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主要在南方度过。现在在广州,所住的宾馆旁边就是海幢公园,它以前是一个寺院,现在恢复了寺院,又保留了公园的名字,就成了寺院、公园合二为一的地方了。这里原来收二元的门票,现在不收了。
在广州办了三次全人心理学讲座。早已经过了该交稿的时候,余下的时间抓紧时间修改书稿。每天写书疲劳了,就到公园去散步、锻炼。
镜头一:
公园门口,一男一女,两位乞丐在聊天。男的有40多,一只腿有残疾,拄着拐杖,站立着,拿着一个要钱的盛水的勺子。女的两只手都没有了,年纪大概也是40多,盘坐在地上,旁边放一个盘子。他们相距有一米多,男的低头看着那那女的,女的则扬着头回应,表情都很放松。
给我的感觉:天无绝人之路。在社会的最低层,人也可以有比较自在的时候。
镜头二:
这个寺院改的公园现在又有了和尚。这一天我路过大殿,和尚们正准备念经,大家已经在大殿里站好,一个和尚匆匆地赶过去,手里拿着手机,大殿已经近在咫尺,还继续在说话。
给我的感觉:很忙。
镜头三:
公园里有一位女性,靠捡破烂为生。每次来都看见她。50多岁。若不是穿着褴褛,人看起来还挺有模样。但她从来不与人说话,也几乎不看任何人以及周围的环境。这一天,她推的车已经放满了大大的黑塑料袋。她开始旁若无人地唱起来,声音响亮,富有起伏和乐感。手还优雅地比划。她唱的是粤语,我一句也听不懂。问一个小孩,说是粤戏。
给我的感觉:她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舒适区。但这舒适区是极为脆弱的。一旦进入交往,就会被打破。果然,一天有人试图与她说话,她立即面露嗔色,不耐烦地回答:“快走!”
镜头四:
公园门口新来一位乞讨的老人,60多岁。傍边有一条狗和一只猫。这一天中午,他抱着那只猫,边吃饭,边把食物往猫的嘴里送。他的表情是和蔼的、慈祥的。
给我的感觉:相依为命。
在这个大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一个小世界,有谁愿意走进,或者走近另外一个人的世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