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听众提问
(2010-11-26 23:28:44)
标签:
心理咨询心理学杂谈 |
分类: 通心 |
回答听众问题
由北京大学和谐社会研究中心主办,11月13日下午在北京大学举办了“从根本上提升人际能力”的讲座。目的是为了普及关于“通心”的理论和方法,之所以叫这个题目,是由于能够让一些从来没有学习过心理学的人能够理解、接受。先讲了一小时多,然后请听众提问。听众都是从来没有学习过心理学的。从他们的问题来看,这短短一个多小时的理解已经很不错了。“通心”还是比较容易被理解的。
听众1:问一个关于“通心的黄金三要件”细节问题。刚才你讲的时候,我注意到第一个要件是先了解自己的立场和状态,然后第二要件是想办法去体会对方的情绪和状态。我想问的是,为什么对自己更强调立场,对对方更强调情绪呢?
许金声:嗯,体验对方的时候,最关键的是要把握住对方的情绪怎么样,因为情绪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人是情绪的动物,你把握了解了一个人的情绪,你在很大程度上就知道他的行为会怎么发生变化,往哪个方向发生变化。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你在一个公司工作,现在你有事情要向老板请假,你把假条都写好了,你去交假条的时候,要不要注意老板的情绪呢?如果这个时候正在为一件事情生气,你的假条他能够批准吗?要洞察他的情绪,要找他情绪比较好的时候,这是我们要与他人通心时首先应该做到的。但是我在这个地方说的情绪还有更深刻的道理,暂时还不继续深入,简单说来就是这样。
正是由于情绪对人的认知和行为影响很大,作为咨询师或者说对于一般人,如果你要去通心,应该尽量放空,不带情绪。与对方通心的时候不带情绪,这也正是通心的第一个要件,清晰自己的立场和状态所应该做到的。
听众2:这个通心是不是双方都有通的意愿的时候才能够做到啊?它是不是,不是一个单方就可以做到的?
许金声:说的很好,现在开始把问题影响深入了,现在快到五点啊,我们可以稍微深入一下。通心,首先有一个划分,就是“通心者”和“被通心者”,或者说“通心者”和“通心对象”。
经常有人这样问我:“我想和他通心,他不和我通心怎么办?”
我就问他:“你是不是确定要和他通心?如果你确定和他通心,你就得和他通,不管他愿不愿意和你通心,你都得和他通。”您明白我的意思了吗?在一个关系中,想要改变现状的一方就必须要做“通心者”。谁想改变,谁就自己先改变,只能这样。否则,你就只有承受不改变的后果,大家继续保持现状,维持下去。现在明白了吗?“他不和我通心怎么办?”关键是你自己的立场清晰不清晰,到底你想不想改变?还有什么问题?
听众3:现在一般来讲,都会遇到人际关系的一些不满意的地方。其实,大家到了最后,也就是顺其自然了。因为就压力和动力不够大,没有足够的动力,而且也没有相应的时间,去认真解决它,可能也就只有顺其自然了。
许金声:嗯,中国人很多都是这样子的,所谓“顺其自然”,这个“顺其自然”,一定要加个引号。它还不是我们庄子、老子说的“顺其自然”。您说的这个“顺其自然”,就是说的大家“凑合”,也就是我说的“麻木”,大家维持下去。您愿意维持那就维持嘛,不过维持也有维持的代价,就是牺牲您的潜能,使生命不能够活出最好的状态,也就是我前面讲的“温水青蛙”了。所以,全人心理学是提高每个人的生存质量的理论,你要愿意这样过下去就这样下去,你要改变现状,就必须自己先要改变,学会通心。
听众4:许老师,你的通心理论是以什么为主要的结果?通心者是说服对方,还是去找到共同的点,或者是改变自己?
听众4:假如我是通心者,他是被通心者。我有我的立场想法,实际上一通心呢,发现他和我想的是不一样的,那这种通心呢……
许金声:这种问题不太好回答,你最好说具体一点,你现实生活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我们马上就来帮你通,这样最好,不然就空对空的不太好说。
听众4:我想说的就是通心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对方是这个意思吗?
许金声:不是。通心的目标是达到双赢。当然,您说的这种通心也可以,改变对方也是可以的。但是这个比较难一些,这个改变一定是使对方变得更好。例如,心理治疗就是帮助对方改变,从不好的状态变得比较好,甚至更好。这也是一种改变。但比较难。通心有各种各样的通心,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原则就是这些。
听众4:举个例子吧。比如说“被通心者”有某些方面我认为不好,我就会善意地想去改变他,但是这个“通心”的过程中就会发现:我们双方可能都会变得更加恶劣。
许金声:啊,你的问题在哪里呢?
听众4:本来想去通心,但是后来中间感觉撞车了。
许金声:嗯,那就是说明你没有通嘛。说明你想要的行为是“通心“,但实际上的行为却是“纠缠”。明白了吗?你想要“通心”,(指着投影图说),但实际上是这个“纠缠”,明白了吗?你想要通心,却没有做到通心。
听众4:解决办法在哪里?
许金声:我刚才讲过了,不能够做到通心有三大原因,1、没有必要的方法。2、压力不够大。3、有心理情结。你是哪一个呢?
听众4:第一个,方法不对。
许金声:方法不对?好,今天你就恰好来学习了方法,但时间很短,恐怕还不一定马上就掌握。全人心理学工作坊就是训练你掌握这个方法的,不是告诉你有这个方法,而是帮助你实际能够掌握这个方法,让这个方法变成你的血肉。迄今为止大家都在动脑,是吧?因为我们今天是讲座,迫不得已只得用这种形式来进行。刚才穿插了一点体验,不是完全的工作坊,而且体验都是在没有做铺垫的情况下进行的,没经过热身。如果是在参加工作坊,条件就大不一样了,学了以后你马上就会体验到变化。
…………
听众4: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刚才做练习的时候啊,我就突然发现我咽喉的左侧这里,腹部左侧很疼。(有人在笑)
许金声:好,大家给他一个掌声!(大家鼓掌)不要笑,这是他的收获,这是他的收获,他发现了自己的问题!
