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佛陀:通心是有成本的

(2012-02-09 23:38:52)
标签:

佛陀

心理学

杂谈

分类: 与佛陀通心

   (前言:佛陀与人交往,一言一行都是注意通心的。在渡人这一事情上,尤其如此。渡人当然需要通心。与人通心是有成本的。所谓通心成本,是指与某人沟通,达到通心状态,实现通心目标需要耗费的时间、精力等所有方面的代价。与人交往,要先通通心成本小的,把通心成本大的放在后面。对于成本过大的,要能够放弃,这就叫:“不渡无缘之人”或者“佛渡有缘人”

     在下面这个精彩的故事中,佛陀的通心还体现为:1、用生动的比喻。以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让对方能够听懂。2、启发式,全部用提问,让对方自己来回答。这正是工作坊所常常使用的方式,佛陀是我们做工作坊的老师啊!——许金声)

 

佛渡有缘人

——佛陀通心的故事之一

 
    有一次,佛陀在摩揭陀国那烂陀地方游化,住在那罗村一位卖衣人家的芒果园中。
    当地有一位村长,因为他家世袭以锻造刀子为生,家族就以「刀师」为姓。
    这天,这位刀师村长去见他的老师尼干子,尼干子对他说:
   「你会不会以一种两难的诡辩术,论败沙门瞿昙(注:指佛陀),让他哑口无言?」
   「老师!有什么两难的诡辩术,可以论败沙门瞿昙,让他哑口无言?」
   「你先问沙门瞿昙,看他是不是要普渡众生,让一切众生得利益安乐,也赞叹能让一切众生得利益安乐的人。
    如果他回答『不』,那就嘲笑他跟平凡的愚夫没什么不同。
    如果他回答『是』,那就质疑他,为何只对一些人说法,不对一切众生说法。
    这样的两难诡辩术,就可以论败沙门瞿昙,让他哑口无言。
    刀师村长受了尼干子的怂恿,就到芒果园见佛陀,想用尼干子所教的那一套来问难佛陀。
  刀师村长说:
   「瞿昙!你不是要普渡众生,让一切众生得利益安乐,也赞叹能让一切众生得利益安乐的吗?」
   「村长!长久以来,如来一向是慈悲利益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得利益安乐,也常常赞叹能让一切众生得利益安乐的人。」
   「瞿昙!如果这样,那为何如来不对众生一视同仁地说法,只对某些人详尽地说法,而对其他人却不详尽地说法呢?」
   「村长!让我来问你,请你照实回答。
    譬如,有人拥有三块田,第一块很肥沃,第二块中等,第三块很贫瘠又带有盐分,村长!你说田主人会先选哪块田播种?
   「那当然是选最肥沃的那块先播种耕作啰,瞿昙!」
  「然后呢?村长!」
    「然后再选中等的那块,瞿昙!」
  「最后呢?村长!」
    「最后剩下来的种子,才考虑去播种最贫瘠的那块,或者根本就放弃那块最贫瘠的不播种,将剩下来的种子拿去喂牛。」
  「为何要这样做呢?」
     「这样才不会浪费种子,将来的收成也会比较好啊!」
     「村长!我也是这样。那些倾生命的全部投入,跟随我出家修学的比丘、比丘尼们,就像是那最肥沃的田地,所以,我乐意常常为他们说全然纯正的善法,同时也以我一生清净修行的身教,展现出来教化他们。为什么我会这样全心全力地教导他们呢?因为他们听了我的教说后,会以我的教说为安住处,为依靠的岛屿,为保护,为庇荫,为归依,他们能常常这样地自我反省,自我勉励:
     『世尊教导我的,我都要坚持实践,使自己能得到利益安乐。
    村长!而我的在家弟子:优婆塞、优婆夷们,就像那块中等的田地,我也乐意常常为他们说纯正的善法,展现我清净修行的身教,而他们也会依循我的教导,努力修学,使自己能得到利益安乐。
   村长!那些像尼干子之辈的外道异学,就像那块含盐分的贫瘠田地,我也乐意为他们说纯正的善法,展现我清净修行的身教,他们能听进去多少,就算多少,即使只听进去一句法,也能享有一句法的利益安乐。
    「好奇特喔,世尊!用这么善巧的三种田作譬喻解说。」
    「村长!让我再打个比方:譬如有三个水瓶,第一个水瓶完好无缺,也没有漏水裂缝,第二个水瓶外观完好,但有漏水裂缝,第三个水瓶不仅有漏水裂缝,还有缺损,村长!你想人们会先使用哪个水瓶来装水?」
    「瞿昙!当然是先用那个完好无缺,也不会漏水的水瓶了。」
  「然后呢?」
    「瞿昙!然后再用那个外观无缺陷,但有裂缝的水瓶。」
    「如果两个瓶子都已经装满了,还有剩余的水,怎么办?」
    「那只好拿那个有缺损的破瓶子来装了,或许还能短暂储存,作小小的用途,也或许根本不使用它,将剩余的水拿来洗碗盘。」
    「村长!那完好无缺,也没有裂缝的水瓶,就像我比丘、比丘尼出家弟子们,那稍有裂缝的水瓶,就像我优婆塞、优婆夷在家弟子们,而那破损的瓶子,就像尼干子之辈的外道异学。」
    佛陀轻易地就连举两个贴切的例子,论破了尼干子自以为万无一失的两难论,听得刀师村长大为恐怖,毛骨悚然,赶快顶礼佛足,忏悔说:
    「世尊!我是那么地愚痴,不辨是非,竟然在世尊面前胡言妄语。」

     按语: 本则故事取材自《杂阿含第九一五经》、《别译杂阿含第一三0经》、《相应部第四二相应第七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