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罗马建筑 1

(2008-04-07 21:48:54)
标签:

设计

建筑

房产

旅游

分类: 房产
    见到罗马建筑,就会感受到罗马的宗教。在罗马,公元 1世纪基督教兴起,2~3世纪广泛传播,并开始形成基督教文化。基督教对罗马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虽然,罗马人非常乐于吸纳外国的神灵,为他们在罗马城和其他地方建立崇拜和庆典的场所,但是,罗马人对宗教的态度非常保守。宗教是罗马公众和私人生活中始终不变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家内奉祀,还是在路边随处可见的教堂,始终充满罗马人祈求神对个体和社会的亲善和帮助的美好愿望。
    进入罗马的第一个教堂是天使的圣玛丽亚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gli Angeli),这个教堂是1563年米开朗基罗利用迪奥克来齐亚诺浴场温水大厅废墟改建的,而到了十八世纪再由凡维特尔(Luigi Vanvitelli)改变为现在的模样。入口仿万神殿,天井高91公尺,是当时建筑上的极限。安娜告诉我们,现在这里是意大利名流举行婚礼和庆典的教堂,难怪我们在这里看到撒丁岛游行军队威武的队列。
    罗马的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各种类型的大型建筑物中,如神庙、广场、斗兽场、浴场、水道、柱廊、凯旋门、纪功柱等。共和时期,L.C.苏拉、G. 庞培和G.J.凯撒都曾大兴土木。帝国时期,为了宣扬皇权的伟大,各朝皇帝竞相营建大型建筑,以弗拉维王朝和安东尼王朝为最盛。弗拉维王朝修建的大圆形剧场,在罗马建筑群中最为著名。这座 4层的建筑可容 5万观众,其出入路线以及外围多层拱形支撑的设计都十分巧妙合理。留存至今的著名建筑还有万神庙(始建于公元前27 年,P.A.哈德良时重修)、F.V.提图斯的凯旋门、M.U. 图拉真的纪功柱、马可"奥勒留的纪功柱等。建筑装饰雕塑方面,罗马人以雕刻表情细腻、形态逼真的肖像见长。
 
 
 

“高尔赛奥”colosseo

罗马建筑 <wbr>1

就是我们称之为斗兽场、竞技场的地方,这座建筑建于古罗马的弗拉维奥皇朝时代,公元72年,由维斯巴西安皇帝开始修建,公元80年由其子蒂托斯皇帝隆重揭幕。据说,它是罗马帝国征服耶路撒冷之后,为庆祝胜利和帝国强大的武功,强迫8万犹太俘虏修建而成。后在3世纪和5世纪重加修茸。
  colosseo这个词在意大利文中是“高大”、“巨大”的意思。这座椭圆形的竞技场高达57米、外围有500米,外在直径为188米×156米,内径为86米×54米。原来共有4层,采用不同的建筑方式,也分属不同阶级的专区,如一楼采多里克式建筑是皇帝及贵族专用区,二楼为爱奥尼亚式建筑是罗马市民席,三、四楼为科林斯式建筑,是站票的位置,也就是说社会地位越低,座位越高。整个竞技场可以容纳5万5千多名观众,这个竞技场拥有80个供观众出入的拱门,而且每一层的拱门都标有号码,观众可凭号进场或是散场,因此只要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就可以疏散所有观众,此外在顶上还有遮阳罩设施,这样的设计水准,让今人看来仍然是赞叹不已。罗马的永恒,高乐赛奥的巍然屹立,自然应归功于古代罗马的无名设计师、建筑师和劳动人民的才智。
 

万神庙

http://www.fx.edu.sh.cn/ziyuan/xksc/meishu/guxilayuluoma/page8/luomawanshenmiao1.jpg1" TITLE="罗马建筑 1" />

