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是“身、心、灵”的三个方面的健康的整合。“身、心”健康好理解,但理解“灵性健康”有一点困难。
什么是“灵性”?
所谓“灵性”是人性的一部分,是人的潜能开发、发挥达到高级阶段后出现的性质。“灵性健康”则是人的潜能发挥达到高级阶段后出现的能量高度畅通的状态。我们常常说某人有“悟性”、“灵气”、“灵感”等,这些都与“灵性”有一定关系。但是,这里所说的“灵性”,还有更多的含义。“灵性”可以定义为人追求、表达、实践自己“终极关切”的一种状态和能力。
“灵性”与“终极关切”之间有密切关系。那么什么是“终极关切”?
在这里,“终极”既是指关切的对象,又是指关切的状态。它作为关切的对象,是指在宇宙中和现实中,“无条件地与我们有关”的、起着我们难以解释的神秘作用的那种力量。终极关切就是对这种力量的体悟、探究。这种力量在不同文化中有大同小异的、各种各样的称呼,包括:“上帝”、“终极者”、“超越者”、“无限者”、“绝对者”、“全能者”、“真主”、“道”、“理”、“空”、“规律”
、“真我”、“大我”等。著名心理学大师肯·威尔伯用“大精神”(Spirit——“S”大写)来概括所有这些称呼。
健康的终极关切作为一种状态,它具有能量贯通、摈弃偶像崇拜、不执著、活在当下,不断追求创造性和超越性的理想等特征。如果我们崇拜偶像了、执著了、活在妄念之中了,故步自封了,我们也就停止了终极关切。由于“Spirit”含有无法穷尽的意思,终极关切也是一种永远没有尽头的活动和过程。
“灵性健康”也是一种“活在当下”的感觉。
著名人本心理学家罗杰斯关于“美好人生”(Good life)的理念和“活在当下”很相似。他认为:
1、美好人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而不是一种“固定状态”。
2、美好人生是一种趋势(Direction),而不是一个一次达到的“目的地”。
凡活在当下,就是流动的、时时常新的、破除执着的、摈弃妄念的,而如果我们想把这一过程固定下来,就变成了执着或者妄念,是一种僵化、停滞。歌德的《浮士德》也非常深刻地表达了这个意思。假如浮士德说出“太美了,请停一下吧!”那么他的灵魂就输给了魔鬼靡非斯特。歌德借此表达的人类一种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精神。所谓“请停一下”,就是想活在过去了,就是想与“大精神”(Spirit)对立,终止时间与生命的流动。
追求“灵性健康”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类本能”。所谓“类本能”是马斯洛创造的一个名词,它指有一定人类遗传的基础,但又比纯粹动物本能弱的类似本能的东西。我为什么要给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做补充?为什么要在“自我实现需要”之上再加上“自我超越需要”、“大我实现需要”?这是因为他的需要层次理论没有把追求“灵性健康”这种“类本能”表现出来。人之所以能够追求灵性健康,就是因为人有“自我超越需要”、“大我实现需要”的类本能。
正是由于“灵性健康”,人类才能够不断地开发自身的潜能,使潜能的发挥成为一种“上不封顶”的事情。
与数学教授萧昌建交流,他常常谈及数学精神,对我很有启发。终极关切的精神常常也体现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数学精神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终极关切的精神。
希尔伯特说:“没有任何问题可以像无穷那样深深地触动人的情感,很少有别的观念能像无穷那样激励理智产生富有成果的思想,然而也没有任何其他概念能像无穷那样需要加以阐明。”应该说,这种“阐明”是永远也不可能完成的。在这个意义上,数学家颇有点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意味。
康托尔说:“数学的本质在于它的自由。”
这种自由首先是思想的自由。有自由就有无穷的问题。
哈默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不断地提出问题,意味着人类无穷的探索能力。
希尔伯特也说:“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力,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终止或衰亡。”
我感觉,对于数学精神的追求,也体现了灵性。
由于有对“灵性”的追求和“灵性健康”的实现,人类的生存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从通心理论的角度来看,“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对这些问题的追问体现了人类在“与自己通心”的问题上所做的终极努力。对于这些问题的不断的追问和回答,又一次一次地把我们潜能更充分地挖掘出来。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等,亦是一种终极关切,也就是与“大精神”通心。与“大精神”通心,能够达到的最好结果就是与与“大精神”的认同,感受到自己既是“大精神”本身,又是与“大精神”的一部分。与“大精神”通心,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认同大精神,感受到自己既是“大精神”本身,又是与“大精神”的一部分,这会带来愉悦的感受,它们也就是中国哲学所谓的“天人合一”,马斯洛的“高峰体验”。——从通心理论来看,认同大精神,感受到自己既是“大精神”本身,又是与“大精神”的一部分,这是最清晰的一种立场和状态。有了这种立场与状态,如果再要与任何人以及任何对象通心,就容易达到一种穿梭自如,来去无碍的境界。
开发“灵性”,追求“灵性健康”,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来说,它需要有一定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作为基础。尤其是心理健康。如果没有这样的基础,有可能出现走偏的情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