听众4:这说明什么呢,呵呵。
许金声:说明这个。用光标指投影上的“成长公式”:“不自在——看破——放下——自在”。说明这个,说明你成长的机会来了!你发现自己咽喉还有腹部有点不舒服,一般来说,我们身体有某些不舒服,不是我们身体有某种疾病,而是我们心理有问题,这种情况是经常出现的。我们有某种心理情结,时间长了以后,它就变得躯体化了,它在身体的某个部位显示出来。你和某个人长期关系不好,长期有问题,长期积怨,有了心结,就会在身体上体现出来,使你身体的某个部位不舒服。这就叫“痛则不通”。你把这个心结解决了,你的关系就处理好了,你身体就会变舒服了,这就是心理咨询存在的价值。这里我指的是真正有效的心理咨询,包括我所提倡的全人心理学。所以,刚才为什么叫大家给你鼓掌?就是说你今天做练习做的非常认真,很投入,你开始发现自己的问题了,就相当于让自己的心理用X光去透射了一下,发现这个地方原来有个什么斑块,这个地方有个什么不舒服的地方,有个病灶,但不至于那么严重啊。这是一个收获。全人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心理问题,所以我们提出这个口号:“人人需要心理调整,人人可以终身成长”。活在世界上的人,只要还不是佛陀,只要还不是耶稣,你都需要心理调整,你都可以继续成长,甚至耶稣、佛陀他们也在不断的更新。因为很简单,没有一个宗教能囊括其它所有宗教的优点,不可能设想到了以后某个时候,大家全部都信基督教,或者全部都信佛教。
听众5:老师,“自在”的定义是什么?就是我们这个成长公式的目标是为了更大的自在,那“自在”的定义是什么?
许金声:是这样,因为“自在”本身就是一个最基本的词汇了。“自在”就是更加舒适,更加舒服,就是更加愉快,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对“自在”这个词不想下更精确的定义。“自在”就是你能量比较畅通的状态。
听众5:有些人在这种维持性状态就很自在,他不用去做那么多的心理咨询、通心,他也活得很自在。在维持性状态,他觉得可能会省去很多,省体力啊。他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但有一些成本,然后不管它了,我觉得我们一定需要有动力或压力去解决人际关系上的这些烦恼吗?
许金声:大家看这个(指关于“舒适区”的投影)。你的问题还没提完我就知道你的问题在什么地方了,这一页就是专门回答你的问题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舒适区”。我们这有没有北京人啊?北方的人,请举手。(有人举手,许金声对他说)麻烦你说一下“舒适区”这三个字。
某北京听众:舒适区?(还弄不懂许金声为什么叫他说)
许金声:抱歉,因为我是四川人,这三个字我发音不清楚,我听你发一下。
某北京听众(重复):“舒适区”。
许金声:“舒适区”,嗯,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舒适区。所谓“舒适区”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它保护我们自己,使我们有一定的自信,有一定的安全感,就像你刚才说的,我为什么要改变呢,我不改变我一样很舒服啊?但是,关于“舒适区”有一个规律:“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舒适区”不去扩大,它就会不断缩小。就像那个温水青蛙一样,最后被煮死。平时,这是觉察不到的。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去主动扩大舒适区。我们现在治病,《皇帝内经》讲治病要治未病,“上医治未,下医才治已”,已经的“已”。病已经发了才治,这是最低级的治疗。最好的治疗就是你还没发出来之前,就调整好,防患于未然。就是你还在舒适区里面的时候,我们就帮助你,把你的舒适去扩大。舒适区怎么扩大?就是去觉察和发现自己的不自在。对这些不自在我们常常是麻木的。所以,说当一个人能觉察到自己的烦恼的时候,能够知道自己的不自在的时候,就应该恭喜他了。因为他的智慧出来了,他的成长的机会来了。他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就可以进一步去解决,这样就可以活得更加自在。这就是全人心理学的成长公式:“不自在——看破——放下——自在”。“不自在——看破——放下——自在”,这样不断的重复,我们就活出大自在。这就是我们搞心理学应该起的作用。但是,也不排除有的人,他一辈子都没有去上过什么心理学工作坊,也没去咨询过,但是活得比较好。但是我可以这样回答:如果你上了工作坊,你会活得更好!很多人就是因为一辈子没有上工作坊,没有咨询过,一辈子都活得不舒服的,有没有?直到老年了还是活得非常不愉快的,有没有?所以,这就是一个什么关系呢?是这个关系:从北京到海南岛的三亚,有很多种方式。首先可以走路。行!那你就走着去吧,走到海边,再坐船在过去,然后又继续走路,这样你会很难,甚至要一年、两年。你也可以选择坐汽车,到了广州再选择坐船,到了海口再坐汽车,这就很快了,也许一个礼拜就可以到三亚了。我现在告诉你最简单的方法:坐飞机!从北京直接就可以到三亚,这就是借助心理学的帮助。心理学的这种作用已经一次又一次地被证明了。所以,很多人上过我的工作坊的对我的工作坊有一个基本评价。在这里,我先不说其他工作坊,其他工作坊肯定也能起到类似的作用,上过我的工作坊最多的一种评价是:至少节约了五年的成长时间。如果没有工作坊,这五年就只有自己摸索了。也许你能悟出来,也许悟不出来。也许要过十年、二十年你才悟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