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一个关系中,常常是双方都会有不满意、不舒服,但各自体验到的不满意、不舒服往往不是一样的。一方可能会更大,或者更强。
一般来说,感觉不舒服、不满意更大、更强的一方更容易产生改变的愿望。
例如,在一个夫妻关系中,丈夫、妻子都有不舒服、不满意,但丈夫感到更不舒服,更不满意,于是丈夫就产生了改变的愿望。
改变的愿望可以进一步发展,变成改变的目的、动机。一旦目的产生,就会进一步去寻找实现目的、动机的途径和方法。
什么样的途径和方法,才能够达到目的?
只有一种途径和方法,这就是通心。这意味着,您不通心,您就达不到自己的目的。
所谓通心,就是遵循通心的黄金三要件去行动。即:1、清晰自己;2、换位体验;3、有效影响。
这意味着,您必须:
1、清晰自己。您必须首先明确,在这关系中,您是“通心者“,而对方是“被通心者“。
2、换位体验。您必须去了解对方,一直到他在您的面前真实存在。
3、有效影响。您必须以他能够接受,甚至乐意的方式来影响他。
然后,才可能有恰当的行动并且得到满意的后果。
当然,通心还有一个成本的问题,即,与某人通心所需要付出的世界、精力、金钱等所有方面的代价。
换位体验有时并不容易。有时即使有足够信息,由于您不能放空,您也没法体验到对方状态。如果做不到换位体验,甚至不能够足够了解对方信息,至少暂时放弃改变的意愿就是通心。
那么,放弃是否意味着挫折、失望、沮丧等呢?不是的。世界大得很,该干啥干啥,活在当下。“活在当下”在这种情况下,也可理解为“通心”。它是根据自己所能够了解的对方的状态,所采取的恰当的行动。从另外的侧面看,这也是一种“改变”,您改变了对你们关系的态度。从长远看,这一改变也不能不会改变对方。
如果仍放不下,这意味着您有某些直接或者间接与对方有关的情绪需要处理,您还准备按照您头脑中固有的对方,继续“纠缠”。
所有人类关系皆如此,包括政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