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学与哲学的对话

(2010-01-08 15:05:23)
标签:

主体间性

通心

张再林

分类: 博主简介、经历、联系

     张再林先生是我国著名哲学家,现任西安交通大学文化哲学研究所所长,哲学系博士生导师。近几年来,他关于主体性、主体间性,以及身体哲学的研究独树一帜,有重要国际影响。这次全人心理学·心灵成长工作坊在西安举办期间,他兴致勃勃地两次来参加,之后,邀请我到西安交大访问了两天。我与他以及博士生进行了两次对话。他们对于全人心理学以及通心的理念、技术、实践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我在工作坊上运用通心的方法进行的治疗,使他们有“震撼”的感受。他们表示要进一步研究全人心理学。

     这次对话,也给了我不少启迪。我感觉到,全人心理学要深入发展,要在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应该更多地了解当代哲学的发展情况,与社会各界进行广泛的对话。心理学的功能应该是帮助人提升生存质量,让自己变得更加和谐。为了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更广阔的视野,与全社会有广泛的有更深刻的连接。

     自从我提出一系列通心的理念(尤其是提出关于人类交往的第三次革命的理念)后,读到张再林先生的文章《关于现代西方哲学的“主体间性转向》后,曾经引起强烈共鸣,对自己关于通心的理念和实践产生了更大的自信。我在心理治疗中非常注重情绪、注重体验,而在张再林先生的“身体哲学”中,我感到找到了更多、更深刻的理论支持。

     当代西方哲学的“主体间性转向”,说明哲学加强了它的人文关怀,希望尽量对现实的人的生存质量的提升作出更大贡献。

心理学与哲学的对话

张再林先生参加工作坊后,与大家进行交流。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与张再林教授和博士生在西安交大哲学系对话。参加者还有西安交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潘欣副主任、西安财经学院心理学教授李望舒。

心理学与哲学的对话

在对话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