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发现鹫峰

标签:
宗教通心重生迦叶尊者盘景轩 |
分类: 与大自然通心 |
重新发现鹫峰
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
去年秋天的一个早上,七点多就已经来了不少登山者。离鹫峰不远处有两个亭子,我路过几个登山者的时候,刚刚听见一个登山者在指着其中一个亭子说:“要从那个亭子上看,就像一只鹫刚刚落地,翅膀还没有完全收回,低着头在吃东西。”
我顿时兴奋起来,评估了一下两个亭子的位置和距离,指着更远的一个亭子问:“应该是那一个亭子吧?”——后来知道,这两个亭子分别是盘景轩和与盘景轩遥相对应云岫亭。
“呵,对了,应该是远的那一个。这两个亭子我都去过。”
那个远的亭子,是云岫亭,我早已经去过。为什么当时没有注意到呢?原因是当时和好几个人一起登山,聊天了,注意与人交流了,没有注意与大自然交流。
最近一段时间我一想到佛陀,就感到亲切、有力量。我办工作坊、做心理治疗,都是帮助人成长,在一定意义上,不就是在继续佛陀的事业吗?我的全人心理学工作坊,从佛教中汲取了不少养料。
于是,那天下午,我和学员P和Z一起去了。由于四点才出发,又爬了一段没有路的山,一路欣赏、照相,到达云岫亭时,已经天色昏暗。鹫峰就在对面。看了一阵后,我认为已经看出了形状:一只巨大的鹫,背对着我们。它刚刚落地,翅膀还没有完全收拢,很有气势的样子!
空气清新,温度宜人。爬山时的一点微风也住了。这是使人流连的时分。尽管知道下山要走夜路了,我们都不着急。
我的视线移向天空。抬头仰望,已经是繁星闪烁。大自然的夜空,是何等神秘而壮观呀!满天的星星在我的头上,望着它们,我强烈地感觉到生命的短暂和渺小。路途太遥远、遥远了,星星们都难以企及和沟通。宇宙无穷,人生有限。在这一永恒的矛盾中回荡,几许美感,几丝忧伤。忽然,天上掠过一架飞机,它在天幕中缓缓地移动,划出一道明亮的直线。刹那间,一个联想使我兴奋:如果有一只巨大的鹫,它远远地向地球接近,当它远在天上时,就像那飞机。当它落到地上,正是我看到的鹫峰这个样子。——这联想紧接着又唤起我更深邃的一种感觉:佛陀的出现,犹如外星来客,横空出世,空前绝后。但其气势应该有如庄子所说:“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
又过了一个多月,我又在阳台山办工作坊,据说还有一处观看鹫峰的地方。于是,抽了一个时间,我沿着山路往鹫峰的西南方向走,果然来到了一座亭子跟前。我迫不及待地转身一看,一个景象使我震撼:一只巨大的鹰鹫,正势不可挡地向下俯冲,规模之大,令人痛快,让人心旷神怡。此鹫,正是一只“神鹫”。“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怒而冲,其势如铺天盖地……
再看这亭子的介绍,它叫“沐容亭”。文字说,这里是观看“鹫峰”的最佳位置。我不由得感叹:有眼力!
山下何人初见鹫?
神鹫何时初见人?(注1)
不是石头未成形,
心中没有何处求?
今年(2009年)五一,又来阳台山。细品“沐容亭”的文字介绍。发现了问题。文字说,山腰的盘景轩,犹如鹰的羽冠。我看见的鹰鹫是由两座山和中间的一道山脊构成的。而盘景轩却在这只鹰的右上方。
再仔细地按照文字介绍去看,把盘景轩作为鹰的羽冠,也能够看见一只鹰。但这只鹰和我看见的那只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且不谈小多了,关键的差距还在气势。与我看见的那只比,只能够算一只麻雀!
是谁,不识鹫峰真面目?是我,还是那命名者?
《鹰的重生》视频: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5qmOjrgHsVM/
注:张若虚: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时初照人?”
鹰鹫的英文:VULTURE。第一个字母”V”。所以您也明白,在鹫峰这个手势有了双重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