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加一点心理学来欣赏足球

(2014-06-10 21:44:27)
标签:

体育

人格力量

足球

分类: 活出最佳状态

         (前言:足球场,就像是战场,那激烈的对抗,那凶猛的拼抢,那精彩的突破,那期待的进球,其变幻莫测,令人叹为观止。1994年——1997年间生大病,不能够做什么事情。于是足球就看得最多。后来看得少了,但偶尔看看,仍然兴趣盎然。记得一次看南非世界杯预选赛转播,中国队轻松地赢了缅甸队7:0。队员们进球后都显得比较平静,没有奔跑不已或者其它狂喜的庆祝。也许大家认为,这种太容易赢的比赛用不着兴奋过度。李玮锋进的球最为精彩:他背对球门,先是从容地把球垫起,然后侧身飞起,在空中划了一个优美的曲线。球应声如网!似乎从来没有见过中国国家队如此放松地踢球。能够给人艺术享受的足球,是最好看的足球。何时中国队在对世界强队的比赛中也有如此表现呢?我看足球,也许是由于职业原因,总是别有一些体会。下面是以前写的一篇文章,表现了我的特点。巴西世界杯马上开始了,以此迎接。我还想,人格世界上没有了战争,只有像足球比赛等激烈的竞争、对抗多好。——许金声)


        足球比赛,难道仅仅是足球比赛吗?

        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不仅擅长高谈阔论政治,而且绿茵场上的角逐也颇有兴趣,他认为足球比赛是国民性以及民族性的对抗。这种看法也许有一些牵强,但我觉得,至少在足球比赛与心理素质以及人格素质之间,能够找到一定的更明显的联系。也就是说,足球比赛,不仅是身体素质,速度、力量、技术等的对抗,也是心理素质优劣以及人格健全程度的较量。

        看足球,如果要看得更加丰富、立体,加上人格和心理素质的角度至少可以多一个维度。

         广义的人格本身就是包括体格和心理两个方面。在比赛中,人们看到的往往只是表层的,由体格及身体方面体现出的素质:奔跑中见速度,传带中见技巧,射门中见力量;更深一层,可以从打法和配合中见战术;然而,体现于较深层次的心理素质及人格力量的对抗,却罕为人们所注意。不过,有心者却不难发现,在足球比赛中,的确有某些虽变动不居,但却可以捕捉,虽不甚明显,但却可以辨析的情况,这就是心理素质以及人格力量。

      人格力量是克服障碍、战胜挫折、实现目标的心理素质,它可以简单地划分为三种:智慧力量,道德力量和意志力量。这种力量相互依存、制约、转化。一位球星如果不仅技艺超群,而且三种人格力量也强大,就是接近了完美。三种人格力量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在足球场上亦可看到它们的闪光。

       例如:

      智慧力量

      体现在教练身上,深刻地把握双方的实力和特点,了解整个比赛的形势,制定本队的战略和战术,并根据比赛情况及时调整,关于用人等。在足球比赛中,我们常可以见到两队实力相当,或某队较弱,但某队由于战略、战术运用得当而取胜的情况,体现在队员身上:巧妙的富有创造性的传球、配合、过人、射门等。

      道德力量

     体现在教练身上:公正、无偏心、冷静、无杂念,才能赢得队员的爱戴,才能审时度势,妥当地调兵遣将。体现在队员身上:一颗平常心轻装上阵,不贪功,不“独”。即使是技术再好的球星,没有整体意识、集体意识,没有其他队员的配合与支持,也是孤掌难鸣,甚至还可能弄巧成拙。   

        意志力量

       体现在教练身上: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影响,坚决执行自己的战术意图。体现在队员身上:充满自信,勇猛冲刺,顽强拼抢;在比赛延长期,在恶劣的天气下毫无衰减的斗志。

       就总体而言,三种人格力量在足球比赛中的体现不是平均的。在场上,队员的意志力量体现较多,是主导人格力量,智慧力量和道德力量次之,为辅助人格力量,在场外,在训练或日常生活中,智慧力量或道德力量有时上升为主导人格力量。相反教练的智慧力量在比赛时体现较多,是主导人格力量,其它两种是辅助人格力量。

对于足球比赛最好的欣赏是多层次的、立体的欣赏。不仅欣赏外在的球艺、技巧,也感受内在的心理素质与人格力量。加一点心理学来欣赏足球,我们会有更丰富的感受。

        在足球比赛中,人格力量尤如盐溶之于鸡汤,形已不存而味正香浓。

       精彩的球赛必然时而有人格力量的闪光,它应当辉映观赏者的人格力量。最好的欣赏不止于欣赏,还包括欣赏后的运动,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运动。如果足球比赛使你更加注意体育锻炼和心理素质的加强,它就是激起了你的再创造。如果你只是简单地从表层观赏比赛,那么观赏时,你的人格力量还处于潜伏状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