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在西安举办的心灵成长工作坊结束,1月4日,应西安交大文化哲学研究所执行所长张再林教授邀请,到西安交大做了一个关于通心理论的讲座。今天,有一些疲倦,留在宾馆看《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这本书是这次来上我的工作坊的大学生送我的。据说,李开复在现在大学生里很有影响。
李开复(Kai-Fu
Lee,1961年12月3日-),出生于中国台湾新北市中和区,毕业于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
李开复曾是谷歌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先后在苹果、SGI、微软等多家IT公司担当要职;创办微软中国研究院(后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和创新工场,在业界被称为“人工智能先行者”。
2020年12月28日,《2020福布斯中国最佳创投人TOP100》发布,李开复排名第59。
本书的序言《选择的力量》写道:28岁时他已经是美国一大学最年青的副教授,再过几年他就可以得到终身教授的职位,但是他选择了到苹果公司。
作出这个选择,看来苹果公司副总裁戴夫·耐格尔的话很使他共鸣:“开复,你是想一辈子写一堆像废纸一样的学术论文呢,还是想用产品改变世界?”
我们活在世界上,经常都需要作出选择。“选择”,意味着可以这样,可以那样。选择的过程是痛苦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难免内心冲突的煎熬。李开复最后放弃了稳定,选择了更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他是怎样选择的呢?
他说:“尽管前面充满了悬念,但我依然相信内心的声音。我知道,只有follow my
heart(追随我心)的选择,才能够激发身体里最大的潜能,拼尽全力向下一个目标靠近……”他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恐怕与他的这种选择不无关系。
“追随我心”,这里的“心”,指的深层的需求与感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越是能够按照我们的深层的需要,而不是表层的需要作出选择,我们就越是能够成长。那么,最深层的需要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真我”、“自性”、“大我”。——“小我”,甚至“假我”,是扭曲的我,它着眼的是一些短暂的利益与现实考虑,但这样考虑的时候,是因为我们的内心有恐惧等负面情绪,我们头脑里有一些其他人的形象,是他们迫使我们做这样的选择。
来自“小我”,甚至“假我”的选择,违背了我们真我的感受,包括身体的感受,一旦这种选择实施,心理情结就开始形成。
我发现,心理治疗在这种意义上是在为当事人的选择扫清障碍。在工作坊上,我常常为当事人疏通心理情结,让他能够通自己“真我”的心。这就是我在做个案的时候,常常不断地追问:“你的感觉是什么?”。一旦当事人的心理情结得到疏通,能够通自己“真我”的心,他也就有了更大的力量作出选择了。
回到这本书,它还有好几处使我额外兴奋。包括他对柴可夫斯基的喜爱,尤其是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乐。大凡喜欢音乐者,感情丰富。而能够被第六交响乐感动者,一般内心有很大的真诚。——柴可夫斯基自己就说,第六交响乐,是他最真诚的作品。
李开复还坦率地提到他一次做心理治疗的经历,这次心理治疗,使他度过了一次难关。有意思的是,之所以他能够去做心理治疗,是由于他的五姐的介绍。他五姐就是台湾的心理医生。由此我想到,李开复事业成功,心理状态已经相当不错,依然能够有心理消费意识,而很多企业家,有极强的负面情绪,却背着沉重的负担和心理压力艰难前行。如果能够寻求心理学的帮助,轻装上阵,不是能够走得到更快更顺利了吗?
2013年9月5日晚22点17分,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发微博,暗示自己可能已经罹患癌症。微
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21204/cut-20150701213713-1266213517.jpg/0李开复躺在医院治疗
博发出后50分钟后转发和评论已达3万次左右。李开复的微博称,身体检查结果有几项指数未降反升,需要更加严格地遵照医嘱,专注于治疗和休养。不得不大幅度减少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
2014年01月18日,李开复在微博上亲自辟谣,表示“我一切还好,仍在坚持治疗、休养、锻炼中。”
2015年6月30日,李开复通过微博和网友分享好消息,晒接受癌症时的多张图片,并透露已康复。能够这么快的战胜癌症,不容易。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26/35023808034446e7a160eebb7eed1c27.jpe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