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我接触通心后的转变及心得

(2012-06-26 18:38:12)
标签:

转载

分类: 中国心理健康服务
前言:多谢全人心理学学员刘晓娜的体会,供大家参考.凡参加过全人工作坊的写了学员,如果写了关于全人心理学文章,请告诉我,我都可以转载,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有利于个人\家庭\社会的全人心理学.许金声

    现在每天我做的最多的事,是在不断的人际交往中,通过自我觉察以及细心倾听别人的建议,发现自己的缺点,并深层挖掘原因,尽可能用老师做个案的方法自我解决一些问题,尽可能找到根源。

    这项工作说来正式有方法的进行,应该是在去年元旦第一次参加完老师的工作坊之后,那时我突然感觉原来还有这样一种方法简单的完成自我认知,我当时万分的高兴,之前,我一直觉得生活太过复杂,接触过一些关于简单的名言,认为人世间存在一种简单的方法解决我们人的很多问题,因为我是一个大脑超级复杂的人,曾经我过分的相信自己,从现在治疗后的结果看,是因为经常得不到别人认可,以及被忽略,希望向别人或者更准确的说是亲人,证明自己,任何事情都有无限的可能性,曾经我相信名人名言,排斥现实中的种种限制,我永远相信无限可能,并极力甚至可以说发疯似的反对自我设限的思想,我相信只有不断尝试,才能发现更多的未知,而不是听信别人的或者说长辈的观点,相信一些不可能,我觉得他们活得都很累,我相信有更简单的方法活着,我极其讨厌妈、爹、姑姑、邻居、拐弯亲戚等劝我不能怎么怎么做,我觉得他们是在限制我发展,从现在学习心理学近一年来看,这属于强迫症范畴了。实际现在我已经找到原因了,只是过多,在这里就先不做阐述,以后在我的博客中,我还会更多的分享我的成长经历。

    从以前的超级复杂或者说生不如死,到现在的可以自我治疗,人际关系良好,很感谢许老师。

    现在我大概把我日常进行自我治疗的方法简述一下。

    老师的方法 我现在还没有思考得很透彻,我觉得整个治疗过程最重要的是处理情结,老师的还有当场吸收能量,通过通心改善关系等。我主要是处理情结。

    人的缺点背后有情结,生气、愤怒、怄气、委屈、抱怨、说闲话、找别人缺点、娇气、蛮不讲理、倔强、矛盾、做事犹豫、糊涂、冲动、自以为是、自卑、自负、胆小、害怕、话过多、话过少、大笑不止(停不下来)、想笑时笑不出来、孤立、邋遢、懦弱、沉溺于...(网络、小说、婬吧、酗酒、抽烟)、懒惰、过分勤快(但自己很累)等等所有凡是在生活中给人不舒服感觉的行为、语言、表情都可以归为有情结影响,甚至生活中的喜欢某事物、食物、讨厌某事物、食物,不想谈朋友、不想结婚,还有初步了解的食物过敏等都可以列为其中。

    例如不想谈朋友或结婚或谈朋友谈不成,大是因为父母老吵架、打架,让自己也害怕这样,就害怕结婚之类;自卑不敢说话因为小时候经常被打压;做事犹豫,顾前顾后不敢做是因为曾经有人说做事要小心、别做坏了之类让自己害怕做不好;而沉溺于的行为大都因为有依赖,曾经依赖某人或某物,后来不能依赖或不想依赖,依赖转移造成的,话过多是因为曾经非常想说但有外界干涉没能说,话过少是因为经常被打压不敢说等等,但比较严重的缺点常常不只因为一个或一种情结。

    因为老师的个案大都在工作坊上进行,有释放环境,大哭、狂打都可以释放情绪,但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这样的环境,我很愁这件事,想处理问题,但不能尽情释放,就不好,下面是我在不断的摸索中寻找的适合自己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方法(情绪)

   1.觉察自己的情绪,情绪爆发之前,关注自己的内在,觉察到内在不舒服的部位,大多时候是一个结

   2.把注意力放在这个结上,轻轻的呼出一口气,即把这个结呼出来。

   3.如果情结比较大,或者内在力量不够,就需要配合发泄,适当的捶打,放声哭,根据所处环境选择方法,之后会感觉内在很空,或身子很累,需要休息。

   方法(缺点)

   1.发现自己的缺点,一边回想一边说:我...(胆小、不敢说等),在说的过程中,会自然的想说更多的话,说出来

   2.说到不能再说,问自己:我为什么会...(胆小、不敢说等),会想起一些事,有情绪,释放或用处理情绪的方法呼气。

   3.完了,自己体会自己还有没有这方面的倾向,有力量的话再回想,要根据自己的可承受能力。

 技巧:在不能想起一些事的时候,可以想一些自己一路走过来发生的事,想一下有哪些事可能对自己产生过影响,但自己没有觉察到,想一下那个环境,那个时候的一些人,让自己回到那个环境去体会自己的感受;或者直接想 那件事让自己的感觉如何?那个人给自己什么感觉?在想这些的过程中,会不经意间带出来一些别的事,应该注意。

   拙见,其实还是老师方法的翻版,以后会逐渐完善。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