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的累并且有意义感,就是在“自我实现”》
许金声
一.忘记累的人
自我实现属于人的高级需要,它的满足会使人产生更深刻的幸福感、意义感。马斯洛把“自我实现”定义为在积极适应环境的情况下,个人潜力和创造力的发挥。自我实现的感觉是高不可攀的吗?它是不是极少数的人才有?
龚书弘先生是GVC(致福)中国公司执行副总经理。他算不了什么明星,但是,他是一个实实在在、兢兢业业的人。我看了他关于自己生活的描述,感觉他的体验,就是一般人关于自我实现的体验。
现在的生活,节奏是越来越快了。经常有人说自己“累”。你觉得活得累吗?累,还是不累,与自我实现究竟有什么关系呢?听听龚书弘先生对累的感受,你一定会有启发。
龚书弘先生说:“在IBM,我一年都没有轻松过,一直都在接受不同的挑战,做经理之后,每半年我的业务都有新的重大拓展,公司给我的责任也随之不断加重,常常是我力所不能及的。我曾问身边的朋友和同事,你们睡眠怎么样,他们说,累的时候好睡,不累的时候就不好睡。我很纳闷,因为我不累的时候也好睡,太太形容我是头还没沾到枕头边就睡着了。后来一位朋友跟我说:每个人对累的定义不一样,别人已经得很累了,你或许觉得不累,事实上,你已经很累了,只是你觉得不累,所以你才觉得好睡。我认为,这是对我好睡的最满意的解释了。”
自我实现首先要有自己喜欢的工作。对于不热爱自己工作的人,工作是一种随时都想从自己肩上卸下来的负担。他们要继续工作,往往是迫于生存、安全等各种各样的压力。
所谓“你已经很累了,只是你觉得不累”,这是因为他喜欢自己的工作,能够感觉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有意义感。当然,这里还有一个身体健康乃至体力的差异问题。我没有见过龚书弘先生,无法确认他的身体情况。不过我猜想,他的身体应该是比较好的。因为如果身体条件差,长期在“已经很累了”的情况下工作,免疫力会下降,是容易得病的。我怀疑,一些把自己累倒甚至累死的人,至少多多少少有焦虑或者压力过大的感觉。他们本来还是可以对社会做更大贡献的。
所以,更加合理的说法,应该是有“适度的累并有意义感”。要有自我实现的感觉,必须首先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然后投身进去。当你在干工作的时候,如果你觉得稍微有一些累,或者有“适度的累”,但却感觉有意义感,当然也可以有欣慰感、价值感等的时候,你就是在自我实现。
如果是别人觉得累,而你自己却不觉得,并且具有意义感,这个时候,也就是你在发挥自己潜能的时候,是自我实现的时候。但是,你要警惕你有没有过分的透支?你的身体情况也没有变差?
如果你在工作中老是觉得很累,但是,实际上你的工作量并不大,很可能,你的工作不是你所喜欢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你不妨考虑流动和变换工作。
二.把握“累”的限度
对于自我实现来说,适度的“累”是必要的。适度的累常常意味着你自己的潜力的发挥。有一些人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过分怕累。有的人是由于缺乏意志力,有的人是过分担心身体受到损伤,特别是一些得过某些慢性病的人,他们对于累更是特别敏感。
为了发挥我们自己的潜能,我们不应该怕累。但是,为了能够持续地发挥我们自己,为了细水长流,我们也必须爱护自己的身体。累,也需要把握一个限度。如何才能够把握这个限度呢?
为了把握好这个限度,可以注意“疲倦”与“疲乏”两个概念的区别。“疲倦”与“疲乏”都是感到累。但是“疲倦”的累,是容易恢复精力、体力的累,一般经过足够的睡眠,加强营养,第二天就可以恢复。“疲乏”是难以恢复精力的累,如果一连几天甚至更久都难以恢复,就应该引起注意了。过分的累就是疲乏,我们的累,不应该超过这个限度。
著名作家路遥先生以及陈逸飞先生等都可以说就是累死者的典型。关于陈逸飞我已经在文章谈过,现在再谈谈路遥。
在路遥患病以后,曾经出现过一次恢复健康的机遇,但是被他错过了。
他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详细地记叙了他在完成《平凡的故事》第二卷以后的情况:
“我完全倒下了,身体不是一般地失去弹性,而是弹簧整个地被扯断。其实在最后阶段,我已经力不从心,抄写稿子时,像个垂危病人半躺在桌面上,斜着身子勉强用笔在写。几乎不是用体力工作,而是纯粹靠一种精神力量苟延残喘。稿子完成的当天,我感到身上再也没有一点劲了,只有腿盖还稍微有一点力量,于是,就跪在地板上把散落的稿页和材料收拾起来。”
他当时被劝说接受榆林地区一位老中医的治疗,他的身体开始复元。于是,他的“心潮又开始彭湃起来”。所有的人都劝他继续治疗,起码再休息一年。但是,他心理想的是尽快完成《平凡的故事》第三卷。如果休息一年,“这种情绪上的大割裂对于长篇作品来说,可能是致命的。”于是,他又开始了“带着脚镣的奔跑。”既然是带着脚镣“奔跑”,还能跑多远呢?既然已经意识到了,疾病使自己带上了脚镣,为什么停不下来呢?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为什么连关注自己的身体都做不到了呢?在这里,我无意对路遥先生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状态做深入的探究。只提出这个问题。

路遥及其名言。

路遥患肝炎,但为了写作,还大量吸烟。

陈逸飞除了绘画,又搞起了电影,他是投资在拍《理发师》时累死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