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莱维喷泉
http://www.utschina.com/images/200511251737160.jpg2" TITLE="罗马建筑 2" />
罗马有三多:教堂多,雕塑,喷泉多。特莱维喷泉可说是罗马喷泉之冠。大型的雕塑群表达了海神得胜的场面。游人们纷纷背向将硬币投入池中,以表达重返的愿望。特雷维喷泉是罗马最具知名的喷水池,也是罗马喷泉中最大的。Trevi也叫Trevio,意思是三叉路口。此喷水池背倚Poli宫的的墙壁,1623年贝尼尼受命始建,后因其去世而终止,仅建好基础。1730年教皇Clement十二世公开征求设计名家,以完成此工程,结果由默默无闻的青年萨尔维拔得头筹,于1762年完成。面对喷水池而立,中间立者为海神雕像,以及两侧的两头海马。喷水池以许愿出名,传说只要旅客背对喷水池将钱币投入池中,便可达成心愿,再度回到罗马。清澈的池底,可见各国钱币。罗马政府定期收集这些硬币,充做慈善基金。
罗马有很多的古建筑,不管是普通的民居,还是博物馆、商店、银行,保养护理得都很好。街上到处是人,不管是小胡同里,还是市中心广场。咖啡馆、饭馆里,一阵阵的话语、笑声不断传出,透出意大利人的热情。
|
梵蒂冈城(CittàdelVaticano)
http://heritage.news.tom.com/img/assets/200408/d848.jpg2" TITLE="罗马建筑 2" />
http://img1.gootrip.com/gootrip/_20upload/mdd/2007-09-03/58873_1.jpg2" TITLE="罗马建筑 2" />
http://www.cn79.com/images/upfile/2005-2/2005228121330.gif2" TITLE="罗马建筑 2" />
梵蒂冈在拉丁语中意为“先知之地”。早在公元4世纪,教皇康斯坦丁就在罗马城西北角耶酥门徒圣彼得殉难处建立了康斯坦丁大教堂以志纪念。到了15至16世纪,康斯坦丁大教堂被改建成如今的圣彼得堡教堂,成为天主教会举行最隆重仪式的场所。公元756年,法兰克王丕平把罗马城及其周围区域送给教皇。其后教皇权势日益扩张,在意大利中部出现了以教皇为君主的教皇国。1870年意大利统一后,教皇被迫退居罗马城西北角的梵蒂冈宫中。1929年,意大利政府同教皇庇护十一世签订了“拉特兰条约”,意大利承认梵蒂冈为主权国家,其主权属教皇。
梵蒂冈位于意大昨罗马城西北角的高地上,面积只有0.44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仅相当于北京故宫五分之三大,是一个典型的城中之国。有趣的是,这个全世界最小的国家,却是8亿天主教徒的精神中心,每年吸引着上百万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该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平均气温1月为7℃,7月为24℃。
梵蒂冈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教皇自称是"基督在世的代表",拥有至高无上的神权,是世界上天主教的精神领袖,又是梵蒂冈的首脑。在梵蒂冈的国旗图案上有一段《马太福音》的话:"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 |
梵蒂冈博物馆(The Vatican Museum)
http://course.jnu.edu.cn/cxgc/gxl/images/picture/laocoon.jpg2" TITLE="罗马建筑 2" />
走近博物馆,由圣彼得广场至博物馆入口处排列了近千米的观众队伍,场面尤为壮观。这里的博物馆与我们的博物馆不同,进入时必须经过安全检查,包和厚外套需要进行透射检查,人需要经过金属探测器。这样严格的检查,恐怕在我们国家任何一个博物馆都没有遇到过。梵蒂冈博物馆有六公里的展线,著名的西斯廷教堂(Sistine
Chapel)就在其中,是欧洲非常著名的艺术殿堂。参观梵蒂冈博物馆,一进门就可以看到地上有几种颜色的引导路线,它是按小时计算路程,最短的是两个小时。不管是按哪一种颜色的路线前行,最后都要经过西斯廷教堂。
