,在瑞士国际田联大奖赛上,以13.12秒的成绩打破男子110米栏的亚洲纪录,同时打破了尘封12年的世界青年纪录;

         2004年8月28日,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上,以12秒91打破了奥运会纪录,并平了由英国选手科林•杰克逊创造的世界纪录,夺得金牌,成为中国田径项目上的第一个男子奥运冠军;

        2006年7月12日,在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洛桑站男子110米栏的决赛中,以12秒88的成绩打破了沉睡13年之久的男子110米栏世界纪录,并夺得金牌,该项目原世界纪录是由刘翔和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共同保持的12秒91;

       2006年9月9日,在德国斯图加特举行的国际田联田径大奖赛男子110米栏决赛中,刘翔以12秒93夺得冠军并打破该赛会纪录,这也是中国选手第一次夺得国际田联总决赛冠军……

      2008年北京奥运会,1983年出生刘翔才25岁,正是一个运动员年富力强的时候,从他的趋势和实力来看,完全可以创造新辉煌。国人因此也理所当然地对他有太多的期待。他运动衣的号数是“1356”,意思是13亿人、56个民族。可是,在亿万人瞩目之下,他摔倒了,退赛了。

      可以想象,在当时的气氛下,他如果真的在这次比赛中取得冠军,甚至打破记录,那真是上演了一出不折不扣的“神话”!恐怕整个鸟巢之后在某种意义上都可以变成“刘翔纪念馆”了,至少可以开辟一个地方来设置“纪念馆”。

      2012年,在英国伦敦奥运会上,当国人的眼睛再次聚焦在刘翔身上时,刘翔再次摔倒在栏架下。尽管他之前做了充分准备,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但仍然是悲剧重演。

     北京奥运会刘翔退赛那天,我也现场,我感觉到了现场那种一下子一落千丈的惊讶,当时整个会场一起发出一种巨大“啊?”的声音。在北京,我就住在鸟巢傍边的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在北京时,几乎每天都要去散步,都要看见鸟巢。每天我看见鸟巢,都感到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仿佛在它里面隐藏着一些还有待探索的什么秘密。

      我自己反复地品味过这样的思想:最好的机会,只属于最好的人还有最好的准备。再好的机会,对于实力不够,或者准备没有足够充分的人都只是一个幻影。

      喜欢道家的人常常会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喜欢佛家的人常常会说:“向内求。”

      基督徒们会引用《圣经》:“万事都互相效力。


       喜欢心理学的人,则常常引用一句名言:“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那么,刘翔的事情,又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目前,还有一些内幕和真相还没有完全浮出水面,其中包括一些细节以及刘翔自己的心路历程。也许以后在适当的时候,他会写回忆录公布吧?任何人们关注的问题都潜藏着很多的能量。人们的有关思考、解读、引申、反省,远远还没有结束。

        至于从挫折方面来思考,此时,我想到了香港著名企业家黄经国的著作《价值转乾坤》的一段话:

    天若我以福,我则我德以迎之;

    天若我以形,我则我心以补之;

    天若我以遇,我则我道以通之;

    天若择我以命,我则以价值转乾坤;

      ……

     我非常喜欢这段话。它典雅地充分地表现了什么是挫折超越力。在这段话中,“薄”与“厚”、“劳”与“逸”、“厄”与“亨”分别相对,十分有趣和妥帖,体现了一种理想的“儒道互补”状态,一种“太极功能态”。这也是一种人格三要素的综合应用,是对一种无往不胜的挫折超越力的概括,是一种自我超越的境界表露。如果能够把这段话送给刘翔,以及所有遭受过挫折的朋友,应该具有鼓舞和滋补的作用。      

如果您有更多兴趣,请看:《什么是“与自己通心”?》: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b541b80102viii.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