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军死守心

标签:
历史文化情感教育娱乐 |
分类: 杂谈 |
战争对人类社会是一个永恒而沉重的折磨,在诗歌极为繁盛的古代中国,战争题材的诗歌反映了人们战争观的一面镜子。古代中国人形成了以热爱和平、厌恶战争为核心的战争观,逐渐将其升华为忧患意识,并主导着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据专家学者综合,古代诗歌中表现战争的主要有:1、在主观感知和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和建功立业的渴望。如刘邦的《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项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王维的《杂曲歌辞·少年行四首》“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2、用粗犷的笔触、奇特的想象等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如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而诗为武器,作为政治宣言、战斗口号、凝聚人心、激励朝野对敌取胜的当始于张元幹。
靖康元年(1126年)春,金兵南侵,太上皇徽宗逃亡镇江、欽宗欲逃豪州再转蜀汉,张元幹以陈留县丞之身越级上《却敌书》,被朝堂认可,调任保卫京城汴京行辕参军(参谋长),与行辕防御使李纲发动兵民、排兵布阵,连战连捷,取得西水门、南薰门胜利,迫使金兵休战讲和。张元幹写下《丙午春京城围解口号》:
注:
戎马:
九庙:古代帝王立七庙以祀祖先,至王莽增建黄帝太初祖庙和帝虞始祖昭庙,共九庙。后来历代封建王朝沿用九庙。唐张说《开元乐章十九首》“肇禋九庙,四海来尊。”
三军:军队的通称。《荀子.赋》“城郭以固,三军以强。”
襄汉:唐项斯巜汉南遇友人》“梦尽吴越水,恨深襄汉钟。”黄淊《寄汉上友人》“襄汉多清景,东游已不能。”在此,实指襄阳、蜀汉。
良:动词,能够。《左传?昭公十八年》:吾身泯焉,弗良及也
复:副词,又;更;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