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没有我,生死皆可抛
(2009-05-29 16:16:23)
标签:
宗教圣严法师生死慈悲坦然超然杂谈 |
分类: 博主简介、经历、联系 |
本来没有我,生死皆可抛
读《时代周报》记者李瀛寰文章《圣严法师:风雪中的行脚僧》。下面的一段我印象很深:
“2007年底,圣严法师首次对外公开已罹患肾病,‘随时准备死亡’。2008年除夕,圣严首次说明左肾已经切除,拒绝换肾是因自觉得来日不多,‘用一肾等于浪费一个,非常不慈悲,不如给需要用的人’。他表示,之所以一直撑下来,是因法鼓大学未建成。如今大学已动土,预计两年内招生。圣严法师虽离去,但心愿已实现一半。”
他如果换肾,当然是可以多活一些时候,但他却自觉得来日不多,“用一肾等于浪费一个,非常不慈悲,不如给需要用的人。”面对死亡的态度,常常可以深刻地体现人的境界。圣严法师的境界,既崇高,又平实。再细品他最后的一偈:
“无事忙中老,空里有哭笑,本来没有我,生死皆可抛。”
何等洒脱、坦然、超然!
“无事忙中老,空里有哭笑”二句,尤其显示大师本色,令人过目不忘,深度震撼。
尽管如此,他的去世还是使我感到突然。我有幸曾经在2004年见过大师。当时他约了心理学界一些人在北京座谈。他请大家提问,有问必答。我有一问,他也详细解惑。至今,他那富有活力的状态和智慧流利的应对仍历历在目,我感觉他是应该高寿的人,甚至还想过什么时候到法鼓山再次请教,怎么说走就走了呢?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
当时有人问及出家人如何处理性的问题,他对这以问题的回答,我的印象颇深。其收获,已经写在了拙著《唤醒大我》之中。今年我在苏州西园寺开“佛教与心理治疗”研讨会。会后在佛学研究所的图书馆看到他的著作《拈花微笑》。由于最近几年研究通心,对佛教这一典故非常关注,但对它的由来却一直不清楚。看了大师的书,才又明白了一些。
圣严法师:您先走好!
下面是李瀛寰《圣严法师:风雪中的行脚僧》的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