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挫折”是成长的机会

(2008-03-13 22:12:49)
标签:

挫折

心理咨询师

三角形

道德力

通心

分类: 活出最佳状态


   遇到挫折怎么办?    

    首先要明确,挫折意味着什么。 

    挫折是经常发生的。只要人还活着,就会不断地遭受挫折。但任何挫折都不是偶然发生的,都有我们自身的原因。甚至可以说,如果我们没有问题或者说失误,就不会有挫折。
    
谈论挫折问题,人们往往习惯于从成功学的思路,强调励志——面对挫折,应该如何调动智慧、鼓起勇气去战胜等。更全面地从心理素质的角度来看,人的心理素质可以分为智慧力、情感力、意志力。三种人格力是我们取得成功,实现自我必不可少的自身的素质。遭遇挫折至少是其中一种心理素质出了问题。智慧力出问题,往往是目标错误、方法不对等;情感力出问题,往往欲望膨胀、对自己或者对他人不够真诚,没有一种正确的态度等;意志力往往是坚持性、自制性不够等。三种人格力就像是三角形的三条边,任何一条边短,都会影响三角形的面积。等边三角形的面积最大,这意味着三种人格力的平衡和发挥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基础。而遭遇挫折,意味着三角形的面积不够。要战胜挫折,必须找出问题的那种人格力。就像对三角形一样,哪条边短就弥补哪一条。战胜挫折的过程,也是我们发挥人格力量的过程。
    
既然自身没有问题,就不会有挫折,那么遇到挫折,都说明你自身有问题。挫折把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展示给我们看。这些问题在平时是难以觉察的。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不就成长了吗?因此,挫折的发生实际上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成长的机会。

    
具体应该如何对待挫折呢?
    挫折有大有小,主要说大的。遭遇大的挫折后,往往心中会积压很多情绪,这时候,一般人首先选择的是宣泄:该哭的,痛痛快快地哭;该愤怒的,找个沙袋来打,或者出去跑跑步。能够宣泄,已经表示我们能够接纳、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对自己有真诚的态度。——这实际上是以情感力为主导发挥作用。当你的心情平静后,你就可以反思自己了:为什么会遭遇这样的挫折?我在什么地方出毛病了?——这实际上是以智慧为主导在发挥作用。

    
如果挫折是在人际关系中发生的。凡是人际关系中的挫折,其根源都是由于你与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些人的沟通上有问题。甚至亲人去世也可以这样理解。如果你之前和亲人有充分的沟通,他(她)走了就好像是先一步去天堂旅行了。那么你就不至于那么难受了。在你需要的候,你仍然可以和他(她)继续交流、谈话……如果是不那么通心、甚至是有较大隔膜的亲人去世了,情况就复杂一些。一般来说,需要先处理你积压的情绪,再和他(她)沟通,在心里与之对话。如果能够达到通心的状态,挫折感或者负面情绪就得到了解决。

     
传统的对待挫折的态度是“当你遇到生活的挫折,给自己一段时间平静,然后告诉自己:一切都过去了,自信满满的重新上路。”这种办法尽管也能让挫折过去,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于它会在不同程度上隔离、转移、压抑、模糊你所存在的问题,它必然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一方面你自己可调动的能量会越来越减少,一方面你有可能还会遭遇类似的挫折。

    
新的对待挫折的新态度是面对、接纳、消化、成长。这个过程也是我们的心理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面对挫折,还有一个更新的办法越来越被更多的人采纳的办法,这就是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我在主讲“心灵成长工作坊”和做个体咨询的过程,常常见到有学员或者咨客感慨:真是相见恨晚,要是早点参加就好了。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传统观念认为心理咨询师就是治病的,只有病人才需要咨询。新的观念却认为,人人需要心理调整,人人可以终身成长。只要你没有成为一个十全十美的人,真正有水平的心理咨询师就可以提供帮助。至于挫折,他可以帮助你认识、体验那具体的挫折对你究竟意味着什么,让你发现和释放自己的潜能,最后战胜和超越挫折。优秀的心理咨询师不难发现你因挫折而暴露的心理情结,而你自己是无法看清楚它们的。人最愉快的事情其实是成长。你会发现,每一次大的挫折之后,你都有大的成长、新的潜能的开发。

     在全人心理学工作坊上,我常常会送大家一段话
:成长的机会是一个喜欢捣乱的小精灵,她常常装扮成各种各样的挫折来折磨你,使你产生形形色色的负面情绪:沮丧、悲哀、委屈、愤怒。面对这些挫折,你常常会不由自主地逃避、隔离或者消极等待……但是,只要你面对她、接纳她、拥抱她、亲近她,她就会慢慢地恢复她的本来面目:哇!原来是个可爱的小天使!

没有问题的人与挫折的关系: 

“挫折”是成长的机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