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心理学家许金声
心理学家许金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4,216
  • 关注人气:31,2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门新兴的职业技能——沟通辅导

(2013-11-28 12:55:26)
标签:

沟通

创新

分类: 社会热点

    一门新兴的职业技能——沟通辅导

    

     一、沟通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早已经进入沟通的时代。互联网开启了人类交往的第二次革命,使人类交往的机会以及沟通的方便扩大到了极端,QQ、飞信、微信、EMAIL、UC、SKYPER等等都是经常使用的工具。

     交往有多重要,沟通就有多重要。沟通有多重要,沟通辅导的问题就有多重要。沟通辅导的问题有多重要,沟通辅导师的培训就有多重要。

     纵观当今社会,有多少矛盾、冲突是沟通不当引起的!沟通的问题已经被普遍重视,通心的问题正开始被重视,但“沟通辅导”的问题还没有被有力地提出,更谈不上重视。


    二、沟通与通心

    “通心”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是许金声几十年潜心研究心理学、社会学、哲学、文学、宗教等浓缩的成果,在实践中,被证明具有极大的威力、生命力。通心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高于其它的沟通理论。它是以往沟通理论的升华和结晶,是以往沟通理论的哲学化。它是以往沟通的方法和技术的最新发展。对于心理服务从业人员,学会了“通心”,可以更好地吸收、消化并整合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和方法;掌握了通心,就等于占领了心理服务技术的制高点。对于一般人,通过通心力训练,可以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生存质量。

     许金声还提出了高瞻远瞩的“人类交往的第三次革命:通心”的前沿思想。全人心理学关于“人类交往第三次革命:通心”的思想,深刻地体现了沟通对于人类交往的意义,体现了通心对于沟通的意义。通心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普及,将有助于普遍提升国人的沟通水平以及多方面的心理素质。

     “人类交往第三次革命:通心”的思想要普及,人与人之间要能够更加通心,人类的生活要更加和谐,必须要有一些载体来运行。可以认为,“沟通辅导师”正是这样一个载体。

     

     三、沟通辅导师


     
 所谓“沟通辅导”,就是运用通心的理论、方法、技术,去提升当事人沟通的品质,提升其沟通的效能。 对“沟通”进行“辅导”,能够提升人类进行沟通的质量,减少沟通的成本。  

     所谓“沟通辅导师”,是沟通方面的专家,旨在辅助他人处理、解决在人际关系以及沟通方面遇到的问题。它的依据是“通心”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通心”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是许金声教授几十年潜心研究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学、哲学、文学、宗教等浓缩的成果,在实践中,被证明具有极大的威力、生命力。

      “沟通辅导师”以及获准成为国家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容之一。通过通心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学习,经考试合格,将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工就业协会颁发由国家承认的“沟通辅导师”证书。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该证书可以作为求职和就业的依据。

      该证书的培训课程,由华夏全人心理学研究院负责,将从2016年3月起将大力推行。

     “沟通辅导师”是沟通方面的专家,这一新兴职业技能的出现,将有助于把人类的“通心”行为转变为一种普遍的习惯。在我国,这一新兴职业技能的普及,将有助于我国建立和谐社会,有助于中华民族的复兴。

       几乎所有的职业都与沟通有关。几乎所有的与沟通密切的职业,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师、营销师、婚姻家庭咨询师、亲子咨询师、心理咨询师、职业经理人、人事管理等,其关键都是沟通的问题。

      “沟通辅导师”的出现,将促进人类交往、沟通的有效性。“沟通辅导师”的出现,将推进“人类交往第三次革命:通心”,对世界和平也将具有积极意义。     

       “沟通辅导师”这一职业技能的普及,意义非凡。沟通辅导具有对做沟通工作的人进行督导的含义。这是一个较高的起点。“通心”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有望成为心理服务业的基础课。就像英语、计算机对于大学教育一样,“通心”对于心理服务业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可以把“通心力”作为一种关键的技能,分层次、等级,凡是涉及人际沟通的职业,以及心理服务业,都可以进行“通心力”的等级考试。


      注:本项目征求合作者。有意者请先加QQ,便于发送资料等。 

      直接联系许金声

      qq:815749480

     参阅:

心理服务的核心理论、方法和技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b541b80100sam7.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通心之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