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的心态”辨析

标签:
积极的心态情绪当事人心理治疗防御机制 |
分类: 活出最佳状态 |
“积极的心态”辨析
什么是真正的“积极的心态”?
抽象地说,所谓“积极的心态”应该是指当人处于困境中时,看待事物和自身能够突破一时的局限,用发展、成长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状况的一种心态。或者说,当人遭遇困境之时,能够尽量放空自己,尽量不带任何主观偏见和心理情结来对待自己。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关于“积极的心态”的误区:
例如,常常有人把“积极的心态”解释为只看正面,不看负面,甚至忘记负面。或者只看积极的方面,不看消极的方面,甚至忘记消极的方面。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过去曾经遭受心理创伤,现在仍然留有明显的心理问题,他们或者严重焦虑、恐惧、易激惹,或者经常有内心冲突,或者脾气古怪等,如果您劝他找咨询师解决,他就会说,这是过去的事情了,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我要向前看。他们会把自己的这种态度解释为“积极的心态”。
有的人有强烈的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他们有时候实在憋不住了,于是也去寻求心理咨询或者参加心理学工作坊,我就常常遇见这样的学员:他们往往不愿意碰自己的伤疤。他们常常辩解:“我是来寻求方法的。” 他们也会把自己的这种态度解释为“积极的心态”。
人有一种“避苦趋乐”的天性。在生活中我们难免遭遇一些挫折,难免遇见一些难受的事情,大多数人在这个常常是尽量去隔离、逃避,不去想它,尽量去忘记它。他们往往还会有一种理由,美其名曰“时间是最好的良药”。“时间是最好的良药”是一句脍炙人口的俗语,但它也禁不住仔细推敲。如果是处于应急状态,当下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我们的临时的回避是合理的。但如果这个阶段已经过去,我们仍然一味回避,这就有问题了。这是迁就我们“避苦趋乐”的天性,逃避成长。欲望有高有低,心态有好有坏。采取积极的心态是需要做出一定努力的。
我们的文化中历来有“报喜不报忧”的习俗。我们的文化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回避甚至掩盖阴暗面。这也促使我们容易错误地去对待负面情绪。
真正的“积极的心态”,不是避开消极的情绪,恰恰是要敢于面对,进而接纳自己的消极情绪,接纳这些以前由于恐惧等情绪没有接纳的东西。一旦做到了对消极情绪的接纳,我们的能量就得到解放。积极的情绪也就能够得到适当的、正确的发挥。
http://p6.itc.cn/q_70/images03/20201128/7dca759a73804a73808b76805a15b22d.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