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通心金科玉律人际交往孤独感尼采 |
分类: 通心 |
通心——心灵成长的金科玉律
-读许金声教授新著《通心》
朴 平
第一章 一、两种基本的生存状态/1 二、人的基本生存状态与需要满足层次/2 三、生存中能量的流动/3 四、决定能量流动方向的因素/5 五、人的需要满足的可塑性与人格三要素理论/5 第二章 一、什么是独处?/7 二、独处与孤独感/8 三、匮乏性独处/9 四、匮乏性独处的分类/11 五、维持性独处/12 六、充实性独处/13 七、拜伦的《孤独》/15 八、存在性独处/16 九、尼采论太阳的孤独/19 十、一体意识、天人合一/21 十一、充实性独处的副作用/21 十二、独处与自恋/22 第三章 一、匮乏性独处的出路/24 二、独处与防御机制/25 三、独处与应战机制/26 四、尼采的“强力意志”/26 五、尼采与疾病/28 六、孤独感的艺术化/30 七、爱情中的孤独感/31 八、李后主/32 九、莱蒙托夫的孤独/34 十、辛弃疾对自己生存状态的总结/35 十一、陶渊明从交往走向独处/38 十二、我曾经对独处的体验/40 十三、我的知青日记/42 十四、黄昏时,我走向小河/44 十五、灵性的力量——与利玛窦通心/47 十六、耶稣、佛陀的独处/51 十七、关于独处的偏见/51 十八、充实性独处的出路/52 十九、“不住无为,不尽有为”/53 第四章 一、纠缠/54 二、 三、琼玛与亚瑟/56 四、托尔斯泰在婚姻中不通心/57 五、人际交往中常见的纠缠状态/59 六、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60 七、冲突/61 八、迁怒导致冲突/61 九、纠缠状态的出路/62 十、维持性交往/63 第五章 一、什么是通心?/65 二、“通心”能达到的至高境界/66 三、玛尔维达"梅琛葆与罗曼"罗兰/67 四、通心的分类/68 五、非帮助性关系中的“通心”/71 第六章 一、“通心”的“黄金三要件”/73 二、一个普通的测验/76 三、什么是通心力?/77 四、通心力是一种“类本能”/77 五、“活在当下”与“通心”/79 六、通心的“公式”/80 七、唤醒大我公式/81 八、学会提问/82 第七章 一、不能通心的三大原因/85 二、“我想通心,他不和我通怎么办?”/89 三、与自闭症儿童也可以通心/90 四、槲树?柳树?/91 第八章 一、什么是通心的成本?/93 二、大成本通心/95 三、成本问题不是借口/95 四、通心的程度/96 第九章 一、独处与交往之间/97 二、糟糕的能量循环/97 三、冲破“轮回”/98 四、麻木的能量循环/98 五、维持性状态与“温水青蛙”/99 六、冲破舒适区/100 七、最佳的能量循环/100 八、自我实现生存状态之谜/101 九、自我实现者如何独处与交往?/103 十、汤因比论“退隐与复出”/106 第十章 一、通心对于成长的意义/107 二、通心是解决婚姻烦恼之根本途径/108 三、烦恼即菩提/110 四、通心与家庭/111 五、节日里有几多通心?/112 六、中秋节的精神含量/112 第十一章 一、“通心”作为心理咨询方法/115 二、没有通心的遗憾/116 三、在“通心”指导下的治疗/122 第十二章 一、不会通心的天才/130 二、尼采与通心问题/131 三、尼采对女性的恐惧/132 四、尼采在孤独中死去/134 第十三章 一、佛教与“通心”/136 二、观音的教化/137 三、不度无缘之人/138 四、谁和谁能够通心?/139 五、基督教与“通心”/139 六、行淫的女人/141 第十四章 一、苏东坡与王朝云的通心/143 二、健康的“不合时宜”/146 三、苏东坡通心化险为夷/147 四、与古人“通心”/153 五、学习与大自然“通心”/154 第十五章 一、罗杰斯的“共情”/157 二、罗杰斯谈咨询师的状态/159 三、“通心”与“共情”有什么区别?/161 四、马丁"布伯的“我与你关系”/162 五、伽达默尔的“理解”/163 六、弗洛姆的“生产性的爱”/164 七、马斯洛的“存在性的爱”/164 八、萨提亚模式/165 第十六章 一、“通心”对于当今社会的意义/166 二、“通心”与“和谐社会”/166 三、政治家与通心/170 附录:真诚,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与世界文学名著中的人物“通心” 一、真诚的魅力/171 二、马丁"伊登之死/176 三、亚瑟的出走/183 四、音乐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1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