|
西斯廷教堂(Sistine
Chape)
http://hiphotos.baidu.com/cyp1149/pic/item/8a0c50e7c94cb83eb83820eb.jpg2" TITLE="罗马建筑 2" />
http://www.ylmusic.cn/UploadFiles/2004107104049125.jpg2" TITLE="罗马建筑 2" />
http://www.jodj.com/xqrj/pic/410982608.jpg2" TITLE="罗马建筑 2" />
西斯廷教堂(Sistine
Chape)是博物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教堂中保存了米开朗基罗的巅峰画作「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都是“镇堂之宝”,长方形的礼拜堂两侧共有十二幅壁画,左侧六面描写以色列救星摩西的生平;右侧六面描绘耶稣的生平;顶棚的「创世纪」画出上帝创造世界的过程;「最后的审判」则位于正面壁上,充满绝望沉重的气息
。西斯延教堂之所以闻名遐尔,是因为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在此创作了绘画珍品《创世纪》和《末日的审判》。《创世纪》为天花板上的天顶画,面积300平方米,由9幅中心画面组成。画中的343个人物,个个都是理想化、英雄化、大力士型的,充分表现了人体的力量美。“我的胡子向着天,我的头颅弯向着肩,胸部像头枭。画笔上滴下的颜色在我的脸上形成富丽的图案。腰缩向腹部底地位,臀部变成称星,压平我全身底重量。我再也看不清楚了,走路也陡然摸索几步。我的皮肉,在前身拉长了,在后背缩短了,仿佛是一张弓。”这是米开朗基罗对他五年工作状态的描述,为了完成天顶画,米开朗基罗在五年之中天天仰卧在高高的台架上。在工程完工之后的几个月内,米开朗基罗的眼睛不能平视,连看一封信也必须拿起仰视。米开朗基罗正是用这种生命的代价完成了天顶画,而他留给后人的是不朽的宏伟、富丽、庄严和巧妙,正像《创世纪》中“创造亚当”的神指与人指的接触,表现得是那么的微妙。尽管米开朗基罗在艺术语言方面给与人们无限的解说空间,但是,人们对他那种工作精神的敬佩,同样成为审视这一艺术巨构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末日的审判》是《创世纪》的继续和发展。该画描绘的是世界末日来临时,基督把万民召集在用己面前,分出善恶,善者升入天堂,恶者则被打入地狱。艺术家通过上帝分辨善意,表达了自己爱憎分明的情感。站在这里,观众们摩肩接踵,教堂几乎不能容纳观众数量,但每个观众都努力平静自己激动的心情,极力保持安静,举头向天。而平视游走的,只有工作人员,他们睁大眼睛四下巡视,阻止企图偷偷拍摄的观众。
梵蒂冈的艺术杰作,主要集中在圣彼得广场、圣彼得教堂、梵蒂冈博物馆和西斯廷小教堂。广场是由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尔尼尼设计于1667年并花去11年时间建成的。呈椭圆形,长340米,宽240
米。广场周围半圆形柱廊里有284根圆柱和88根方柱,分排四列,形成三条走廊。圆柱上面是140个3.2米高的大理石雕像,他们都是罗马天主教会历史上的殉教者,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中央矗立着的一根是公元40年从埃及运来的巨大方尖碑柱,高
25.5米,重320吨。广场左右两侧美丽的喷泉,右边是玛德尔诺17世纪时修的,左侧的是贝尔尼尼设计,后修复的。广场地面用黑色小方石铺设,而喷泉附近地面却有些圆形白色大理石,站立在白色大理石上观望两侧的柱廊,四排石柱只能看到前面一排,整齐划一,贝尔尼尼独具匠心设计的透视效果让人称奇。面向圣彼得教堂的右手侧的建筑物里有教皇的书房。教皇每个星期天的正午,会出现在最顶层右边第二个挂出红地毯的窗口向广场上聚集的人们祝福。静静的站在圣彼得广场中央,他有如一双温暖的臂膀,拥抱接纳着你,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保护。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