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心”理论让世界变得更加清晰
(2010-08-19 19:09:57)
标签:
通心咸丰皇帝家书曾国藩杂谈 |
分类: 通心 |
“通心”理论让世界变得更加清晰
如果掌握了“通心”理论,再来看世界时,您会发现整个世界变得清晰了许多,甚至有趣了许多,不像以前那样不可捉摸,或者混沌一片。我昨天偶然翻阅《老年文摘》,就在5月27日这天的报纸上,就发现三篇有意思的文章。它们是:《曾国藩写家书为保命》、《翻译错误让日本吃了原子弹》、《真“换位”才有真“体验”》。下面我分别从“通心”理论的视角,来谈谈这三篇文章。
田野:
《曾国藩写家书为保命》
太平军起事以后,咸丰皇帝派曾国藩抗击太平军。曾国藩利用皇帝给他的军饷,很快在湘乡建立了一支纪律严明敢打硬仗的军队。不过,自军队组建之日起,曾国藩就养成了一种写家书的习惯。无论工作多么忙,他都勤笔不辍,一天也不间断。他写的家书,都是让手下的人送到驿站,通过官府驿道寄回老家。
许金声:从“通心”理论的角度,来理解人际交往、人际关系,我们不仅要记住,人们的行为一般都是有目的的,而且有可能是多个目的。凡人们想在人际交往、人际关系达到某个目的,必须把对方当作通心对象。只有知道了人们的通心对象,我们才能够对他的行为有更深刻的理解。有时候,人们最重要的通心对象是隐蔽的。如果我们不能够发现他的实际通心对象,或者说最重要的通心对象,对他的行为就不会有深刻的理解。
从《曾国藩写家书为保命》一文看来,我同意曾国藩写家书的目的,主要应该是化解 “朝中的大臣们担心曾国藩会叛逆朝廷,便向咸丰皇帝上奏折,建议削减曾国藩的军权。”这一危机。他成功地达到了这一目的。
“声东击西”、“指桑骂槐”,这些成语也提醒我们洞悉人们行为的实际目标的重要性。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