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要研究先知?

(2013-10-04 11:05:24)
标签:

先知

心理学

分类: 什么是全人心理学

最近几年来,一直在研究一个主题“如何向先知们学习?”。已经写成了一本书《与先知通心》,正在修改之中。

为什么要研究先知?我问自己。

除了自己在神秘体验中受到启示外,还有另外一些影响。例如马斯洛。

马斯洛步入心理学领域后,对实验心理学那一套不感兴趣,尽管他在这方面受过严格训练。激励他的,一直是来自现实生活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常常为大家熟视无睹。

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强调研究的精确性,结果研究的对象常常局限于大白鼠、猴子。弗洛伊德心理学在研究人方面有了深度,其样本却是精神病人。他认为,心理学要对人类作出贡献,不仅要研究正常的人,而且要研究最优秀的人。只有研究了最优秀的人,才知道人类发展的方向。

马斯洛煞费苦心思索感情健康者以及精神病人究竟有什么不同。他回忆说:“我着手的方法是去理解伟人,他们是我能发现的最佳的人类样本。1935年,当马斯洛刚刚认识露丝·本尼迪克特和马克斯·韦特海默(都是心理学大师)时,他产生了这样的感想:

 

     他们令人迷惑不解,与周围的一切显得那样不同,就好像来自另一个星球……尽我全部的知识也无法解释他们。他们简直是个谜,他们对我很好,像父母对儿女一样。他们回答我的问题,让我他们身边闲呆着……关于他们,我记下了许多笔记,是那种日记类型的,我一直在努力领悟他们,这完全是个人的事情,我甚至没有想过要把它当作一项探索或者研究。

 

      马斯洛曾经在他家举行聚会,那次聚会本尼迪克特和韦特海默都出席了。当时的气氛是那样融洽祥和、热情洋溢和妙趣横生,马斯洛不由得想到这样一个问题:一个由自我实现的人组成的群体将会产生怎样的文化?”于是,他开始了关于自我实现的人的研究。马斯洛选取的研究对象中有他认识的老师、朋友,例如本尼迪克特和韦特海默,有著名的公众人物和历史人物,例如爱因斯坦、晚年的林肯、威廉·詹姆士、斯宾诺莎等。

    19545月,马斯洛完成了划时代的动机与人格》。在这本书中,马斯洛描述了自我实现者的14个特征,并且提出了关于需要层次、自我实现、高峰体验、存在性价值等重要的理论。

    马斯洛为他的研究感到自豪。《马斯洛传》记载了这么一段他与一位心理学教授有趣的对话:


        一天晚上,马斯洛漫步在哈威德广场,在几家书店中浏览。他碰见马克斯·勒纳与他的两个在大学读书的孩子正去餐馆吃饭。马斯洛走进餐馆,与他们互致问候。

        勒纳问:“你最近有什么新进展呢?

        马斯洛回答说:他刚刚完成了一本关于人的价值以及髙层次内在生活的书。

        勒纳微笑着说:“这种书柏拉图早已经写过了,亚伯。

        马斯洛也微笑着回答:“是的,马克斯,但是我比柏拉图懂得更多一些。”

        这句不经意的话语使勒纳和他的儿子们大吃一惊,几年后,勒纳意识到马斯洛是正确的:现代心理学的确能在人性方面提供比那些古代哲学家更伟大的见解。

 

    马斯洛说的话一点不假。人们常常因为古人、先知已经研究过某个题目而望而却步,尽管自己非常感兴趣。古人、先驱、先知无可非议是高峰,但“山高人为峰”。后人又何尝不可能超越,至少在某些方面?

     就拿心理学帮助人来说,我感觉它帮助人的方法已经远不是古人、先驱、先知们的方法所能够涵盖,其高效、治本都未必不如古人、先驱、先知。

再回到马斯洛。他对自我实现人的研究无疑是个创举,但感觉仍然有局限。首先在自信和格局上。为什么在研究对象上不选取更优秀的人,例如佛陀、耶稣、老子?至于方法,他自己说自己是“领悟”figure out)。他的“领悟”的过程,当然也很可能有很多“共情”(empathy)的过程,甚至有类似中文的“通心”。但他毕竟没有提出现在全人心理学这样的“通心”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我以为,时代已经发展到这样的程度,人们心灵的成长要求更多地汲取宗教、哲学等的养料。宗教之间的对话、交流也势在必行。在这个时候,我写一本《与先知通心》,也许有助于推进一下这种气氛,甚至还能有一点抛砖引玉之效果。

 

为什么要研究先知?

  据说这是珍藏在英国博物馆的佛陀的像,佛陀41岁时,弟子富楼那尊者所刺绣。富楼那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全称“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富楼那是梵语,可翻译为“满愿”,这是他父亲的名字;“弥多罗尼”也是梵语,可翻译为“慈”,是他母亲的名字。满慈子,就是富楼那、弥多罗尼他们两个人的儿子,合起来叫“富楼那弥多罗尼子”,这是以父母的名作为他的名字;他父亲叫满愿,他母亲叫慈女,所以叫满慈子。这位尊者,他在降生的时候,天上好像下雨似的,下了很多珠宝到他家里,所以这是很吉祥的。

  看见这幅佛陀的像,您的感觉是什么呢?

  大家想一想,佛陀的弟子在当年看见的佛陀,是这个样子呢,还是我们现在在庙宇里看见的佛像的样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道不晚人
后一篇:诠释学与通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