    作为拱券式殿堂建筑,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圆顶建筑之一。是至今保留下来的最完整的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建筑。历经了十八个世纪的沧桑,在建筑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万神庙Pantheon米开朗基罗曾经赞叹万神庙是“天使的设计”。万神庙Pantheon的Pan是指全部,theon是神的意思,指必须供奉罗马全部的神。万神庙是于公元前25-27年阿古利巴建造的。正面的凡根圆柱让人联想到古希腊建筑,内部圆形、直径达43.2米的穹顶上开有直径为9米的天窗。四周无一窗户,唯有从圆拱的顶端天窗射入日光。因此,人在这个圆顶下,好象处在一个厚重的围壁包围之中,给人以一种恒定、宏阔的神秘印象,任何声音都可以互相撞回,使空间的共鸣性增大。此种围合性的空间感,造成了信神者内心的超然力量,它是一种静态的力量,却又感到有无比的压力。透进来的光线照射在马赛克的地板上,又在单一空间中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被墙围着的曾经是祭拜诸神的圣殿,现在是拉斐尔和为意大利统一作出了贡献的埃曼纽尔二世、温贝尔特一世等人的陵墓。万神庙在公元80年曾发生火灾,烧毁了原来的庙,后来再由亚得利亚诺皇帝重新整建。公元第三世纪时,又由塞蒂米奥"塞维罗和卡拉卡拉皇帝加以整修。这座神庙是继希腊神庙艺术的又一发展,其特点是充分利用拱券技术,这种建筑结构最初来自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罗马人使希腊柱式结构与拱券创造性结合在一起。从内部结构上看,整个建筑是由门廊和神殿两大部分组成的。前一部分是门廊,即由两排科林斯式的柱子(每排八根)支撑着一个半三角形额墙的门廊,宽33.5米,深18米,后部则是一个巨大的圆形神殿,直径为43.2米,墙厚为6.2米。上面的半球形圆顶是建筑物的最精彩部分,它的空间开阔,垂直的顶高几乎与圆形直径相仿。建筑史家说它把古希腊的回廊移进了室内的结果,这是罗马神庙建筑中的典型的帝国风格。神庙本身建在有三层台阶的高台基上,圆拱形的内壁虽无窗户,却有彩色大理石以及镶铜等装饰,华丽炫目。西边列柱广泛采用了可以减轻负担的拱门和壁龛,这种富有创造性的建筑结构,对中世纪、以至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各国的宗教建筑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它那宏伟的高空间圆顶,一直影响到欧洲的巴洛克,甚至近代的宫殿建筑。我们碰巧遇到万神庙正在进行保护修复施工,巨大的脚手架直通顶部,披着防止坠物的大网。可以移动的巨大脚手架清楚的界定出清洗前和清洗后的部位,反差巨大。脚手架下端的施工说明牌,清楚的告诉我们施工是在怎么进行。警戒线醒目的划定我们的安全参观区域。

 

凯旋门

http://www.outbang.cn/upload/company/1793/M1186378491766.jpg1" TITLE="罗马建筑 1" />

    凯旋门及其浮雕[罗马]公元4世纪初这里的君士坦丁凯旋门是属于最晚时期的一座,建于公元4世纪初。尽管凯旋门上增加了华丽的浮雕装饰,三座拱门也略有变化,中间一个拱门大于两侧,但从装饰上看,暴露了许多反映罗马国势衰落的印迹。君士坦丁凯旋门建于罗马皇帝刚打败马克森提、重新取得帝国统一的时期,即公元312至315年间。从表面上看,君士坦丁又一次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庞大的官僚机构与军事负荷已表明,仅靠军队实力已不足以维持这个行将崩溃的帝国统治了。君士坦丁是第一个用法令承认当时还在地下状态的基督教的。基督教,本是一种被压迫者的宗教,传教士只向贫苦无告的人们传播未来世界的福音,要他们把超脱苦难的希望寄托在死后的天堂上。罗马的上层与富人,对基督教是抱憎恨态度的,耶稣说,富人要进入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要难。可是教义上要人们逆来顺受这一点,也给困于内部分裂的罗马统治者,留下了可供利用的空隙。君士坦丁看准了这一点,就利用这种宗教作为巩固自己垂危统治的帮手。
    凯旋门上两个圆形浮雕,是这个时期的新浮雕样式,也是早期基督教美术的一种体现。左图描绘的是公元2世纪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骑马行军的形象,他是一个自我反省的统治者,拥护新斯多噶主义,具有宿命论思想,在国势衰颓时期,是一个忧郁皇帝的典型,但这件浮雕形象有明显的抄袭性质。右图内描绘的似与基督教有关,属于异教故事。下面为一横带装饰,描写的是皇帝登基的仪式。使为罗马帝国晚期的这座凯旋门,标志着受东方文化的影响的艺术新倾向。凯旋门旁边的遗址公园,脚手架搭建在几处建筑物的外围,而路边脚手架上防止伤害观众的脚手架护具,体现出施工过程中应该如何对观众进行保护的细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数字帐篷
后一篇:罗马建筑 2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