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成功,还是一定要成功?
(2011-03-22 20:23:18)
标签:
陈安之成功学自我实现杂谈 |
分类: 博主简介、经历、联系 |
你仅仅是想要成功,还是一定要成功?
——我的心理学之路(之七)
我不愿意只做一个研究游泳,自己却游得不好,甚至不会游泳的人。
我不愿意只做一个研究自我实现,只会讲自我实现理论,而不会实际帮助他人自我实现的人。
我要做到能够以自己的自我实现,来促进他人的自我实现。
我研究的理论,首先要使我自己更加自在。
尽管我早在1988年就在北京主办过全国性的心理咨询研修班,尽管我早在1989年就上电台做“健康人格热线”节目,尽管我是国内较早开展过心理咨询工作的人,但是,我所掌握的实际的心理咨询技术,实在是少得很!
在2000年前后,我总共三次听陈安之讲课。一次是他的公开课,二次是他的培训班。其中包括他的总裁量产培训班。(我还记得,当时听他的这一课程时,我的旁边坐的一位学友,就是现在大名鼎鼎的国学应用培训大师翟鸿森先生。感觉他当时听得非常专注和认真。陈安之的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陈安之的成功学讲究实用。听了他的课程以后,反思国内的教育,真是让人化了大量的时间,学习了大量一辈子都用不上的知识。
陈安之的课程是互动式的、游戏式的、启发式的,也就是现在的工作坊的形式。他的讲课给人的启示是:好的讲授必须紧紧抓住人,当场就产生效果!他的课程使我明白,只有工作坊才是最通心的一种教学形式。
陈安之的成功学对我研究心理学有重要影响,在我关于“通心”的理念产生、成熟的过程中,他的成功学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一环。
在学习陈安之的成功学之后,我开始全力以赴地研发自己的心理学理论和工作坊,用大量的时间参加其它优秀的工作坊,并且主办有关的培训。例如,在2001年期间,我就在北京主办了张宝蕊女士的心理辅导工作坊和李中莹先生的NLP工作坊。
在我研究自己的心理学工作坊的过程中,我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举办每周一次的“应用心理学沙龙”起了巨大的作用。该沙龙总共举办了130多次,是我探索心理学应用,演练心理学技术的主要平台。另外,我还大量参加了朱建军先生在林业大学主持的意象对话沙龙。
2002年,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批准成立了由我负责的“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
2003年年底,我开始举办全人心理学·心灵成长工作坊。
自从2002年发表《人格三要素改变命运》之后,我就没有再关注成功学。但在最近这几年中,仍然有人不断谈到我书中对陈安之成功学的评价。该书的主要内容在2000年前就已经完成,没有谈及陈安之的成功学对我的积极影响。
在陈安之的《21世纪超级成功学》一书中,刊登了一些“学友见证”。下面所引的是“学友见证”中的其中三条,它们也可以看成是对陈安之课程的一些最高的评价:
1、文化是无形而无所不在、孕育、引导、滋养着人性最高的思维形式。陈安之老师系列成功学课程,如同精神文化食粮滋养心灵、身心互动迈向成功巅峰。
2、找到一个成功的方法,可以在一刹那间改变我一生的命运,运用一个正确的方法,可以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20年弯路——陈安之的理念给了我走向人生辉煌的捷径!
关于陈安之,我也了解到许多尖锐的批评意见。这些批评意见主要是:
1、一位新加坡的管理顾问早就听过陈安之的课程。他说,新加坡许多人对陈安之评价不高。他自己认为:“陈安之的课程是鼓动人们跳进大海,却又不教人们如何游泳。”
2、香港某著名培训师亲自对我说,陈安之不过是会“造势”而已。他的讲课效果只是表面效果,没有教人具体的方法。
3、台湾某著名心理治疗家亲自对我说,这些成功学的讲师们让听众花钱,来抬高讲师自己。把大家往一个方向引,而不是引导大家各自发挥自己的个性。陈安之的成功学在台湾10多年前也曾经流行,当时不少企业的欲望恶性膨胀。现在不少人一提到陈安之就头疼。
4、有一些学员认为陈安之的课程具有一定欺骗性,只是当场感觉好。他们往往这样描述他们听课的经历:听的时候头脑兴奋,走出大门时觉得自己会成为亿万富翁。过了二天后头脑不再发热,过了二个月又重新陷入低潮,自信反而有下降,甚至不如以前了。
5、有一种意见不仅对陈安之,而且对整个成功学都是持否定的态度。由于当前陈安之在成功学演讲、培训方面影响很大,有的人误认成功学就是陈安之所讲的这些。他们认为,现在流行的“成功学”在客观上有鼓励人们投机取巧、追求急功近利的作用。或者说,只有急功近利的人才对成功学感兴趣。有的人甚至一提到成功学,就与“传销”联系起来。(参阅拙著《人格三要素改变命运》)
参阅:
《肯·威尔伯的启迪——我的心理学之路(之六)》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b541b80100rgsz.html
《音乐的熏陶---- 我的心理学之路(之五)》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b541b80100qv11.html
《关于北京市健康人格研究会——我的心理学之路(之四)》
《遇见马斯洛——我的心理学之路(之三)》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b541b80100qncp.html
《文学的熏陶——我的心理学之路(之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b541b80100qi2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