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看《当尼采哭泣》

(2010-02-01 22:57:03)
标签:

尼采

弗洛伊德

分类: 博主简介、经历、联系
   当尼采哭泣》,光是这片名就很有意思。尼采以“超人哲学”傲视环球,甚至敢于杀死上帝,是典型的片面意志力量型人格。萧百纳说“世界上最孤独的人就是最强大的人”,是对尼采超人哲学的诠释。当然,哲学是人的写照,也是人的掩盖。这样的人流下眼泪,这是何等动人场面呢?

——这电影的演员选得很好,化妆也不错,很像尼采,尤其是胡子。

我看《当尼采哭泣》

 

莎乐美,历史上一位真实的女性,她征服了多位男性天才的心,包括著名诗人里尔克等,也曾经使尼采魂不守舍:

我看《当尼采哭泣》

弗洛伊德与他的老师布雷尔,在水边讨论关于尼采的问题:
我看《当尼采哭泣》  

 

自从厌倦于追寻,

我已学会一觅即中;

自从一股逆风袭来,

我已能抗御八面来风。

——尼采

 

     今天看了电影《当尼采哭泣》。这部片子值得一看。下面是网上的介绍,我感觉比较贴切:

     “《当尼采哭泣》改编自心理治疗畅销作家欧文·亚隆的同名小说。十九世纪末的维也纳,时年四十岁的著名医生布雷尔(弗洛伊德的老师),有一天接到名女人莎乐美为其亲密朋友尼采的求诊。她请求他运用实验性的“谈话治疗”来诊治尼采的自杀倾向。问题是,自恃甚高的年轻哲学家尼采,说什么也不愿意接受心理治疗,于是,医生只好假装自己需要尼采的帮助,并以尼采的帮助来抵消他治疗尼采偏头痛的费用。一个月的时间,他们每天在咖啡馆、墓园、诊疗室进行谈话,心灵相互撞击。尼采如诗般的语言,理性的思辩,逼使布雷尔诚实地面对自己的人生。当他看清自己欲望的根源,也终于可以帮助尼采释放孤傲的灵魂,流下真实的眼泪……”(李艳)

    有以下台词给我印象较深:

 

    布雷尔说:

   “释放那些被埋葬的欲望,让病人公开地求救。”

    我的感想:从我自己的治疗实践体会,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当您能够帮助病人能够真正面对自己的问题之时,治疗已经快成功了。

 

    “孤独只在孤独中存在,一旦它被分享,就蒸发了。”

     我的感想:这句话说得很机智。但也未必。分享孤独,其状态已经是交往。在分享时,只有是被人理解后,再回到独处,其孤独感往往才可能减轻。

 

    尼采说:

    “如果肉欲拦在中间,那么它必须被克服。”

     我的点评:不光是尼采,类似告诫不少。

 

    “选择成长,就必须忍受痛苦。”

      我的点评:应该补充一句:长痛不如短痛。

 

     想她的时候,就大声说:“‘滚!我恨你!’”

     我的点评:这是典型的防御机制。不知道尼采是不是真正说过这话,是不是真有这种情况?但他还说过:“到女人那里去,别忘了带上鞭子!”

 

    弗洛伊德说:

   “让他帮助你,你才能够最好地帮助他。”

    我的点评:在是弗洛伊德对他的老师布雷尔说的,这才是最打动我的一句话。这句话既救了布雷尔,又救了尼采。尼采启发布雷尔认识了自己深藏的欲望,布雷尔也促使尼采流下的真实的眼泪。他们都变得更真实了。——可惜,这不是真实的历史。尼采好象并没有经历这样的治疗,他没有从孤独中走出来,最后疯掉了,死在精神病院。

    我自己在心灵成长的历程中,也是这样感受的。如果您是心理咨询师,如果您想与哪位老师通心,又通不了,就请他给您做个案。这是很好的成长方法。他能够帮助您成长,也给您理解他提供了大量信息,为您至少在某些方面超越他创造了条件。当然,这是面对层次更高的人的办法。我对海灵格,以及另外的美国前辈就有这样的感觉。

   该电影值得一看,如果打分,我打80分。60分就可以看了。90分是可以看两遍。

   没有看过的朋友注意:这电影在网上可以很方便地看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