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的非常才华
(2008-12-29 22:05:29)
标签:
非诚勿扰冯小刚贺岁片葛优舒淇性情中人秦奋笑笑北海道西溪杂谈 |
分类: 杂谈 |
必须坦率地说,昨天看这场电影只花了二十块钱,但看完后觉得占了不小的便宜;我想了又想,觉得这事儿不能得了便宜自己偷着乐,还是得和大家分享一下物超所值的感受,否则似乎不厚道。
如果要给这部电影贴上喜剧片的标签肯定不过分,因为电影院里的笑声已经说明它确实很逗乐;但如果仅给这部电影贴上喜剧的标签肯定不充分,因为它所包含的内容远远不止于简单的娱乐。
虽然有些俗套,但一开始导演就表达了自己的梦想,刀枪入库,铸剑为犁,没有分歧,没有战争。而冯导演的过人之处在于他不仅有理想而且还有解决办法,于是分歧终端机应运而生。这个发明看似滑稽,实则智慧之至。试想,如果大人们能用儿童的方式解决矛盾,这世界该会多么美好。
透过片头,我们看到了男主角追求和平和谐的世界观;透过征婚启事,我们看到了男主角追求真实的个人价值观,比如他承认自己是留学十多年的伪海龟,比如说自己好坏五五开,这种亲切的自我评价以往的电影中也并不多见;透过征婚启事,我们还看到了男主角的婚姻观和择偶观,比如不喜欢女企业家(因为太现实),比如想找个性情中人。实际上这些观念和思想在电影中是贯穿始终的。
对于一部电影,思想到这个程度已经不能有更高的要求,否则就变成哲学教育片了。而且,影片还提出并探讨了一些社会问题。比如对待同性恋同事的惊讶和克制,比如对未婚先孕富家女的忍痛割爱,比如对一年一次性冷淡的明确反感,比如对气味相投的小三的一见钟情;还比如女主人公希望身体属于对方心里想着别人,而男主人公希望心属于对方身体偶尔开小差,这些也算得上对社会热门和重大题材的有益探讨吧。
所以我觉得这部电影至少还应该算作一部生活片,因为在逗乐中还埋藏着人生哲理和智慧;同时,它还应该是地道的爱情片,因为这场爱情故事也足够打动人心。所以,如果你只是看完哈哈一乐,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你有点亏,因为你至少浪费了电影票价的三分之二。
还不止这些。从男主角身上我们能看到一些冯导演的影子。这是一种在生活中手段足够现实,在心底却无法摆脱理想主义的矛盾性格。秦奋追寻一个性情中人的想法,既是导演矛盾性格的延伸,也是贯穿这部电影的重要情感诉求。
什么是性情中人?我的理解就是有情有义,能雅能俗;醉则引亢高歌,醒则尽心尽责;豪爽,真挚,自傲,不羁。性情中人就是电影里说的大家能相隔几公里闻到彼此气味,并互相吸引的某一类人。
找一个性情中的女子为妻既是男主角的追求,估计也是冯导演和其他很多男人的心中追求。庸俗的墓地推销员和冷静的职业炒股者恐怕很难和性情中的男人和谐相处,因为这样的女人无法把酒对歌,共赏风月。所以,男主角看了无数女人后,却偏偏钟情于一个深陷感情泥潭的小三,并苦苦等待她翻过新的一页,也就不难理解。
顺便说一句,电影对小三表现了充分的理解。至少观众没有因为女主角笑笑是个小三而给与一致的鄙视。这个在社会舆论中招致众多谩骂的角色在电影中却成为男主人公心中的偶像,并表示“摔成什么样都接着”,这是一种性情中人的气魄。感情的东西,不能完全用理智的眼光来评判,不是当事人,不说片汤话,这才是客观的态度,理性的态度。
有两段很煽情的地方。一是男女主人公刚认识喝酒互相说秘密。秦奋聊到小白因为自己的懦弱而自杀时,失声痛哭,这段内疚葛优表演的非常真实;一是邬桑和秦奋最后告别分手后独自开车回去,路上独自唱歌直至停车痛哭,真实的男人情感,让人动情。
所以说,这部电影是一部性情中的电影,貌似庸俗,实则自信,真实,甚至智慧。并不是每个导演都能到达这样的境界。冯导虽然长得一般,但看来丑男未必不解风情。
其实敢于真实的主要是两种人,一种是足够自信的人,一种是未成年的儿童。我猜想冯导应该具有了足够的自信,所以能够借男主角的言行来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当然凡事不可能完美。有些看不过去的地方是插片广告太多。按照冯导贺岁片的影响力,照理不用担心票房收入,所以让舒淇当一把海航代言人收点费用也就罢了,但清华同方和剑南春硬生生的插进来还是有些突兀,影响了观众的情绪共鸣。
不过,看完电影,除了我在独自揣摩冯导的心思,大家热烈讨论的却是能不能去一趟北海道。估计北海道旅游局是做了赞助的。不过这笔投资绝对值的。保守的说,未来3年去北海道旅游的小资男女至少也会翻一翻。宁静,自由,空旷,爱情开始的地方,俗人也能平添几分情调。估计这会儿偷着乐的一定少不了日本人。
如果有朝一日能去北海道,我想我一定会去四姐妹居酒屋喝上一杯,顺便看看四个昔日的美女组合是否依然健在,是否还在唱着那首熟悉的歌曲。
当然歌诗达号邮轮也是令人向往的选择。钱不够?海口也很漂亮嘛,当年的烂尾楼已经焕然一新。或者,等明年春暖花开龙井飘香的时节,去杭州的西溪湿地轻松荡舟,也应该相当精彩。
看完电影,居然还勾起了大家旅游的欲望;所以若论有才,看来非冯导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