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用心理学自主创新的先驱

标签:
心理学界认知领悟疗法心理咨询先驱钟友彬 |
中国应用心理学自主创新的先驱
——怀念钟友彬先生
许金声
我最近一直在昆明云南省心理卫生中心讲学,今天才得知,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钟友彬先生于2009年3月26日上午因病逝世。钟友彬先生是我国心理学界自主创新的先行者,他创立了“认识领悟疗法”,并且在实践中予以广泛的应用。关于钟友彬先生,有评论认为,他是“我国第一位真正的本土心理治疗大师”。
在我学习、研究心理学的过程中,钟友彬先生是对我有帮助的前辈之一。我在1988年初认识钟友彬先生。在1988年以前,我曾经在开会时见到过,但他对我的印象不深。在我的《走向人格新大陆》出版后,我寄了一本给他。他很快就给我回了信:
寄赠给我的大作收到了。非常感谢!
花了好几天时间把它读了一遍,以后还要再读。
我是个医生,整天忙于给人家看病,接触到的多是一些人格不健康的人。在有限的余暇里,也只是读些有关的医学文献。读了您的大作,使我大开眼界,收益不小。尤其使我高兴的是在我们国家当前“读书无用论”大泛滥的时候,还有这多有识之士在为如何提高国民素质而努力钻研并有所贡献。由衷地表示敬佩。
我好像记得我们在什么地方见过一面,印象不深,也是由于我迈年来记忆力大减的缘故。很抱歉。
由“后记”中分析,你可能还算是年青。我很愿意和青年人交朋友。如不嫌弃,有暇请到我单位或家中聊聊。
单位:石景山区古城首钢医院门诊部(乘地铁到古城站,每星期一、四上午我在)
家:此医三院宿舍4号楼3单元301(每天下午三时后都在家)
祝
奋进不休!
1988年初,在80年代思想解放运动的冲击下,国人的心理已经逐渐开放、进取,为了普及关于健康人格和心理咨询的理念,我和一些同仁酝酿、筹备成立“北京市健康人格研究会”,钟友彬先生给予了大力支持。1988年5月,“北京市健康人格研究会”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领导敢峰、马玉田和北京市社会学学会会长袁方的支持下成立(我任副会长兼秘书长),心理学界的钟友彬先生、许又新先生、陈仲庚先生、李心天先生、林方先生、车文博先生等前辈一起接受邀请被聘为顾问。当时接受邀请被聘为顾问的还有哲学界的张岱年先生、汤一介先生、罗国杰先生等。
1988年7月北京市健康人格研究会在北京主办“全国首届心理咨询和健康人格研修班”,当时钟友彬先生和其他顾问都来授课(我也是授课者之一)。这是国内较早主办的心理咨询培训班。该研究会还在1991年10月在北京举办了“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学研修班”。钟友彬先生再次来授课。
以后,我曾经数次到他的家里和首钢医院的咨询室向他请教。一次,在他家里,我想体验一下他的疗法,就说我对自己的母亲有心结,他就亲自用他的“认识领悟疗法”对我进行处理,还热情地进行了讲解。我感到,他的方法的确有一定效果。钟友彬先生对人热情、朴实、认真,每次找到他,凡有所求,他总是不厌其烦接待,尽力帮助。除了我的著作《走向人格新大陆》外,论文《人格三要素论》以及译著《自我实现的人》、《动机与人格》等,都曾经送请钟友彬先生指教。他对于我关于健康人格的研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鼓励。我现在还留着他写给我的几封信件。
去年七月得知钟友彬先生病重,想去看他,就给他打电话,结果是他儿子接的电话,说他父亲已经病重,正在用呼吸机进行抢救,连说话也不行。他儿子说他自己也有重病,不便接待任何人。我的心感到一阵凄凉,只有遗憾地放下了电话……
钟友彬先生走了,但他给大家留下不少精神财富。其中最重要的之一,就是他的自主创新精神。
我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医学界严重受苏联影响,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说成为对神经症的权威解释。钟友彬先生则敢于向巴甫洛夫理论提出质疑,指出心理因素是神经症的致病根源。他是我国最早把弗洛伊德心理学、精神分析用于临床的研究者之一。在文化大革命前思想禁锢,左倾盛行,弗洛伊德心理学等受到不公正批判的情况下,他仍然顶着压力对心理病的治疗进行临床研究。钟友彬先生的研究在文化大革命中一度中断,到了文化大革命后期,他又重新开始了研究,他从弗洛伊德心理学吸收了一些思想精华,包括强调人在幼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尤其是创伤体验对个性形成的重大影响等,结合中国的国情,创立了“认识领悟心理疗法”。1988年,钟友彬先生的《中国心理分析——认识领悟心理疗法》一书出版,奠定了他在我国心理学界的地位。
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是一项与文化、国情密切相关的事业。我国心理咨询事业目前在发展上面临重重困难。我国心理咨询事业要兴旺起来,既要开放地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又要密切联系中国实际进行创新,这也就是所谓自主创新。封闭是不行的,照搬也不对。在这方面,钟友彬先生是一位先驱。
(我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申请评奖时,钟友彬先生写的评价。他是对我的研究做评价的专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