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三网融合”特征与产业发展(中)-“新三网融合”特征

(2012-12-18 15:16:54)
标签:

电信

广电

三网融合

ott

iptv

分类: 电信评论

“新三网融合”特征与产业发展(中)

-“新三网融合”特征

程德杰

本文为《移动通信》2012年12期“三网融合”专题约稿文章-《“新三网融合”特征与产业发展》第2部分。

正文

2. “新三网融合”特征


 在夹缝中成长起来的OTT TV业务,催生出了以开放互联网为主导的“新三网融合”,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新型社交网络的广泛应用,相较于传统意义下的三网融合,“新三网融合”时代网络、业务和终端层面的融合趋势更加明显,而个性化和社区化应用也逐渐成为应用的热点,而服务提供商的“内容聚合”能力成为竞争制胜的关键。


A.多元化的网络、业务和终端的融合成为“新三网融合”的主要方向


相较于强调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对等融合的传统“三网融合”而言,“新三网融合”强调的是在开放互联网主导下的网络融合,开放性成为网络融合的主旋律。


在这种倡导网络开放的融合进程下,网络之间的功能性区别被逐渐淡化,而回归其业务承载的本质。而随着网络功能性区别的消失,现有基于行业划分的网络管理模式,也将发生显著变化。


随着现有网络功能性区别的缩小并逐渐消失,承载于原有网络上的特定网络业务也呈现出融合的态势,绝大多数的网络业务未来都将以IP的形式来进行传输;而在网络业务的功能性特点上,新的网络业务形态将具有原有三网业务的所有特征。


举例来说,传统意义上电话、即时通信(IM)和视频分属于电信网、互联网和广电网络,但在网络融合的大背景下诞生出的腾讯“微信”业务,却将这三种业务统一在一个应用App下。


如果说业务融合是网络融合的必然产物的话,那么终端的融合则是因应业务融合的需要而自然发生。既然业务应用不再依赖于特定的网络,那么业务应用在不同终端上的同步展示和解析便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


电子技术的进步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许多“跨界”的终端产品成为市场的“宠儿”,从近期三星“跨界”手机galaxy note 2在全球的火爆销售上便可见一斑。


单从note 2的屏幕尺寸和功能来看,已经很难说它是带通信功能的平板电脑、还是具备平板电脑功能的手机;事实上,note 2在全球的成功,正驱使着越来越多的手机终端厂商和电脑PC厂商加入到这一产品竞争当中。这其中,作为传统PC厂商的联想,正在利用其在PC制造上的深厚积淀,发力智能手机的设计和制造。


如果我们把智能手机的“平板化”可以看成是通信终端和PC融合的话,那么平板电视的“智能化”则可以看成是电视和PC的融合;而一旦“智能电视”接入网络、让人们可以面对面交流的时候,那我们就不得不承认,终端的融合在这里已经获得了完美的诠释。


由此可见,在以互联网为主导“新三网融合”背景下,基于行业划分的网络间区别逐渐缩小,依托了原有网络的业务应用和终端也逐渐融合;“新三网融合”时代下,“融合”具有了更加广泛和多元化的意义。


B. 移动互联网业务成为“新三网融合”时代的核心业务


受惠于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和智能终端的普及,尤其是3G移动宽带网络的普及和4G网络的兴起,人们摆脱了对固网宽带的依赖,实现了anytimeanywhere情况下和anybodyonline交流,人们可以随心所欲、随时随地地享受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便捷生活。


如果说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信息获取和交换的方式,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全方位虚拟信息互联;那么“新三网融合”中网络、业务和终端的融合,则为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全方位互连”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在网络、业务和终端全面融合的背景下,移动性成为业务应用发展的必然;具备全天候无缝衔接能力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成为ICP们赢得用户青睐决胜互联网的关键。看一下当下如火如荼的IOS/Android应用App开放,我们便不难得出上述结论。


C. 个性化分享和社交化应用成为热点


移动互联网时代是彰显个性的时代,社交网络从某种程度上也正成为互联网的代名词。而“新三网融合”背景下网络、终端和业务的融合,为表达个人意见、实现信息共享和传播提供了条件。


近期一系列社会热点,如“陕西表叔”、“重庆官员不雅视频”等,无一不是由网民个人上载视频和照片,再经微博和天涯论坛等社交媒体传播而广受世人瞩目,进而引发社会关注和官方介入。

从这个意义上讲,个性化分享和社交网络已经成为聚焦网络热点、获取各方关注的便捷工具,相关的应用正成为网络应用的热点。facebook等大批社交网站的诞生海量用户的加入,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一点。


D.“内容聚合”能力成为竞争制胜的关键


在“新三网融合”时代背景下,网络和终端的融合,弱化了网络差别和终端区别,使得不同网络和不同终端上的业务应用,将不得不在统一的平台上展开竞争;业务提供者的行业背景和行业许可,对于最终用户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也越来越小;最终,所有业务应用的竞争,都将归结于“内容”的竞争。


也就是说,未来业务提供者之间的竞争,将呈现出“内容为王”的特点;而在“内容”纷繁复杂、缤纷多彩的今天,“内容聚合”能力便成为内容竞争的关键。


所谓“内容聚合”,就是将海量的互联网内容,按其特性和内在关联进行整理和分类,并按照不同用户的应用习惯,以用户关注度为序推送到用户面前,节省用户的内容搜索和整理时间,大大提升用户的应用感受。


在互联网应用中,基于“语义关联”的狭义“内容聚合”已经逐渐成为如Google等搜索引擎的重要功能,而广义的基于“内容关联”的“内容聚合”技术,正成为研究的热点。


举例来说,虽然目前互联网上能够提供视频服务的网站很多,但用户更愿意选择那些能够对视频内容进行分门别类,并提供关联视频内容链接的网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内容服务商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体现在“内容聚合”能力上的竞争。


由此可见,在开放互联网背景下以OTT业务为代表的“新三网融合”,不仅在网络层面实现了融合,淡化了网络的物理特性和行业特性,更促成了业务和终端的融合;多层次和多元化的融合,使移动互联网业务成为当下互联网的核心业务,个性化分享和社交网络应用成为热点应用,而ICP的“内容聚合”能力成为竞争制胜的关键。


可以说,在“新三网融合”时代,已经模糊了原有的行业之间的界限,颠覆了原有的行业竞争模式和管理模式,也给电信业和广电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待续......)

 

感谢您阅读这篇文字,如果您需要进一步讨论,可挺过新浪微博和我讨论,本人新浪微博名:@程德杰,也可通过其他方式和我沟通,其他通信方式请见博客首页左侧博主简介栏。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