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服务的核心理论、方法和技术
(2011-04-05 12:48:26)
标签:
心理咨询充分必要条件心理杂谈 |
分类: 通心 |
一、心理服务业核心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心理服务业有没有一种核心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我认为有,就是“通心”。
心理服务工作者能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尽量放空自己,进入到当事人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的情绪与状态,把握住他的成长方向,通过当事人能够接受甚至乐于接受的方式来影响他,从而帮助当事人成长,提高其能量状态,具有这样效果的心理服务行为,就叫“通心”。“通心”是一条红线,应该贯穿在心理服务行为的始终。
二、心理服务工作者的工作需要通心
“心灵相通,一通百通!”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也适用于心理服务工作者心理服务行为。
心理服务工作是为了帮助当事人心理服务,。试问,哪一种心理服务的行为不需要与当事人通心?
如果有任何心理服务行为取得了好的效果,一定是心理服务工作者在其服务行为中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运用了通心。
如果有任何心理服务行为的效果不好,一定是心理服务工作者的服务行为有背离了通心。
精神障碍、精神病治疗是否属于心理服务业?
精神障碍、精神病治疗是比较特殊的一个行业,传统上归入医学。但一方面它的基础是医学,一方面又与心理学等行为科学密切相关。在精神障碍患者、精神病患者意识清醒的情况下,对他们的服务,也需要和他们通心(狭义的通心)。在精神障碍患者、精神病患者意识不清醒的情况下,对他们的服务,也需要从他们的利益出发(广义的通心)。
二、心理服务工作者的培训需要通心
“心灵相通,一通百通!”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心理服务工作者心理服务工作,也适合心理服务工作者的培训。
1、学会了“通心”,即学会了使用“通心的黄金三要件”。
2、有足够的社会阅历。
也就是说,只要满足上面两个条件,就可以做有效的心理服务工作。
有效的心理服务工作的“充分必要条件”的提出,可以简化心理服务工作者的培训。这就是说,对他们的培训,要以培训、提高他们的通心能力为核心。
三、心理服务者的进修和发展需要通心
“心灵相通,一通百通!”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心理服务工作者的心理服务工作,也适合心理服务工作者的培训,也适合心理服务工作者的进修和发展。
1、心理服务者的工作要做得好,就需要不断成长,提高自己的通心力。他必须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地实践“心灵相通,一通百通!”
2、我们不是说培训心理服务工作者,只需要学习“通心”。而是说,心理服务业有一种核心的方法、技术,这就是“通心”。学习、掌握了它,便于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其它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或者说,其它理论、方法、技术就更容易触类旁通。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学习、掌握了通心,就相当于上了一个“制高点”。
学习和掌握其它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需要与提出这些理论、方法、技术的心理学家“通心”!
“人类交往的第三次革命”从什么地方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