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斯洛的一次遭遇谈起
(2013-03-29 17:46:24)
标签:
心理学教育 |
分类: 与大师们通心 |
今年4月1日,是马斯洛诞辰105年。
对大师最好的纪念,不仅是学习他,更重要的是与他通心。有通心就有超越的契机。今天谈他的一次尴尬。
一九五四年中期,有一天马斯洛正给学生上心理学导论的最后一节课,他沉着而热情地勉励学生,让他们知道自己身上有独特的天资和广泛的潜能,他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能做得更好。实际上每个人都发现马斯洛父亲般的诚挚言语很令人感动,有些人甚至感受到课堂里有一种令人鼓舞、令人激奋的气氛。突然,一位年轻姑娘举起了手,马斯洛若有所思地注视着她,让她发言。
“我想知道关于期终考试的情况,你能谈谈对于试题的想法吗?”
每个人都把头转向她,有人迷惑不解,有人惊讶、有人厌恶。上课以来,马斯洛第一次感到恼怒,面孔也涨红了,他相当激动地回答道:
关于马斯洛的这次遭遇,霍夫曼有一些没有说清楚。是不是学生全都走光了?包括那些“甚至感受到课堂里有一种令人鼓舞、令人激奋的气氛”的“有些人”吗?
自我实现理论是好东西,推广再好的东西也需要通心。
这次令人尴尬的遭遇,当然也不是偶然,从马斯洛本人来找原因,根源在于他也有急于推广自己理论的心情——用佛教的话说,是缺乏“法忍”(含义之一是得道者急于传教或者找人分享)。这种心情妨碍他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当时,不少的学生最关心的是考试,再好的理论他们都听不进去。
那位举手提问的女生,看来由于考试已经相当焦虑,对他的课也一点兴趣没有,已经到了不得已打断他讲课的程度了。
那么,马斯洛应该怎样做呢?
课堂上出现这种情况,说明问题已经相当严重了,应该停下来与学生开诚布公地交流。任何教育,都必须在学生能够接受,甚至乐意接受的基础上进行。
如果是我,我想是不是可以这样:
答:“你关于期终考试有什么想法呢?”先把球踢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