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移动labs博客约稿)看谷歌以何种姿态拥抱移动互联

(2008-12-04 14:21:55)
标签:

互联网

谷歌

itunes

山寨

手机操作系统

it

分类: 网络营销

   国内的互联网行业与电信行业,似乎是两码事。尤其是谈到盈利模式的时候,“电信人”与“互联网人”的对话只能用“鸡对鸭讲”来描述。3G或者4G的时代即将到来,此时,先知先觉的国内互联网企业极力地奔向移动互联时代,然而身姿笨拙、跌跌爬爬。百度竟然投入很大精力去支持“无线城市”,雷军的UCWEB想用一个浏览器号令移动互联的江湖。

    当谷歌宣称推出iphone手机语音搜索软件的时候,国内企业是否为之一震?

    作为互联网行业的巨人,谷歌无疑在向“谷歌帝国”迈进!3G乃是一次绝佳的机遇,因为手机用户的数量相当于PC用户的3-4倍(以中国大陆地区为例)。要想准确定位谷歌迈向移动互联的“身姿”,必先研究谷歌的产品线。

 

    为适应当前的互联网发展并杀入移动互联,谷歌已经拥有一虚两实三条产品线(个人分析):

    1、谷歌手机: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谷歌手机G1,实则是个虚招,醉翁之意不在酒也!谷歌为了推广,不惜默许山寨G2等产品的出现。这里面也包含了谷歌的宣扬的理念:免费、开放。

    有专家分析,G1无法让谷歌赚到一文钱。G1不过是幌子,否则,谷歌为何敞开大门与HTC、多普达以及国际的摩托罗拉、高通等在硬件上进行各种类型的合作呢?

    2、谷歌杀入移动互联的实招:系统软件。如果说谷歌语音搜索乃是谷歌进入移动互联的点睛之笔的话,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就是谷歌移动互联的旗舰产品。搜索、浏览器、应用软件、盈利的消费产品全部围绕Android而展开。

    谷歌将Android包装为开源、免费的,试图将它做成移动互联手机操作系统的一个标准。

    同时,我们也留意到谷歌在桌面系统上的一些产品:最新推出的浏览器CHrome,谷歌汉字输入法等。Android告诉世界,谷歌已经掌握了嵌入系统的核心技术,那么,这些产品的嵌入式移植自然不在话下。

    不过,Windows Mobile、塞班,这些先行一步的手机操作系统,留给Android的只是背影!

    3、实招,应用软件:谷歌多系列应用软件,让人看到谷歌的雄心!我们看到谷歌已经不是一家单一的搜索引擎公司了,但是也令IT分析师担忧其成功的几率。谷歌应用产品有:

    ·地图软件:Google Earth,这款软件近几日受到投诉,说被恐怖分子利用,在印度孟买的恐怖爆炸中做目标定位使用。该产品架设在各种手机平台上,与GPS相连,可以构成一个地图应用与盈利的平台。

    ·桌面系统:谷歌Docs。这是号称与微软office竞争的产品,为了应对该产品,微软发布了基于浏览器的office软件,同时微软CEO鲍尔默公开宣称谷歌Docs尚不足成为office的竞争对手,目前紧跟office的几款软件市场占有率是Docs的14倍。

    ·电子邮件:Gmail。

    ·多媒体软件:Android Market。伟大的山寨精神在这款软件中闪闪发光,该软件是Apple itunes模式的翻版,但目前市场占有率仅有itunes的1/10。该模式已经被证实是可行的、盈利的。谷歌应将此作为在移动互联领域主要盈利手段之一。

    ·社会化产品:一直流行的网络营销理论强调搜索与社区是两大关键环节。谷歌在社区产品发展上不遗余力,谷歌社区产品有3大主力-----即时通信软件,Gtalk;内容聚合阅读软件,Google Reader;SNS插件开发标准,Open Social。

 

    由上述的产品线分析,我们已经可以看清谷歌的姿态:穿着Linux的马甲,暗藏着微软的雄心。

    谷歌宣扬的理念是:免费的、开源的、开放的,甚至允许别人“山寨”。Android作为开源、开放平台发布;OpenSocial标准也是开源开放发布。但是,我们也听到质疑声:

    开发者抱怨Android的API和开源程度。

    号称Web2.0之父的蒂姆·奥莱利(Tim O'Reilly)嘲笑OpenSocial根本不支持社区间互通,该标准仅仅作为游戏、应用插件API的形式存在。

    这些迹象让人们感到谷歌帝国的灵魂的存在,如微软、如Apple。有意思的是,谷歌的一些策略“山寨”了微软,“山寨”了Apple。Android Market与itunes的孪生相貌让人一眼看出,由操作系统到桌面应用的产品线如微软的灵魂附体。

    移动互联的时代即将到来,谷歌娴熟地迈开了帝国的步伐,希望在新一轮的圈地运动中战胜微软、战胜Apple,成为新一代霸主。然而,其复杂的产品线,多少个几十分之一的市场占有率比较数据,多少留下隐忧。但无论如何,Google都是国内互联网企业的学习榜样。

 

转载请注明作者:梦里秦淮(http://labs.chinamobile.com/community/my_blog/43659),来自365地产家居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