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通心”理论帮助大学生剖析爱情

(2010-08-14 19:44:58)
标签:

两性

通心

恋爱对象

大学生

心理学家

杂谈

分类: 通心

用“通心”理论为大学生剖析爱情

 

王英

 

爱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一章,也是大学生快乐和痛苦的根源之一。用大学生的话说,“不谈恋爱很彷徨,谈了恋爱很受伤。”本课程尝试采用“通心”理论,获得一些好的效果。

 

“通心”理论的三个要件:清晰自己的立场和状态;换位体验,即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对方的情绪和状态;通过对方能够接受甚至乐意接受的方式影响对方。

 

先提出三个问题:谈恋爱是为了结婚吗?谈恋爱需要标准吗?恋爱对象要不要征得父母的同意?从第一个要件考虑,我的三个答案都是肯定的。

 

谈恋爱是为了结婚吗?

很多人说,“不是”,少数人说“没想过”,个别人说“是的”。那么,说“不是”和“没想过”的同学想一想,谈恋爱是为了什么呢?

 

换位思考。他人如何解说爱情?你如何理解有关爱情的名言?“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你认为爱情该怎样界定?像哲学家说的“爱情是男女双方心灵和精神上的统一”(黑格尔)?还是像心理学家说的“爱是我们对所爱者生命与成长的主动关切,没有这种关切就没有爱”(弗洛姆)?或者像文学家说的“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张爱玲)?

 

经过一番讨论,同学们大多接受了“恋爱,要清楚恋爱的目的,不能盲目恋爱。其次,恋爱是为了结婚,否则害人害己。”还有同学课后分享,“难怪我失恋几次了,原来是没有弄明白自己的恋爱目标。只是跟着感觉走。”

 

谈恋爱需要标准吗?

跟着感觉走,是不清楚恋爱标准。通过举例,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恋爱标准。设身处地、感同身受,正是通心的核心内容之一。

有人说,我不在乎身高和有钱没钱,只要人好。那么,有个很好的人,差一点就1.5米,欠债也不多,差一点就一个亿。你也不在乎吗?

有个心理学家回忆,偶然画了一个长发美女,多少年后居然遇见了画上的这个美女,而且娶她为妻。是巧合吗?心想事成吗?

请大家想想自己心中的白雪公主、白马王子是怎样的呢?

男生说“眼前一亮的”、“心动加速的”、“不敢跟她讲话的”、“似曾相识的”……女生说“成熟”“可靠”“帅”“有能力”“重视家庭”……不一而足。也有同学说,要说标准,最是三好:外表好、家境好、性格好。可见说到这里,标准还是不清楚的。

 

怎么看待“曾经拥有?天长地久?”怎么对待分分合合、朝三暮四、喜新厌旧?

根据斯坦伯格爱情三因素理论:动机因素代表情欲——性的需求、异性的外表、情境以及对方的地位、钱财、权利等社会资源因素的诱发;情感因素代表亲密感——两性在一起时感受到的各种情感体验,如相知的亲密感、完美感、冲突后的伤心、委屈、高兴、嫉妒和痛苦,朝思暮想、形影不离、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认知因素代表承诺——从理智上对双方感情的认知,对情感的评价、对爱情的行为的调节控制,海誓山盟、一生一世。

 

这样,可以理解,喜新厌旧只是情欲的因素占据主导。

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大学生恋爱,很多浪漫主义,不考虑未来的。缺乏了认知与承诺——认知是维系爱情持久性的根本因素,它决定了双方对爱情的承诺和守约。

更可以理解,心理学家为什么可以找到心目中的美女?因为她就是标准。符合标准的,才能被“看上”。

 

恋爱对象要不要征得父母的同意?

对于这个问题,绝大多数同学是没有想过的。想过的,也是因为知道父母早就说了,我喜欢的,他们也喜欢。

依然运用提问、换位思考、激发学生自己独立的看法和真切的体验。

如果你的女朋友以后成了你的妻子,跟你的父母相处不好,不孝敬公婆,怎么办?

如果你要嫁的人是三代单传,而你刚好是决心丁克的,怎么办?

谈恋爱是不是只要你喜欢就可以呢?要不要至少考虑上下三代呢?

他(她)进入你的家族、家谱就退出不了啊?即便离婚,子女关系还是受法律保护、受伦理规范的永久性关系,有没有想过这些呢?

再说,请父亲审核未来的女婿、请母亲审核未来的儿媳,也许有你想象不到的高见。因为,男人看男人,理解男人的动机;女人看女人,会把她看到三十年之后呢。父母说没说过“他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要多呢?”

想一想,受到父母祝福的恋爱和婚姻,有什么益处呢?

 

不用说,大多数学生张口不言。从没有想过这些。谈恋爱还要想这么远的事啊。

 

小结

1、  大学生谈恋爱有诸多的积极意义:恋爱是青年释放压抑紧张的性冲动的重要途径;性意识、性同一性的发展必须经过恋爱阶段才能完善;恋爱是两个人人格的深层接触,自我概念、独立人格在恋爱中得以发展;恋爱可提高青年男女的交际能力,尤其有助于表达能力的提高,为人际交往、适应社会打下了基础。

2、  大学生恋爱需要想清楚、明确回答三个问题:谈恋爱是为了结婚吗?谈恋爱需要标准吗?恋爱对象要不要征得父母的同意?

3、  运用“通心”理论,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取得的效果是满堂灌不能比拟的,相信听明白的同学,会减少恋爱挫折。从“成长”的角度看,达到了深入思考和切身体验的人格化层面。这应该是“通心”的最大益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高山观大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