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的问题,没那么简单
(2013-06-16 09:54:07)
标签:
压力
角度
原生家庭
父亲
心结
|
分类:
社会热点
|
今天是父亲节,大家都在谈感恩。昨天晚上看电视文艺晚会,都是感恩的主题。
但感恩的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办了10年的工作坊,处理了大量的个案,大多数个案都涉及到当事人与父亲的关系问题。这使我对感恩有一些不同的认识。
1、真正的感恩之心,只有在心灵成长之后才能够产生。真正的感恩之心,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为了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不是为了害怕舆论,不是由于家庭和其它压力,而这只有心灵成长后才能够做到。
2、区分是否是真正的感恩之心,最重要的是看有没有心理的纠结。所谓纠结,就是有矛盾心理,例如,一方面觉得应该对父亲尽孝心,应该感恩,一方面却对他有这样、那样的不满,有怨恨、无奈、委屈、生气、鄙视、恐惧等负面情绪。
3、从全人心理学角度看,心灵成长就是处理掉这些纠结,转化这些负面情绪,增加正能量,换一个更好的、更新的自己来生活。
4、全人心理学在处理与父亲关系问题,以及原生家庭问题上,有100%的把握,且高效、治本。例如,去年处理的一例10多年没有喊“爸爸”的案例。当事人是心理咨询师,自己就是10岁孩子的父亲,但他就是喊不出口,不喊,又觉得内疚。在全人心理学工作坊上,只用了35分钟,就使他当场用手机喊“爸爸”(接着又处理了40分钟其它问题)。之后,经过2次回访,回家后不仅继续在喊,而且与父亲关系在继续好转,工作以及其他人际关系也变好。
5、凡与父亲没有亲密感或者亲密感不够,皆因与父亲有心结。这制约着我们的能量的发挥。解放能量,或者说增加正能量,首先应该从原生家庭与父母的关系入手。
6、在没有解决心结的情况下,暂时地受艺术作品的感染产生冲动,或者通过其他途径调动情绪,或者在社会舆论、社会压力下勉强挤出来的“感恩之心”,也有一定意义,但至少是不牢固的,容易波动的,甚至是建立在沙滩上的。真正的、稳定感恩之心,是活出大我之后的副产品。
7、如果回避自己与父亲的矛盾,不去处理心结,通过表面的情绪压抑、控制,硬撑着来“感恩”,如果不是没有作用,如果不是不能改善一定关系,至少是相当有限的。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有掩饰、压抑自己与父亲心结的风险。勉强的假接纳,假感恩,更是有害的。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