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有一亿精神疾病患者吗?

(2014-08-26 12:27:30)
标签:

健康

心理学

分类: 社会热点
    2009年1月4日,卫生部中国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提供了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数据: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总人数已经超过1亿,精神疾病发病率超过7%。
      “有这么多吗?”不少人有这样的疑问。因为这意味着,每100个中国人中,就有7个患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精神疾病!
        我以为,不足为怪。
        中国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后来有解释,这里的精神疾病,不只是指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的精神疾病,也包括神经症、多种焦虑症、抑郁症、人际关系障碍以及酒精、药物使用所导致的各种精神障碍和冲动控制障碍等。他们大多只会困扰当事人,而不会对周围人和社会造成危害。
        上个月我在苏州,住在平江客栈附近。早上,为了方便,我就近到一个小饭馆。“来一碗稀饭。”这个饭馆我已经来过几次。这个小饭馆大概是一个夫妻店,以前都是男老板来接待,态度也比较和蔼。今天那男的不在。只见女老板熟练地拿起一个碗,也不倒出里面残留的洗碗水,就盛了一碗稀饭。由于我得过肠炎,对饮食卫生比较讲究,就说,“碗里还有水呢”,说着,我自己拿了一个碗,把里面的水倒出,“换一个碗吧?”那女老板表情本来就生硬,马上就带着明显的情绪,声音也大了一些:“不行,就用这个碗!不吃就算了!”说着,还把碗朝我的方向推了一下。
        以前几次见到女老板时,出于职业敏感就感觉到她有问题。这女老板面目清秀,有江南女性的特征,但脸上肌肉紧绷,表情非常淡漠。由于店小,我每次进门都和老板打个招呼。老板也总是回应。但有时一进门是先碰见她。和她打招呼时,她却只是抬起头,不吭声,似乎还在想什么事情。——当时,稀饭我是不想吃了。看了看她,说:“好吧,那我就买了两个包子吧。”
       其他人,没有打交道,不好说。试问,如果您去100家小饭店,有没有可能遇见7位有类似的情况呢?
       这位女老板有明显的情绪问题。她的情绪是处于“易激惹”状态。
       情绪有问题,还有一个极端的表现是麻木、心不在焉。
       我经常在各地讲课,和宾馆打的交道比较多。经常碰到一些服务员,甚至是前台服务员,你和他们说话,总得说上两遍,才会引起他们的回应。
        关于中国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提供的数据,不少官方的媒体都曾经转载,但我尚未找到最原始的出处,我也不知道有关部门得出这个数据的具体过程。但是,我根据自己的现实感受,认为是可信的,他们应该做了严格的抽样调查和统计。 
       我的看法还要更极端一些。
       我把自己研究的心理学称为“全人心理学”,提出这样的口号:
     “人人需要心理调整,人人可以终身成长!”
        为什么?
        心理学,不应该只是在得了明显的心理疾病、精神疾病后才能够发挥作用。任何科学、理论的目的,都有一个终极的目标:人的自在和幸福。只要人感觉还有不自在,没有幸福感,心理学都应该能够多少提供帮助。
        如果说,佛就是有大自在的人,那么,反过来想:现在中国成佛的人又有多少?
        如果是1%,那么中国也有1千4百万位佛陀了!
        有这么多吗?
        
        在我的全人心理学工作坊上,常常有一些学员,他们一来就声称:我没有问题,我是来学习方法的,是来了解的。其中,有的甚至是老资格的咨询师。
        工作坊上会采用一些打破麻木状态,扰动僵化舒适区的练习。还没有到工作坊结束,他们承认有问题了,甚至要求做个案。
        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总人数已经超过1亿,精神疾病发病率超过7%。这是一个基本的国情。它制约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个国情,尤其是心理学工作者应该熟悉、关注的国情。
     这个数据,对于心理学工作者认清自己的使命和任务,认清自己的工作环境,认清潜在的心理学市场,也是十分重要的。
     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应该面对这个基本情况和形势,有所创新。

建议:如果您对全人心理学有兴趣,不妨加入全人爱好者群。那里有不少全人心理学爱好者,许金声也经常到这里和大家交流。群号:11460916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